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六曲古迹:汉墓、牌坊及古桥
周遵鹏
赫章六曲河镇历史文化遗迹丰富,境内拥有拉乐汉墓、红稗坝清道光安氏王母节孝坊、黄草坝吊水岩古驿道清宣统修建的云昌桥和红花坪红军战斗遗址等观光景点。现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安母王氏节孝坊、拉乐汉墓、川洞300余年树龄罗汉树。
拉乐汉墓:从六曲镇往东北方向翻过包嘎垭口,在江子村社区服务中心处,有一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苏式建筑原赫章县六曲区拉乐公社办公楼,在当年修这栋办公楼挖地基时,曾经挖出了三把宝剑、多枚五铢钱等文物,经专家鉴定,是东汉时期的墓藏。现在,古墓已被保护,
2006年赫章县文物局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氏王母节孝坊:隔古汉墓不远的海眉红稗坝,在缓坡之上的一块旱地里,矗立着两座相聚不到30米的青石牌坊,分别位于当年牌坊主人住宅大院左右两侧的朝门。两座牌坊的横梁上均刻着“安苁龙(或安芝龙)母王孺人节孝坊”大字,“庭列桂兰荻作字,名归天地永为心”等四副对联清晰可辨,是清道光皇帝御批“圣旨”旌表乌撒彝族安苁龙、安芝龙兄弟之母王氏忠贞节孝、教子有方的见证,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坊结构全用青石雕刻筑成,顶部为镂雕向阳花,两边为浮雕,刻有花卉、人物、日月图案,中镌刻楷书“圣旨”、“旌表”文字,字体遒劲庄重;坊腰中间为“节孝坊”石碑,石碑刻有“二龙戏珠”图案,两侧刻对联,对联两侧又均刻花卉图案,落款时间为“大清道光辛丑孟秋月吉日立”。撰写联文字分别是贵州贵东道贵西兵备道史烒、威宁州知州丁良嗣和道光乙酉科举人张吉熙。坊脚即为朝门,门两侧石柱各有云纹状片石支撑加固。牌坊至今虽经历170多年露天风雨沧桑,仍较完好,视无倾斜。对中国传统民俗、忠孝、儒学及牌坊建筑等文化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古道“云昌桥”:云昌桥在云贵川三省相邻地域远近闻名,是六曲镇的一张重要名片。此桥位于拉乐与海眉交界的黄草坝吊水岩间,桥头立有一块石碑,碑上字迹已模糊不清,只有建桥立碑的时间“大清宣统三年四月初
”等文字还可辨认。原来,这里一条古盐道。在当年交通不发达,而贵州又不产盐必须向四川进口盐巴的时候,从四川运往威宁、赫章及云南东部的食盐,都要通过这条古盐道依靠人背马驼运输,每天有很多的人马从这里经过。因为此桥是四川龙昌的一个盐商所修,而且处于云贵边境,就取名云昌桥。古盐道及小石桥永远记录着云贵川相邻地域人民的艰辛历史。
此外,在汉墓、牌坊、古桥这相邻的三个古迹之间,还错落分布有当年彝族安氏营盘及庄园遗址数处,与美丽的喀斯特山区天然地貌互相辉映,最具旅游开发价值。
http://s14/mw690/0025QIPmgy6Jg4fdAqV9d&690
拉乐汉墓
http://s8/mw690/0025QIPmgy6Jg4jICsT67&690
拉乐古牌坊
http://s10/mw690/0025QIPmgy6Jg49QDCFe9&690
云昌桥古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