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闽南虎杯”灯谜创作大赛优秀谜评
(2025-04-16 09:47:26)
标签:
灯谜谜评龙海 |
分类: 谜评谜文 |
【转帖】2024龙海“闽南虎杯”闽南语灯谜创作大赛谜作优秀谜评002
“不是我会识水时,却不送了性命!今日冤仇相见,饶你不得!”(闽南语一句)张生张死
制谜:王杰(山西长治)
【赏析】
《水浒》二张生死,闽南词语妙谜:
“不是我会识水时,却不送了性命!今日冤仇相见,饶你不得!”(闽南语一句)张生张死/作者:长治王杰
“张生张死”是一个闽南语常用词组,在闽南语中是“以死吓人”的意思。如果是当事人碰上了有人“张生张死”的情况,估计是够心烦和恼火的。但如果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大约就不一样了。因为这个“以死吓人”的“死”,并不是真正要去死,既没有“慷慨赴死”的悲壮,也没有“生离死别”的凄凉,而常常不过是一种撒泼、闹事、吓人的手段。人们在戏剧表演、影视作品和市井中看到的这种“一哭二闹三上吊”式的“以死吓人”的场面或人物,反而往往带有喜剧表演式的效果和趣味。闽南语是一种承载着丰厚的闽南文化传统、承载着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语言。“张生张死”就是一个富有闽南语特色、充满生活气息和趣味性的常用词语。如果这种生活趣味和灯谜的趣味性再结合在一起,一定会产生出妙趣横生、使人喜闻乐见的闽南语灯谜。这次龙海“闽南虎杯”闽南语灯谜创作大赛中评出的王杰创作的一则以“不是我会识水时,却不送了性命!今日冤仇相见,饶你不得”配面而获得银奖的谜作,就是这样一则扣合准确、充满谜趣的优秀闽南语题材的谜作。
该谜谜面出自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第六十五回,其时,梁山寨主宋江率众攻打大名府,忽生背疮,病体沉重。浪里白条张顺携重金远赴建康府去请神医安道全来治病,不料在扬子江渡船上睡着。船主截江鬼张旺图财害命,醒来的张顺双手被缚,被张旺“扑通的丢下水去”。幸亏“张顺是在水底下伏得三五夜的人,一时被推下去,就江底下咬断索子”,赴水爬上岸去城中请了安道全。后来到江边又上了张旺的船,在江心揪住张旺道“……随从宋公明,纵横天下,谁不惧我!你这厮漏我下船,缚住双手,撺下江心。不是我会识水时,却不送了性命!今日冤仇相见,饶你不得!”将张旺“手脚四马攒蹄,捆缚做一块,看看那扬子大江,直撺下去”。张顺和张旺,这两个本来可能“五百年前是一家”的人,却在书中先后用同样的方式将对方置于死地。张顺凭自己出色的水中功夫,死里逃“生”,而张旺却没有这般本事,“张旺性命,眼见得黄昏做鬼”,真的“死”了,这一段你死我活的对抗,以张顺“生”还、张旺淹“死”而收场。这个故事再往后,是安道全去治“活”了宋江,王杰则是“活”用这个故事,制了一则好谜。这则灯谜好在:第一,是谜面摘取文学古典名著成句,具有文学性、知识性,故事性、可读性而引起读者的兴趣。第二,是谜面谜底扣合紧密确切。谜面故事中的“张”顺“张”旺,一“生”,一“死”,扣合严密,字字落实,面无余意,底无虚字,干净利索。其实,在闽南语词语中,还有个“张死张活”,在闽南语中是“撒泼”的意思。字句和含义两个差不多又有点细微差别,有的灯谜还把两个谜底并用。但本谜谜面,是张顺逃生在前,才又引出张旺之死,因而“张生张死”准确无误,既不会混淆,也不会多底。第三,是此谜具有浓厚的灯谜的趣味性,其一是谜面内容和谜底含义的反差造成的谜趣,如上所述,此谜面和底在分开的字面上个个扣合准确严密。但意思连起来,谜面中的是死是活,是真的命悬一线,使读者满心牵挂。谜底的要死要活,却是在装态作势,吓人讹人,让观者如看笑话。这样相同的字词,不同的含义就产生出浓厚的谜趣。其二是谜底字义的别解造成的谜趣,谜底“张生张死”的“张”,在底中本是“张扬”、“夸张”、“虚张声势”的“张”,结果在扣合谜面时,却落实到了“张顺”、“张旺”姓氏的两个“张”的头上,灵巧动人,妙趣横生,成为本谜受人欢迎的关键点之一。因而使得此谜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气息,接地气、趣味浓,为闽南语灯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