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瘦西湖上篇

标签:
旅游扬州瘦西湖上篇历史文化图片 |
2013年3月21日星期四,晴。
瘦西湖南大门。瘦西湖是扬州最负盛名的美景,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2010年成为扬州首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但门票150元也真够贵的。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简介。
瘦西湖风景区水上游览线路图。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并蜚声中外。
长堤春柳。
画舫。
白鹭。
桃花坞。
在暖暖的阳光下打着牌,多么惬意!
徐园。是辛亥革命时期军阀徐宝山的祠堂。
门前石狮。
徐园有着宛如苏州园林的山水景致。
游客众多。徐园中有一馆、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内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精巧雅致。
建筑古朴,百花飘香。
玉兰花。
听鹂馆门前有两大口铁镬,是 1500 多年前的镇水神器,当年扬州冶炼业的发达的扬州经济的繁盛由此可见一斑,它们还可起到类似大水缸的作用。
2013新年书画作品展。有联云:绿印苔痕留鹤篆,红流花韵爱莺簧。
听鹂馆,取名来自“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
木屏风据说是用整块金丝楠木雕刻而成,十分珍贵。两旁有对联:斗酒双柑,三月烟花来胜侣;湖光山色,四时风物待游人。
花鸟画,刘扬山作品。
春草池塘吟榭。
门前对联“笔落青山飘古韵,绿波春浪满前陂”是集杜牧、韦庄句。
青砖铺就的路面,其装饰图案也有讲究。年年有余。
加官进爵。
小虹桥上观景。历来有人把杭州西湖与扬州瘦西湖比作环肥燕瘦,不无几分道理。眼前的瘦西湖,宛如锦带直观地飘拂在扬州城,原是古代城壕通往古运河的水道,一泓曲水由南而北蜿蜒曲折,小巧玲珑,演绎着扬州2500年的悠闲与风雅。
钓鱼台。
五亭桥。
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岛屿,也是湖上建筑最密集的地方,风亭、吹台、琴室、木樨书屋、棋室、月观,全都集中在这里。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镇江有金山,扬州有小金山。一个是‘瘦’,一个是‘小’,为何扬州人会如此谦虚?扬州国画院的老院长李亚如曾撰写过一副对联:“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湖瘦是苗条,山小是精巧,李院长幽默地点出了扬州园林善于借鉴却不落俗套的妙处。
笑容可掬的石狮。
关帝庙。关于“小金山”的名字,还有着一段来历:说是有一回扬州和镇江的两个和尚闲聊,镇江和尚说:“青山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扬州的当然不同意这种说法,于是两人就下棋打赌。结果扬州的和尚棋高一着,此景定名“小金山”,并在庭中挂了这样一副对联:“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只用了一个“小”字,就把镇江的“金山”引渡过来了。
这块来自广西的钟乳石,是目前扬州最大的一块钟乳石,其造型恰似一座船型的盆景。
湖上草堂,位于瘦西湖内小金山西麓。名为“草堂”,实是瓦屋,面西三楹,堂外是青石广场,暗含前景广阔之意。临水围以白石栏杆,柱头雕有石狮,栏板上刻有古松图案。栏外则是码头,乃画舫停泊之处。草堂外植一对百年紫薇,喻“紫薇(星)高照”。此堂正中,悬嘉庆年间扬州知府伊秉绶所书“湖上草堂”四字匾额。
湖上草堂外柱悬挂一副对联:莲出绿波桂生高岭;桐间露落柳下风来,为秦子卿书。此联构思巧妙,意蕴高雅。当人们游兴正浓之时,凝视草堂楹柱,面对联语中的青莲、金桂,梧桐、杨柳,那些跨越时空的唐宋诗文妙句就仿佛在眼前翩翩以舞: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纯洁,桂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自信,梧桐“亭亭南轩外,贞干修且直”的傲骨,还有杨柳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柔情。
枯木逢春。
精致的小亭。
绿荫馆。
门柱上有对联:四面绿荫少红日,三更画船穿藕花。
“绿篠纶涟“匾联。
远观瘦西湖的标志性建筑--白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