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下篇
标签: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下篇旅游 |
2011年12月7日星期三,阴。
第六单元 宫廷宴乐。
烹饪饮食。
鼎。南越王墓出土铜、陶、铁鼎共51件。其中铜鼎36件,有汉式鼎、楚式鼎和越式鼎,其中有9件刻有“蕃禺”(即番禺)铭文,都是由南越国的都城工匠所造,是广州建城历史的重要物证。特别是越式大鼎,通高54.5厘米。出土时鼎内有“泰官”封泥一枚。南越国也像西汉一样设有“泰官”一职,是掌管南越王日常饮食的职官。
“蕃禺”汉式铜鼎,极为珍贵。
汉式小铜鼎。共出土9件,置于一个竹筒内,以丝绢包裹。
越式铜鼎。出土时内有一小勺。
越式铜鼎。鼎的盘口刻有铭文“蕃三斗”,内装有猪鸡鱼的骨骼。
越式铜鼎。口沿上刻有“重十六斤容三大半斗”铭文。南越王墓中出土了12件刻有容量铭文的器物,实测其1升=197.655毫升,与汉代1升合今188-200毫升的标准相符。
“蕃禺”汉式铜鼎。鼎盖刻有“蕃一斤九两少内”;鼎腹部近口沿处刻有“蕃容一斗一升”的铭文。
楚式鼎。蹄足为棱柱体,呈高浮雕羊首形,衬以卷云纹。
越式铜鼎。底部有炱痕。
铜鍪,炊具。最早见于四川地区,秦灭蜀后传入南越。墓中共出土16件,双耳造型差异明显,有的鍪内盛有青蚶、龟足等水产品。
铜釜甑。汉代以釜甑蒸饭。
铜烤炉。墓中出土烤炉3件,烤炉四壁有铺首环便于用链提炉,四角微翘防止食物滑落,内底放炭,底有4个带轴轮的足,可推动。
煎炉与用于串肉烤食的铁链、铁钎、铁叉。从以上器物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南越王是个很会享受美食之人。
铜姜礤。墓中共出土2件,用以磨取植物的汁液。类似器具民间至今仍在使用,主要用于磨取姜汁。岭南潮湿,先民早已懂得用姜来祛湿。
金扣象牙卮、金扣漆卮、银卮。
铜醮,为三足有柄的温酒器,汉代以前曾称为盉。醮嘴呈鸟头形,受水冲注时可自动开启。
异形铜壶。铜壶肩部刻有“蕃禺三升”铭文,出土时内装青蚶、龟足、水鱼、花甲、家鸡和猪骨。
鎏金铜壶。此壶高37厘米,细长颈,大腹,造型美观大方,通体鎏金,光亮华丽,是一件艺术精品。共出土9件,多用于盛酒,也可盛其他食物。出土时都用丝绢包裹,有的内装红枣。
铜瓿。墓中东耳室共出土4件。瓿为古代盛酒器具,广泛使用于江浙、两广和福建等地区。
蒜头铜壶。为典型秦文化的酒器,瓶口呈蒜头状,素面无纹。
铜器在南越王墓的出土文物中占有重要地泣,共有青铜器500多件,不但品种数量多,而且工艺技术精湛,极具地方特色。这批铜器中有厨具、饮食用具、酒器、乐器、车马器、生产工具及各种日用器具,等等。
陶钵。墓中出土2件,为越式食器,主体为水波纹,上饰有墨彩。
陶碗。应为祭祀用器。
陶盒。共9件,多出于东耳室。盖面和盒的腹部刻划蓖纹、水波纹,有的加绘墨彩纹带。
陶三足盒。墓中出土21件,盒身多装饰着水波纹。
盥洗器具。
鎏金铜匜。墓中出土了16件。
银洗。
铜鉴。古代在未普遍使用铜镜之前,常在鉴内盛水来照影,后多用来盛放食物或沐浴等。墓中出土3件,均出于后藏室。
铜鋗。
铜盆。
盛储器具。
铜提筒。
铜提筒是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器物之一。特别是这个船纹铜提筒,高40.7厘米。除器身有几组几何饰纹带外,最为突出的是4只首尾相连的羽人船,每船有羽人5名,各饰羽冠,赤脚。船首倒挂一具人头。船首尾各竖两根羽旌。5人形态各异,有的划桨,有的击鼓,有的持兵器,有的在杀人。有人分析,广州临海,多海患,画面表现的应是杀俘虏祭海神的场面。船与船之间还有海龟、水鸟、海鱼等作装饰,形态生动,工艺精美,是精美的艺术品。
铜挂钩。用于悬挂食物。使用时在其内注水,可防止蚂蚁吃钩下的食物。粤语称之为“激(气)死蚁”。
几何印纹陶器。南越王墓出土的陶器有50多种器类,共370多件,均属于中国南方几何印纹陶系,纹饰精美,表面多拍印有圆形和方格形纹,并刻划有大量水波纹、斜线纹或弦纹,有些还戳印文字。墓中出土陶制容器160多件,以瓮、罐、瓿、鼎、壶、盒等数量最多。
墓中出土的陶瓮有30多件,其中3件有“长乐宫器”的戳印,为南越国自制。长乐宫是西汉著名的建筑宫殿,证明南越国的宫室名称仿效汉朝。据推测出土的3件长乐宫器应是南越国长乐宫的用物,以其随葬,是祈求赵昧死后仍会长生长乐。
陶提筒。
陶双耳罐。墓中出土的陶罐多达98件,其中双耳罐12件。
陶瓿。
弦舞钟磬。
圆雕长袖玉舞人。战国至汉代玉人都是平雕,圆雕作品尚属首见。这件圆雕舞人梳螺髻,着汉服、作“长袖舞”,该舞为汉宫廷舞的一种,流行于楚地。
古琴、鎏金铜轸、鎏金铜轸匙。
鎏金铜瑟枘。
铜铎、“王”字铭铜铎。
圆形陶摇响器。
鱼形陶摇响器。
场景复制,歌舞升平。
磬是我国最古老的打击乐器。墓中出土了两套石编磬,一套8件,另一套10件。
“乐府工造”铜句鑃。最大的通高64厘米,扁方形实柱体柄,弧形口,阴刻篆文“文帝九年乐府工造”,并刻有“第一”至“第八”的编码,是迄今我国唯一发现具有绝对年代,而又有序号的句鑃。“文帝九年”是公元前129年,由乐府工匠制造,赵昧自称文帝,与历史文献记载相符。经测定,句鑃音质还好,仍可演奏,弥足珍贵。
铜钮钟,一套14件。钮钟是南越国自造的乐器,大者通高24.2厘米,小者通高11.4厘米。
铜甬钟。甬钟、铜句鑃都是乐器。宴乐之器是古代统治者炫耀其奢华生活和身份地位的标志。
结语。
南越王墓的发现,其社会、历史、文化科学价值不但震撼岭南大地,而且惊动全国,闻名世界,从考古学界、社会各界到新闻界,无不感到惊奇。有人评价这是“令无数人苦苦探寻了2000多年的隐秘,中国考古史上最辉煌的发现之一”。墓中的宝贝被形容为:“珍宝灿烂”,“金灿灿”,“银闪闪”,“玉器之最”,“碧玉之宝”,“稀世之宝”,”汉玉中价值连城的绝品”,还有许多“罕见”、“首次”、“唯一”、“独一无二”、“精美绝伦”、“无法替代”等顶级评价。随着媒体文章的发表,重新激发了人们对寻找赵佗墓的希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