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乱世中的美神      梁衡      《十月》杂志2003.3月号《摘抄》

(2011-07-16 16:01:32)
标签:

李清照

平定

《十月》

苏门四学士

浣溪沙

分类: 转载

   前些时,看了汉宫秋月博友的博文,看得出他与我有个共同的爱好:喜好古诗词。尤其钟情于南宋才女李清照。我记起,03年术后在家休息时,我看到亲友的《十月》杂志里有《乱世中的美神》这篇文章,写的是李清照和她的词。我十分喜爱,所以就将我喜欢的部分摘抄了下来。因时日已久,多次搬家,找了许久,才找到。现重新整理,发于博上,请汉宫秋月博友及同好共欣赏:

 

                    乱世中的美神     梁衡

   

    李清照是因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少女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她不但能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浣溪沙》

                               修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宝鸭:发型)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楼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戔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袜戔:不穿鞋)

   ......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唐开元天宝间的安史之乱及其被平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后人多有评论。唐代诗人元结作有著名的《大唐中兴颂》并请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刻于壁,被称为双绝。与李清照同时的张文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名已盛。也算个大人物,曾就这道碑写了一首诗,感叹道:

                              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

                              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

这诗转闺阁,入绣户,传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随即和一首道: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记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你看这诗的气势哪像是出自一个闺中女子之手。铺叙场面,品评功过,慨叹世事,不让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弃疾。李父格非初见此诗不觉一惊,这诗传到外面,更是引起文人堆里好一阵躁动: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

    李清照的爱情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踏进了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父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她的爱情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覃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在空房里修炼着文学,直将这门艺术炼的炉火纯青,于是,这种最普通的爱情表达竟成了夫妻间的命题创作比赛,成了他们向艺术高峰攀登的记录。

                                《醉花荫.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自己在《金石录后续》中追忆那段生活时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负,为饭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杯中,反不得饮而起。”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甜蜜。

    宋王朝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一页。李清照也开始了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偷用绳子坠城逃走。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职。李清照这个柔弱的女子,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大节大义,很为丈夫临阵脱逃而羞愧。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上难免有点别扭,略失往昔的鱼水之和。当行至乌江之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水,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大约是在避难温州时,她写下这首《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