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陕西行之十三--轩辕庙中篇

标签:
2012年5月陕西行之十文化 |
2012年5月19日星期六,晴。
位于轩辕庙正殿前西南侧的这株高大古柏,人称挂甲柏,又称“将军柏”。传说汉武帝刘彻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发动十余万大军,北征朔方凯旋,路过黄帝陵,便上山拜祭黄帝。在祭拜之前,汉武帝将其战袍挂在此树上,以示庄重肃穆,故后人称其为“挂甲柏”。这棵柏树属柏树中稀有的品种,树干上斑痕累累,遍布洞孔,纵横成行,仿佛甲钉状。每年清明节前后,树干中的汁液从洞孔溢出,凝结成球状,就像镶满珍珠宝石般晶莹闪亮。
祭祖大旗。
人文初祖殿,也称轩辕庙大殿,最早建于明朝,后代屡有修缮。
正殿门楣上悬挂有原国民党爱国将领程潜于1938年祭陵时所题“人文初祖”四字大匾。
香炉。
大殿正中木质壁龛内供放一尊轩辕黄帝全身浮雕像。这尊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浮雕像,以东汉武梁祠的画像石刻拓片为蓝本,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放大刻制而成。黄帝浮雕像的石料采用陕西富平墨玉,高3.9米,宽3.3米,重11吨。石浮雕像沉稳站立,抬臂扬手,显轩辕黄帝雄才大略之气概;雕像冠带简朴,着装无华,显示出远古之神韵。
人文初祖大殿气势雄伟,屋顶为歇山顶,脊为雕透花脊,屋面瓦件为灰布板瓦与筒瓦相扣覆盖,檐部施勾头滴水,前檐及其他三面均有斗拱、彩绘,均精致华丽,绚烂无比。
古柏苍翠。
2004年3月15日竣工的祭祀大殿,名曰轩辕殿。
祭祀广场。收费标准:大型祭祀收费8680元,中型祭祀4000元,小型祭祀2000元。
大殿广场由花岗石铺就,陈设有“三山五岳”石,两侧的五十六面黄旗迎风飘扬,代表着新中国56个民族和睦相处。
广场四周立有9对2米高的青铜牛鼎。
陕西省政府2000年6月所铸的“龙魂”青铜大钟。
整个大殿建筑为带天井顶式仿汉石型建筑,总面积1600平方米,由高4米、直径1.2米的36根圆形花岗石柱围合成40米×40米的方形空间,柱与柱之间无墙,上覆巨型覆斗屋顶。
顶中央有直径14米的圆形天光,反映出我国古代“天圆地方”的理念。
地面采用青、红、白、黑、黄五种彩色石材铺砌,隐喻传统的“五色土”,以象征黄帝恩泽普润祖国大地。
据汉画像石复制放大的黄帝石像,庄严伫立在大殿的上位。
围墙。
青铜大鼎。
黄帝陵全景图,轩辕桥、印池、龙尾道、轩辕庙、黄帝陵等一览无余。
轩辕殿前的祭祀广场是祭祖大典的场所。
位于碑亭两侧砖木结构的碑廊,建于1987年,长78.3米,宽4.2米,保存有历代祭祀、维护黄帝陵庙碑石近百通,上自北宋,下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常值得驻足欣赏。“神龙腾飞”碑。
含有纳西族象形文字题写的祭祖碑。
神灵。
竭诚肃国清明亿载,和善为民道义千秋。
龙。
爱新觉罗溥杰所题:地杰人灵碧陵庙,虎踞龙腾史足威。四海一家当此时,人民十亿仰黄陵。
炎黄子孙昂首阔步跨世纪,中华儿女挺胸立地顶青天。
饮水思源正此时------
华祖。
炎黄初祖。
轩辕吾至尊,赫赫肇人文。百族融华夏,一河惠子孙。衍繁五千春,永祭黎元意。常怀始祖恩。浩謌弥宇宙,激浪起鲲鹏。
钟以善所书:江河归大海,日月映桥山。
这些石碑上的书法龙飞凤舞,实难辨认。
这个不知是何种字体。
宫葆杰所书:轩辕开古国,华夏创文明。除暴干戈息,举贤教化行。丰功昭旭日,寰宇仰高名。后昆承遗泽,孙枝万世荣。
黄陵县文物管理所:祖功穆乐悠远,民族焕美维新。
刘炳森所题之“轩辕庙”。
同归桑梓,世谒黄陵。
沈鹏所书“黄帝陵”。
赵朴初所题的“华夏始祖”。
启功1992年4月为陕西修复黄帝陵所题:华夏始祖,垂亿万禩。遥播四裔,文明蕃衍。黄帝轩辕,异姓同源。共作本根,永世无垠。
贺敬之1992年11月所题:风云四千载,几度谒黄陵。古柏今犹在,战士白发增。不问挂甲棱,但听征马鸣。指南车又发,心遂万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