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云居寺之三

标签:
千年古刹云居寺之三旅游 |
2010年4月3日星期六,晴。转过北塔,来到了行宫院。
柏抱椿连心树。相传缘于一个叫赵柏的小伙子和邻村的李椿姑娘相爱却无缘相聚的动人爱情故事:当历经战火纷争回到云居寺的赵柏得知椿姑娘因思念他而一病不起已离开人世,就在椿姑娘经常遥望他的地方,堆起了一个土台,他认为椿的灵魂在这里,他也把自己的心埋在这里了。心已死的赵柏走了,他剃度出家了。多年以后,在赵柏堆起的这个土台上,相继长出了两棵树,一棵椿树,一棵柏树,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云居书画苑。
里边正在展出的是《程远漫画展》。
很多的漫画颇具禅意,引人思考人生。
行宫院。清乾隆、嘉庆皇帝每年去西陵祭祀途中在此小驻,现为云居寺办公区。
瓷板烧制的《弟子规》儿童启蒙教育现代图解。
云居寺之老照片。
“舌血真经”纸经馆。
云居寺现藏明代纸经22000多卷,有刻印本和手抄本,包括明南藏,明北藏、藏文经卷和单刻佛经等。其中的舌血经真经,汉藏合璧经卷等真品,可充分领略珍贵文化遗产的魅力。
《大方广佛华严经》长达80卷,60万字,为妙莲寺比丘祖慧刺破舌尖血写成,被誉为“舌血真经”,尤为珍贵。此等虔诚的精神令如今的世人自愧不如。
汉藏合璧经卷。
快乐歌、长寿歌。
云居禅语。
嘉庆御碑。雲字少了底下的“云”,因被日军炸弹炸掉了,但留下的痕迹却似一片云,仿佛天意一般。
吉祥云板。这是佛家撷取的一片最吉祥的云彩,拍拍它,吉祥便被叫醒。与之合影,吉祥从此永在身边。
弥陀殿。
殿内供奉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为明代铸造的青铜佛像,重7.8吨。
殿内还展出了四部瓷制佛经。
以及瓷制的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石鱼。相传摸此石鱼可消灾祛病。
龙藏木经馆。
《龙藏木经》全称《乾隆版大藏经》,简称《龙藏》。雕刻于清雍正十一年至乾隆三年(1733-1738),由清雍正、乾隆二皇帝敕命雕版。共718函、1662部、79000多块,是我国仅有的一部汉文版大藏经,具有极高的佛学、哲学、历史、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馆内陈设。
佛说法变相图。此图在后来云居寺的几个地方都看到了,包括地宫。
云居禅话。
客堂。
地藏殿前的香炉。
香火缭绕的地藏殿。
殿前的大红烛。
然后转到大悲殿前。云居寺大悲殿碑记(左)与永远流芳功德碑(右)。
藏经阁。
大悲殿北侧的铝经阁。展出铝雕经板,为经文雕刻的一大创新,既有拓片黑白分明的美感,又具金石镂刻的质感,也是云居寺的独家收藏。
佛说法变相图。
《法华经》之《药王菩萨本事品》局部。
观音菩萨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简称心经或般若心经,全文260字,唐三藏所译译本,是佛家讲说、诵读最广的一部经,被称为经中之王。
大悲殿。
大悲殿内供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千手表示护持众生,千眼表示观照世间。
观音又称送子观音,拜观音菩萨既能救苦救难,又能求儿求女。
男戴观音女戴佛的由来。
大悲殿南侧的铝经阁。大殿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佛之两侧是铝板雕刻的飞天图案。飞天在古代是人们想象中的仙人,佛经中称为“香乐之神”,会奏乐、善歌舞,人物栩栩如生,铝板飞天雕刻之精美为国内罕见。
铝板雕刻的各大天王像。
佛祖舍利。捐功德金10元以上可入内观瞻。
进去转了一圈,但不让拍照。塔内是相传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1981年11月27日在雷音洞发掘赤色肉舍利两颗,这是世界上唯一珍藏在洞窟内而不是供奉在塔内的舍利,与中国北京八大处的佛牙、陕西西安法门寺的佛指,并称为“海内三宝”。为千年古刹增添一份祥光瑞气。
七叶树,俗称菩提树。
大悲殿前香客不少。
照门南北两侧分别是天开舍利之谜和云居寺历代高僧的图片。
墨宝斋之屋顶及照门东南处的排水系统。
二十四孝图。
弟子规。
云居寺斋菜馆。
压经塔。此塔建于辽天庆八年(1118年),名为《续秘藏石经塔》,俗称压经塔,从下向上精雕双狮、乐人、飞天、仰莲和八棱柱等。塔身刻有《续秘藏石经塔记》,阐述了静琬刻经目的,辽代诸帝支持刻经的史实等。
开山琬公塔。为石刻大藏经创始人静琬的墓塔。
石经地宫。
静琬像。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文化遗产,防止石经风化,1999年9月9日,10082块石经重新回到地宫存放。
房山石经简介。
浴佛礼赞。
机缘巧合。
赵朴初题字。
西峪花宫。
下山路边精美的石刻。
云居寺1942年遭到日本侵略军轰炸毁环,地面主要建筑仅北塔幸存,如今的各殿均是新中国建国后重建的。现在的云居寺已经成为国内外著名的佛教寺院,著名的宗教活动场所,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云居寺特有的幽静地理环境,奇特迷人的秀丽风光,蕴涵着浓郁的佛教文化特色,是藏经纳宝之地、祈福迎祥之所。
在云居寺里转了两个半小时后,11点离开,停车费每次5元不限时。然后奔周口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