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天津行之六--大悲禅院
标签:
2010年9月天津行之六-旅游 |
2010年9月12日星期天,晴。
从天后宫出来,老陈继续逛完了古文化街,然后打了个车到大悲禅院。大悲禅院又名大悲院,是天津目前唯一的一座十方丛林寺院,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区天纬路。山门殿前设汉白玉石狮一对,悬汉白玉匾额,正中为赵朴初所题“真如觉场”,意为随缘不变觉悟道场。东门为著名书画家王学仲所题“草堂社”,草堂诗社是天津历史上第一个文化团体,清朝初叶设在大悲院内。西门上的“大胜寺”是天津著名书画家孙其峰题写,记载1872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因水患移驻大悲院,认为“大悲”不吉利,故改名“大胜寺”,但一直未能叫响。
先在外边看了看。照壁,利乐有情,法雨。
土固庄严。慈云。门票5元。
大悲禅院平面示意图。据有关史料考证应为明代创建,现在的大悲禅院东院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地藏殿、玄奘法师纪念堂、弘一法师纪念堂及讲经堂组成,西院为念佛堂、方丈室和天津市佛教协会驻所。
山门殿另一面,上边的匾相当有意思,中间为“来此做甚”,左侧为“心即是佛”,右侧则是“莫向外求”。
殿内供奉弥勒佛,但横匾却是“观音道场”,对联为“门外喧嚣世界,寺中无上清凉”。
两侧供奉镇守山门的密集金刚像。
天王殿前之香炉,经幢。
钟楼。
大悲寺里每人可免费领取三支香。鼓楼。
天王殿。门券“九狮云珠图”与花窗“八蝠捧寿”皆为津门著名砖雕大师刘凤鸣代表之作。
正门上篆书“古刹大悲禅院”为甲骨文专家、天津文史馆首任馆长王襄1954年所题写。殿内中央供着笑面大肚的“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东西两侧供奉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圣像。
殿前石狮。
经幢。
从天王殿后门门额之上有龚望居士所书“护光明幢”四个大字的匾额。
天王殿后的香炉。
客堂。
释迦殿前的香炉。
经幢。
法物流通处。
释迦殿。
左后屋角供“文殊菩萨”,殿内两侧有十八罗汉坐像。
右后屋角供“普贤菩萨”。
殿内供奉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佛祖像背面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善财童子和龙女各侍左右。
释迦殿大殿北向门上有天津著名学者吴玉如所书“放大光明”四字门额。殿外两侧壁上有“佛日增辉、法轮常转”八个大字。
巨石内雕刻出的佛像。
千手观音。
大悲禅寺香炉。
大雄宝殿,大悲禅院的主殿,建于1940年,由倓虚法师筹划兴建。殿门上方悬“大雄宝殿”金色大字匾额,为天津著名书法家华世奎所书。大雄宝殿前面均为雕花门窗,殿顶为单檐歇山屋顶俯扣绿色琉璃瓦,龙纹瓦当,龙头衔吞重檐,四脊各有六个怪兽,飞檐角系铜铎。青砖绿顶,斗拱飞檐,雕梁画栋,两旁松柏苍翠,交相辉映;殿内佛像庄严,形象生动,金碧辉煌;晨钟暮鼓,香烟缭绕,清雅肃穆。
殿内中供奉明代所铸古铜鎏金千佛莲座三世佛像。系由天津市静海县移来,铜像线条清晰和谐,色泽辉煌,颇有神韵,倍显庄严。
大雄宝殿匾额。
财神爷。
关云长。
滴水观音。
佛像。
弥勒佛。
大悲院旧址。
玄奘法师纪念堂。纪念堂供奉着高约2米的玄奘法师绣像,供桌上的高约1.2米的莲座金色塔,象征以往供奉玄奘法师灵骨的史实和因缘。
木雕观音。
弘一法师纪念堂。弘一法师(1880—1942年)俗家姓李,名文涛,字叔同。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李叔同天资颖慧,除善诗文、书法、篆刻之外,尚能精鉴古物,通晓音律、戏剧。曾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学习西洋绘画和音乐。是中国现代话剧、绘画、音乐的奠基人之一。1918年,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落发出家,法名演音、法号弘一。同年9月在灵隐寺受具足戒,一心学佛,专研戒律,有南山律宗大师之称。
大悲殿,即大悲观世音菩萨殿。殿内供奉着二十四臂观世音菩萨塑像。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故称大悲殿。大悲殿的殿门之上有“普渡迷津”四个大字匾额一块。
殿门两侧有楹联两副。一副上联是:“行深般若五蕴皆空观自在”,下联是:“普门示现寻声救苦大悲王”,为天津美术学院教授、著名书画家孙其峰所书。另一副是天津著名书法家李鹤年所书,上联是:“慈悲法身三十二应随机普渡”,下联是:“圆通教主百千万行摄化群生”。
殿内供奉泥塑千手观音像,高3.6米,表层贴金,神态庄严,姿容动人。殿内三面墙壁绘有反映释迦牟尼一生事迹的壁画。
为善最乐。美德八则:
不欺:恶臭以慎独
不伪:虔衷以诚意
不贪:戒争以崇义
不妄:正心以格欲
不骄:虚怀以纳善
不怠:奋力以为功
不怨:恕人以消恨
不恶:去憎以通情
功德堂。
千祥云集。
睿智之门。
倓虚法师纪念堂。倓虚(1875-1963)生于天津塘沽北塘,中国近代杰出的佛教教育家,1940年受天津佛教界之请复兴大悲禅院,兴建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及配殿等。堂内供奉倓虚法师铜像。
堂前为舍利塔,供奉倓虚倓虚法师舍利七粒。
天王殿。
钟楼,天津市佛教协会。
鼓楼。
大悲院门前数百米之内,是一条繁华的宗教文化市场。街道两旁售货摊位云集,宗教文化商品琳琅满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