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焕灿《王阳明的伯府第》
(2020-06-28 08:32:04)分类: 我读王阳明 |
王阳明出生在余姚北城内的瑞云楼,包括瑞云楼在内的整个王阳明故居保存基本完好。本世纪初,经余姚市政府拨款三千余万元重新扩建并开放,成为余姚一处极为重要的人文景观。许多人参观之后都要大加赞赏。然而,王阳明出生的瑞云楼,原本是阳明先生的祖父王伦租赁于官宦大族莫氏的房子,不是王家所建。而有一处确为王阳明封为“新建伯”之后所兴建的“新建伯府第”,简称“伯府第”,则更为豪华庞大。
正德十六年(1521)十二月,王阳明因平定宁王朱宸濠谋叛之功,封为“新建伯”,于次年的嘉靖元年在绍兴府山阴县西北隅光相坊择地兴建“伯府第”。“新建伯”是衔头,“新建”是县名,地处南昌城之西北。由于“伯府第”气势非凡,以致早在明清时期,绍兴与余姚两地的民间就流传着一个说法,叫做“吕府十三厅,不及伯府一个厅”。吕本亦是余姚人,于余姚南城建有“宰府第”,另在绍兴府山阴县西北隅光相坊择地兴建了“吕府”。
现今,不少先富起来的农民,都喜欢到城里买房定居,实际上,在过去也是如此,不少人因做官发了财,同样喜欢到高一级城市建房寓居。余姚县历来辖属绍兴府,因而不少余姚籍的官员如谢迁、谢丕父子(探花桥探花台门),孙鑨、孙鑛(两都冢宰府),郑遵谦、邵廷采等,都喜欢到绍兴城里建房寓居,往返于余姚、绍兴两地,在绍兴城里至今尚留存有他们的府宅。
王阳明建造“伯府第”本是朝廷的恩赐,土地当然由政府划拨,无需出钱购买,其中主要建筑的资金亦由朝廷来出。王阳明功高赏厚,凭着雄厚的财力,当然要在建造府第之时,乘机扩大建筑面积。这扩建部分当然得自己掏腰包。我们先来计算一下王阳明的官俸收入:正德十四年七月,王阳明平息宁王谋反,宁王府里堆积如山的财宝,部分上缴国库,部分用作将士们的赏赐,还有部分当作变产官银代江西受灾百姓缴纳欠赋;此外,作为胜方的最高指挥官,截留点战败者的财宝以作今后归隐之用,亦属合理之举措。此外,王阳明被封“新建伯”暨南京兵部尚书,除了丰厚的赏银之外,还有规定的朝廷俸禄。查《明史·食货志六》载:洪武十三年重定文武百官岁给禄米制,公五千石,侯千五百石,伯千石。王阳明是“伯”爵,就有千石禄米。再按《明史·职官志》:“兵部尚书一人,正二品。”而王阳明又有“特进光禄大夫”“柱国”的衔头,可以享受正一品的俸禄。明代官俸极低,查《明史·食货志》载:“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王阳明正一品的月俸米,乘以十二个月,年得一千零四十四石,加上伯爵的千石,每年共有二千零四十四石禄米。按明初洪武年间的银米比价,米一石折银一两。但到王阳明任职的正德、嘉靖年间,因灾旱较少,米价已经趋低而相对稳定,市场实际米价是石米银四钱七分至五钱八分之间,我们来一个折中,按实际市场价石米银五钱二分来计算,王阳明年俸米二千零四十四石,乘以银五钱二分,即一千零六十二两八钱八分银子。此外,正德十六年,王阳明嗣子王正宪受荫世袭锦衣卫百户,正六品衔,月俸米十石,岁禄一百二十石,亦可折银六十二两四钱。既然王阳明有着“新建伯”伯爵、兵部尚书、特进光禄大夫衔,来源应该说是富足的。
按明代正常年份来计算,七品知县官的月俸禄米七石五斗,岁禄九十石,折银四十六两八钱。以当时农田收成亩产三石计,人十亩,年收获三十石,辛苦一整年仅可折银十五两,除去缴纳皇粮,江浙赋独重,有高达亩缴一石者,剩余人均年收入十两银子已经不错了。
现在再回到建造“伯府第”。择地山阴县西北隅光相坊,光相桥之东。光相坊被视为祥和福地,面对“北海桥者乃李邕寓居之地,谢公桥者为谢灵运寄寓之所”,谢公桥与光相桥南北相距里余,两桥之间的王衙弄内有一方旷土,此地环境清幽,西临河池,正宜居住。于是在光相坊境内,西河以南,西小河东岸,北海桥之前,谢公桥之后,筹建“伯府第”,占地十八亩。其中“伯府大厅”全用楠木构成,高大宽敞,器宇轩昂。“伯府第”于嘉靖二年竣工,王阳明丁父忧家居六年期间,即于此汇聚弟子讲学;每当除夕和新春时节,汇聚王氏子弟于此祭祀祖先;并于此迎接圣旨、会友见客。“伯府第”正门前有一方“碧霞池”,又称王衙池;后院有四周用条石筑就的南北宽近十米、东西长四十来米、高近五六米的观星台。“伯府第”又称作“宫保第”,由王阳明自己居住;另在光相桥之西北依次另建状元第,由弟守俭居住;翰林第,由弟守文居住;学士第,由弟守章居住。四座大台门宅第,檐角交错,鳞次栉比,甚为壮观。“伯府第”四周空隙地较为宽广,前有碧霞池,后有观星台;而且王家的四个台门隔河相望,视野高旷,给人一种疏旷的感觉。
“吕府十三厅”建于嘉靖后期,比“伯府第”晚四十来年。“伯府第”在北,“吕府”在南,两府隔衙弄相望。中间横一弄,原名黄衙弄,后因王家伯府第所在,改叫王衙弄。
民国十三年正月十九日下午,刚闹完元宵节三天灯会,悬挂的祖宗神像刚刚收下珍藏,“伯府第”不慎失火,大厅烧毁殆尽。为了居住,大厅遗址四周先后修复住宅建筑,惟大厅已无力修复。时至现在,唯有“伯府第”正门前的碧霞池和北首的观星台尚存;还有一个被火烧毁的侧门,至今尚在冷落之中,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