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馆《土与火的艺术-古代瓷器专题展》上篇

标签:
湖北省博物馆《土与火文化 |
2012年7月26日星期四,晴。
湖北省博物馆三楼的《土与火的艺术-古代瓷器专题展》展厅。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瓷器玉石般温润的质感,自发明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中华民族创造的绚丽辉煌的陶瓷文化,成为古代中国的象征。展览分为两个专题,第一专题以出土瓷器为主,介绍元代以前湖北地区的单色釉瓷器的发展脉络;第二专题以馆藏传世瓷器为重点,展示元代以后瓷器的发展面貌。其中大多数文物是第一次系统地向公众展示。
瓷器出土地层剖面。
青瓷、白瓷、青白瓷介绍。
青瓷、原始青瓷介绍。
商代中期我国已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青釉瓷器,因其工艺不够成熟,被称为原始瓷。商代(公元前17-前11世纪)原始瓷尊,1974年武汉市黄陂盘龙城出土,是湖北省目前发现最早的原始青瓷。但胎质杂质太多,带有明显的硬陶痕迹。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原始瓷豆,1993年黄梅县焦墩遗址出土。西周时期的原始青瓷目前湖北省仅见此器。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原始瓷直线纹罐,1982年黄冈市国儿冲1号墓出土,是湖北地区战国楚墓出土的唯一一种原始瓷器。
战国原始瓷水波纹双立耳罐。传世品,殷屏湘先生捐赠。
战国原始瓷罐。传世品,殷屏湘先生捐赠。
东汉青瓷介绍。
东汉(公元25-220年)青瓷钵,1972年当阳市双龙青家冢1号墓出土。
东汉青瓷四系罐,1972年当阳市刘家冢2号墓出土。器型规整,胎釉结合良好,为东汉成熟青瓷的典型器。
东汉青瓷五联罐。传世品,殷屏湘先生捐赠。
东汉青瓷五联罐。传世品,殷屏湘先生捐赠。
西晋(公元265-316年)青瓷虎子,1958年鄂州市西山6号墓出土。溺器,一说水器。造型生动,釉色莹润。
西晋青瓷狮形插座,宜昌市李家河遗址出土。
隋代青瓷介绍。
隋代(公元581-618年)青瓷莲瓣纹钵,武汉市武昌马坊山23号墓出土。
隋代青瓷虎子,武汉17号墓出土。
隋代青瓷多足砚,武汉17号墓出土。
白瓷介绍。
唐(公元618-907年)四系白瓷罐,1975年郧县李泰墓出土。李泰(618-652)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李泰墓出土了大量陶器、金器,瓷器少见。
唐代四系白瓷罐,1975年郧县李泰墓出土。
宋(公元960-1279年)白瓷瓜棱小罐,鄂州市周杨桥3号墓出土。
唐代建筑式弈棋白瓷枕,黄梅县采集。瓷枕雕塑成亭台造型,顶部两端上翘,形成如意云头形枕面。亭台四面开门,外壁堆贴有各种构件和花草。亭内两人席地弈棋,两人旁观。
唐代白瓷双螭耳瓶,传世品。
宋代白瓷执壶,鄂州市周杨桥3号墓出土。
青白瓷介绍。
北宋(公元960-1127年)青白瓷盏托,1964年麻城市阎河出土,景德镇窑出产。
南宋(公元1127-1279年)青白瓷斗笠碗,1963年武汉市武昌卓刀泉出土。
宋代青白瓷盖罐,原藏安陆市博物馆。
宋代青白瓷莲瓣纹温碗,蕲春县曹河出土,景德镇窑出产。温碗由温碗及酒注子组成,温酒时碗中注入温水,将注子中的酒加热。
宋代青白瓷莲瓣纹卧足浅腹碟,1989年武汉市江夏区青山窑出土。
宋代青白瓷执壶,1989年武汉市江夏区青山窑出土。
湖北省科学发掘的第一座宋代瓷窑窑址--武汉江夏区青山窑遗址考古工地局部复原模型,使用了窑址出土的原始材料。
唐代白瓷镂空圈足碗,1985年郧县李徽墓出土。李徽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孙,李泰之子。此砚器型规整,胎釉结合紧密,保存完好,是早期白瓷精品。
元代青花瓷器介绍。元代以前,中国瓷器是单色釉时代。元代青花瓷器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格局。
元(公元1279-1368年)青花莲花纹玉壶春瓶,1984年黄梅县十里村小学出土,为元青花典型器。
元青花牡丹纹塔式盖瓶,1975年黄梅县西池窑厂出土。墓葬出土的买地券有延祐六年(1319)的纪年,这是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元青花完整器,比典型的至正型元青花早数十年,在青花瓷器发展史有重要地位。
清代(公元1644-1911年)官窑瓷器(20世纪50年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调拨给湖北省博物馆)与康熙官窑介绍。
清康熙(公元1662-1723年)青花龙纹盘。
清康熙斗彩龙凤盘。
清康熙蓝地黄云龙大盘。
清康熙黄釉云龙莲瓣盘。
清代米色釉碗。官窑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