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鹤楼上篇

标签:
武汉黄鹤楼上篇文化旅游 |
2012年7月25日星期三,晴。
老陈中午抽空去了趟位于武昌长江南岸蛇山上的黄鹤楼,门票已由当年的5元已涨到了80元,比北京故宫都贵。入口处的“晴烟飞霞”匾额。蕴秋老师对此照片的回应“楚地有名楼,烟波缭绕中,待若才子到,飞霞染晴空。”很好地诠释了匾额的寓意。
进门之后就是月牙形的鹅池,池中植睡莲,并有两座太湖石构成的假山。
传说书圣王羲之在黄鹤楼下养过鹅群,认为“鹅是禽中豪杰,白如雪,洁如玉,一尘不染”,并情不自禁写下了“鹅”字。后人爱之,遂立碑建池。这一带的风景颇具江南园林风韵。
太湖奇石。
洞天别境。
重建于1987年的西爽亭,八角重檐攒尖顶。
亭中立有武汉市政府记功碑,刻有武钢、武汉市建委等26个单位捐款数目。
仰望黄鹤楼。顶部“南维高拱”匾额为武汉李尔重所书,寓意为黄鹤楼面临南边群星绚烂,高高在上,犹如磐石一样稳定。下部 “势连衡岳”匾额寓意黄鹤楼气魄宏伟,宛如与千里之外的南岳衡山气势相连,组成一幅“拔地向天,耸翠如屏”的画卷。
小亭子。
揽虹亭。
近期武汉都是38度的高温天气,天高云淡好风景。
江山入画牌楼。其后是胜象宝塔。
黄鹤楼。顶部的“黄鹤楼”匾额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主席舒同老人所写。黄鹤楼总高度51.4米,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成为千古绝唱,使黄鹤楼名声大噪。而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更是为武汉“江城”的美誉奠定了基础。
黄鹤归来铜雕。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龟、蛇驮着双鹤奋力向上,黄鹤脚踏龟、蛇俯瞰人间。此铜雕高5.1米,重3.8吨,系纯黄铜铸成,工艺极为精致。
面朝长江的铜鹤。“黄鹤归来”引自世传神话。相传大禹治水,感动了玉帝,派龟、蛇二将协助,为镇江患。龟、蛇隔江对峙变为两座大山-龟山和蛇山,形成“龟蛇锁大江”之势,从此水患平息,民安业乐。两只仙鹤见后非常感动,便脱胎下凡,以昭普天同庆。
“气吞云梦”匾,赵朴初所书,由唐代墨客孟浩然诗句“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演变而来,极言黄鹤楼气魄之盛。其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
刘海粟所书的楹联。
记得1998年第一次到黄鹤楼来的时候是坐收费电梯上去的,但今天电梯不开。各楼层都挺高,爬上五楼也需要点体力。登顶之后俯视蛇山白云阁。
千禧吉祥钟及古铜顶。
鱼形飞檐一角。
长江两岸。
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黄鹤楼是观赏武汉长江大桥的最佳位置。登楼远眺,可谓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武汉三镇风光尽收眼底,雄伟壮观。
武汉长江大桥与电视台。
江滩。
俯视江山入画牌楼。
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句。
楼阁内的《长江万里图》壁画。
铜制黄鹤。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