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内蒙古呼市行之十七--内蒙古博物院草原雄风篇

标签:
2010年9月内蒙古呼市旅游 |
2010年9月19日星期天,晴。
草原雄风展厅,单于和亲塑像。此展厅展出了内蒙古地区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各个阶段的文物精品。
新石器时代筒形陶罐。
草原祭天场景复原。
新石器时代红陶尖底瓶。
新石器时代双口红陶壶。
新石器时代小口双耳彩陶壶。
新石器时代陶甗(yan)。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彩绘猪首罐。
战国时期鹰形金冠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阿鲁柴登出土,堪称国宝。
商代早期弦纹青铜甗(yan)。
夏代彩绘鼎式盖罐。
夏代彩陶鬲(li)。
夏代彩陶三足盖罐。
夏代彩绘红陶罐。
西周晚期青铜簋(gui)。
西周晚期环耳青铜杯、青铜长柄勺。
春秋早期青铜盔。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青铜戈、矛、短剑等。
身着民族服装的美女解说员。
草原宴饮。春秋战国时期,山戎、东胡先后成为北方地区最为强大的部落联盟体,此景观反映出强盛一时的东胡部落首领在草原上忘情痛饮的情景。
西周晚期青铜豆。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红陶鬲(li)。
春秋早期灰陶钮盖豆。
西周初期鹿形青铜牌饰。
春秋早期青铜祖。草原先民对生殖器崇拜的实物。
春秋早期阴阳青铜剑。
汉代“单于天降”瓦当,包头市召湾出土。
西周早期青铜鹿。
战国时期虎咬牛纹金带饰,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阿鲁柴登出土,国宝级藏品。
战国青铜盔。
战国、汉代青铜兵器等。
秦汉之际,冒顿单于与其亲信彻夜商议统一草原大计。
汉代青铜盉、鸭形熏炉,汉代黄釉陶鸮壶、黄釉陶樽。
汉代龙首青铜灶。
汉代“单于和亲”瓦当。
汉代嵌贝青铜鹿镇。
汉代汉简,汉代彩绘骨尺。
北朝龙首提梁卣(you)。
西晋鹿角金步摇冠,罕见的精品文物。
西晋四鸟形金饰牌,西晋“晋鲜卑归义侯”金印,西晋跪兽形金饰件,北朝立羊形金戒指。
东汉晚期金龙项饰。
北魏神兽纹包金铁带饰。
北朝“大员”铭文铜壶。
定都盛乐。386年,拓跋珪定都盛乐建北魏政权,意气风发的拓跋珪率领大军进入盛乐城,受到当地百姓欢迎之场景。
展厅一角。农牧经济,民族融合。
北魏镇墓武士俑。
北朝狩猎纹岩画。
唐代彩绘魂塔。
辽代鎏金铜冠,赤峰市阿尔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
辽代铜面具。
辽代龙纹金捍腰。
辽代褐釉提梁壶。
辽代乳丁纹玻璃盘。
辽代三彩海棠形盘。
澶渊之盟。宋辽之际,两国经常交恶。1004年,辽军兵临澶州,宋朝议和派与辽国最终达成城下之盟。此景观反映了宋辽两国使臣停战结盟的情景。
辽代嵌金花漆盒。
辽代绿釉盘口穿带瓶(璎珞纹)。
辽代铜钹。
辽代灰陶菩萨像。
内蒙古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北方少数民族活动的大舞台,不同时代的历史文物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草原文化特色。匈奴、东胡、鲜卑、突厥、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文物构成了历史文物藏品的特色。鄂尔多斯市出土的匈奴王鹰形金冠饰、虎牛咬斗纹金带饰等,是匈奴文化的瑰宝;赤峰市出土的曲刃青铜短剑是东胡民族遗物;乌兰察布市发现的金龙佩饰、马头鹿角形金冠饰、牛头鹿角形金冠饰、金步摇冠饰是鲜卑贵族使用过的装饰品;赤峰市出土的双鱼龙纹银盘、鱼龙纹银壶、波斯银壶等是与唐代“草原丝绸之路”有密切关系的一批重要文物;造型各异的鸡冠壶和赤峰市辽驸马墓出土的鎏金、玛瑙、银质马饰具,是辽代文物的精品。老陈真是很喜欢内蒙古博物院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