昙山
(2011-03-14 09:29:27)
标签:
旅游 |
《杭县志稿》云:“山东南微有土,余尽石,峰奇秀灵,巧如楼阁、人物、仙禽、怪兽者,莫可绘状。皴皱瘦透,岩穴百出。湖上诸山,惟飞来峰、香林、瑞石山差堪伯仲。”《定乡小识》又云:“山石上有缆痕,深刻数寸。相传昔时山岸濒江,帆樯上下负缆所过处。宋郑次山曾筑园亭于此,石间阶级遗迹尚存。朱文公两游昙山,题名石上。”
昙山名胜有缆痕石、仙人洞、石鼓、丹窟、石浴室、棋枰石等。昙山不仅形体奇特,山上有着许许多多奇形怪状的岩石,而且坊间还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昙山的奇闻轶事。
仙人洞
《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载:“坛山,在西山东二里,按《县志》作昙山。四围皆石,玲珑秀巧,有仙人洞。洞如石阙,一石空架其上。洞内空明有石鼓。旁有小窟,奇石袷砑。”
仙人洞位于昙山西侧,一名“清虚洞”。洞广丈余,高约5丈多。洞口石壁篆书刻有“清虚洞天”四字,为郑次山所题,下有“绍熙三年夏五月癸”的字样。仙人洞周边奇峰怪石,洞旁有“仙人棋台”,传说这是仙人下棋的地方。洞前还有“金牛栏”等景观。
昙山东面奇石林立,怪岩成群,玲珑可爱。北面的石头,一个个如若“光头”满山,千姿百态,人称“百兽群”。山脉西南的悬崖石壁,早在古代就已成为游览胜地,壁上留有许多摩崖题刻。
昙山与朱熹
朱熹首访昙山时,在棋枰石南侧石壁上题下“颓然见兹山,一一皆天作。信手铭岩墙,所愿君勿凿”的诗句。但因岁月久远,现如今已很难辨别。
朱熹晚年退居福建,归家至福建路经此地,曾重游昙山。至今在仙人洞侧,仍留有朱熹重游昙山时的题撰:“绍熙甲闰十月癸未,朱仲晦父南归,重游郑君次山园亭。周览岩壑之胜,裴回久之。林择之、余方叔、朱耀卿、吴定之、赵诚父、王伯纪、陈秀彦、李良仲、喻可中俱来。”
昙山隐士陈亮
陈亮,名元龙,浙江永康人,南宋绍熙进士。陈亮为人正直,才华超群,喜读兵书,力主除弊变法,提倡“注重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学。他以“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的命题,强调“行”对“识”的作用。他指出,物欲是人的本性,“天理、人欲可以并行”,痛批理学家只讲主观动机而空谈的行为。
陈亮好写作,笔锋犀利,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情感激越、风格豪放。宋孝宗时,陈亮作《中兴五论》遭权贵嫉妒,屡遭冤屈而入狱。出狱后,陈亮云游四方,后在昙山隐居,朱熹及众多文人墨客还曾登门造访。在昙山隐居时,陈亮被昙山美景所吸引,常外出游山玩水。如今在昙山石壁上留有的摩崖石刻中,仍能找到他的手迹。
金牛耕地的故事
相传,昙山脚下出过一头金牛,只要到了春耕时节,金牛便会出来给穷人家耕田。当地财主张朱听说了金牛耕地的事后,就想独霸金牛。他找到了一个朝奉先生,想请他到昙山上去找金牛。朝奉先生对财主张朱说:“金牛如果进了山洞,要用一根3丈3尺长的茅草到洞口去引,金牛才肯出来。”
张朱第二天就照朝奉先生说的,拿着茅草来到洞口,蹲在洞边上,挥着茅草,想引金牛出洞。可是引了半天,连金牛的影子都没见到。张朱累了,便在洞旁打起瞌睡来。
此时,洞中蹿出一条“大蛇”,霎时惊醒了张朱。张朱吓得浑身发软,瘫倒在地上,怎么也起不了身。原来,他看到的所谓“大蛇”,只是金牛的系牛绳。但是,由于张朱的贪婪,使得金牛再也没有出现过。
——选自《之江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