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黄楼夜涛赋》
(2020-03-05 10:10:22)| 分类: 我读王阳明 |
王阳明《黄楼夜涛赋》
朱君朝章将复黄楼,为予言其故。夜泊彭城之下,子瞻呼予曰:“吾将与子听黄楼之夜涛乎?”觉则梦也。感子瞻之事,作《黄楼夜涛赋
》。
子瞻与客宴于黄楼之上。已而客散日夕,暝色横楼,明月未出。乃隐几而坐,嗒焉以息。忽有大声起于穹窿,徐而察之,乃在西山之麓。
倏焉改听,又似夹河之曲,或隐或隆,若断若逢,若揖让而乐进,歙掀舞以相雄。触孤愤于崖石,驾逸气于长风。尔乃乍阖复辟,既横且纵,
摐摐渢渢,汹汹瀜瀜,若风雨骤至,林壑崩奔,振长平之屋瓦,舞泰山之乔松。咽悲吟于下浦,激高响于遥空。恍不知其所止,而忽已过于吕
梁之东矣。
子瞻曰:“噫嘻异哉!是何声之壮且悲也?其乌江之兵,散而东下,感帐中之悲歌,慷慨激烈,吞声饮泣,怒战未已,愤气决臆,倒戈曳
戟,纷纷籍籍,狂奔疾走,呼号相及,而复会于彭城之侧者乎?其赤帝之子,威加海内,思归故乡,千乘万骑,雾奔云从,车辙轰霆,旌旗蔽
空,击万夫之鼓,撞千石之锺,唱大风之歌,按节翱翔而将返于沛宫者乎?”于是慨然长噫,欠伸起立,使童子启户冯栏而望之。则烟光已散
,河影垂虹,帆樯泊于洲渚,夜气起于郊垌,而明月固已出于芒砀之峰矣。
子瞻曰:“噫嘻!予固疑其为涛声也。夫风水之遭于澒洞之滨而为是也,兹非南郭子綦之所谓天籁者乎?而其谁倡之乎?其谁和之乎?其
谁听之乎?当其滔天浴日,湮谷崩山,横奔四溃,茫然东翻,以与吾城之争于尺寸间也。吾方计穷力屈,气索神惫,懔孤城之岌岌,觊须臾之
未坏,山颓于目懵,霆击于耳聩,而岂复知所谓天籁者乎?及其水退城完,河流就道,脱鱼腹而出涂泥,乃与二三子徘徊兹楼之上而听之也。
然后见其汪洋涵浴,潏潏汩汩,彭湃掀簸,震荡泽渤,吁者为竽,喷者为箎,作止疾徐,钟磬祝敔,奏文以始,乱武以居,呶者嗃者,嚣者嗥
者,翕而同者,绎而从者,而啁啁者,而嘐嘐者,盖吾俯而听之,则若奏箫咸于洞庭,仰而闻焉,又若张钧天于广野,是盖有无之相激,其殆
造物者将以写千古之不平,而用以荡吾胸中之壹郁者乎?而吾亦胡为而不乐也?”
客曰:“子瞻之言过矣。方其奔腾漂荡而以厄子之孤城也,固有莫之为而为者,而岂水之能为之乎?及其安流顺道,风水相激,而为是天
籁也,亦有莫之为而为者,而岂水之能为之乎?夫水亦何心之有哉?而子乃欲据其所有者以为欢,而追其既往者以为戚,是岂达人之大观,将
不得为上士之妙识矣。”
子瞻展然而笑曰:“客之言是也。”乃作歌曰:“涛之兴兮,吾闻其声兮。涛之息兮,吾泯其迹兮。吾将乘一气以游于鸿蒙兮,夫孰知其
所极兮。”弘治甲子七月,书于百步洪之养浩轩。
朱朝章:王阳明友。
彭城:徐州,简称“徐”,古称彭城。
黄楼:故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现重修位于今黄河南路,庆云桥东,故黄河公园内,坐落于故黄河南岸大堤上。为北宋苏轼所建,是徐州五大
名楼(即彭祖楼、霸王楼、燕子楼、奎楼、黄楼
)之一。
嗒焉 :《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 陆德明释文:「‘荅焉’,本又作嗒。」
后以形容怅然若
失的样子。嗒 :〔嗒然〕形容懊丧的样子,如“嗒嗒若失”。 嗒 d
象声词,形容马蹄声、钟表声、机关枪声等。舔。如:嗒嗒(尝一尝。舔
舌的样子)。
穹窿: 亦作「穹隆」。 1. 中间隆起,四周下垂貌。常用以形容天的形状。 汉扬雄《太玄·玄告》:「天穹隆而周乎下。」
范望注:「穹
隆,天之形也。」 《尔雅•释天》「穹苍」 晋郭璞注:「天形穹隆,其色苍苍,因名。」2. 指天。3. 高大貌。4.
长曲貌。5. 充溢腾涌貌
。
夹河:是烟台的母亲河,细说起来却是"外夹河"和"内夹河"两条河。烟台
外外原名大沽河,位于福山城东南,是福山的主要河流,下游与清洋
河(内)并流似夹,并为芝罘与福山的界河。夹河之战 :
明建文三年(1401年)二月至三月,在靖难之役中,燕王军队与建文帝军盛庸部在夹河
(今河北武邑境)地区进行的一次遭遇战。
歙 :音社、西 收敛,吸进:“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古同“翕”,和洽。和谐,融洽。 歙 ,歙县。
掀舞: 飞舞;翻腾。 宋朱熹《百丈山·瀑布》诗:「空质丽晴晖,龙鸾共掀舞。」
孤愤 :韩非所著的书篇名。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做《孤愤》。」
司马贞
索隐:「孤愤,愤孤直不容于时也。」 后以「孤愤」谓因孤高嫉俗而产生的愤慨之情。
长风 :1. 远风。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2. 暴风;大风。
复辟 :1. 谓失位的君主复位。辟,君主。语出《书·咸有一德》:「伊尹既复政厥辟。」2.
谓参与和帮助失位的君王重新掌权。3. 今亦泛
指被推翻的势力重上台,或指恢复旧制度。
摐摐: 1. 纷错貌。2. 高耸貌。3. 象声词。摐:音窗。敲击:“摐金鼓,吹鸣籁。” 高耸:“乔木维摐,飞鸟过之或降。”
纷错:万象摐
然。
渢渢:I形容樂聲宛轉悠揚。1. 飄浮貌。2. 象聲詞。渢:音冯。形容水声。象声词 。宏大的声音。风声 。
宏大的声音
瀜瀜: 和畅貌。瀜:浺瀜,(水)又深又广。
林壑: 1. 山林涧谷。2. 指隐居之地。
崩奔: 1. 水流冲激堤岸而奔涌。2. 奔波;奔驰。
长平:古代地名,战国赵城邑。
悲吟 :1. 哀叹。2. 悲歌。
高响 :1. 深远的影响。 隋薛道衡《老氏碑颂》:「大音希声,时振高响。」 2.
犹高唱。比喻影响大的诗歌创作。
遥空: 1. 遥远的天空。2. 向着远处的高空。
吞声饮泣: 形容不出声地悲泣。
决臆: 犹纵意。臆,通「意」。 唐杜甫《醉为马坠群公携酒相看》诗:「安知决臆追风足,朱汗骖驔犹喷玉。」
杨伦笺注:「决臆,纵意
也。」
籍籍: 1. 众口喧腾貌。2. 声名盛大貌。3. 纵横交错貌;众多貌。籍 : 杂乱,如:狼籍。
赤帝之子:“赤帝子”即“赤帝之子”指的是汉高祖刘邦。出自刘邦斩白蛇起义的典故。
大风: 指汉高祖的《大风歌》。
按节: 1. 停挥马鞭。表示徐行或停留。2. 击节,打拍子。
沛宫: 汉高祖在沛的宫室。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
启户 :1. 开门。2. 指打开洞穴之口。
垌:音动、彤。田地:田垌。
芒砀 :1. 大而多貌。 唐李白《丁都护歌》:「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2. 广阔无边。
唐韩愈《苦寒》诗:「芒砀大包内,生类
恐尽歼。」 3. 芒山、砀山的合称。在今安徽省砀山县东南,与河南省永城县接界。砀 :音宕。有花纹的石头。
被冲荡而出:“奇舟之鱼,
砀而失水,则蚊能苦之”。 振荡:“回猋肆其砀骇兮”。 广大:“玄玄至砀而运照”。
澒洞: 1. 绵延;弥漫。2. 水势汹涌。澒 :音讧。古同“汞”,水银。汹涌。水流转貌。浑沌
南郭子綦: 出自《庄子·齐物论》。其为楚人,楚昭王庶弟。住城郭南端,因以为名。其人为楚庄王司马。
浴日: 1. 语本《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后以「浴日」指太阳初从水面升起。2.
古有羲和浴日的传说。见《山海经•
大荒南经》。后以喻功勋巨大。参见「补天浴日」。
觊 :jì 希望得到:“自毁齿已上,父兄鬻卖,以觊其利”。觊觎(非分的希望或企图)。
鱼腹: 1. 鱼的腹腔。2. 谓葬身鱼腹,淹死。
潏潏: 水涌出貌。 《楚辞•九章·悲回风》:「泛潏潏其前后兮,伴张弛之信期。」潏:音玉。 水涌出。
汩汩:(I) 1. 象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 《文选•木华<海赋>》:「崩云屑雨,浤浤汩汩。」
李善注:「浤浤汩汩,波
浪之声也。」2. 盛貌。3. 沉没;沦落。汩 音古、玉。水流的样子:汩流(急流)。汩汩(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
治理,疏通:决汩九川
。 扰乱:“天公岂物欺,若此汩时序”。 涌出的泉水。 沉没(mì):汩没(mì)。
祝敔: 亦作「祝圄」。 祝,通「柷」。乐器名。即柷敔。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五》:木曰祝敔。敔:音羽。
古代打击乐器,奏乐将终
时,击之使演奏停止。
奏文以始,乱武以居:文和乱武,是指发生在东汉末期的一场掠夺东汉天子的事件
。因为事件的始作俑者——贾诩的字是文和(贾诩,字文
和),所以称为文和乱武。
嗃 :音贺。〔嗃嗃〕严酷的样子。 吹竹管声。
大声嗥叫。
翕:音西。本义:闭合;收拢
啁啁 :象声词。禽鸟鸣声。 《禽经》:「鷃雀啁啁,下齐众庶。」啁 :音钊、舟。
嘐嘐:(I) 形容志大而言夸。(II)
象声词。多指动物叫声。嘐:音宵。虚夸。
钧天 :1. 天的中央。古代神话传说中天帝住的地方。2. 引申为帝王。3. 「钧天广乐」的略语。指天上的音乐。
壹郁:(I)沉郁不畅。多指情怀抑郁。(II) 1. 阴阳二气氤氲交合貌。 2. 云烟弥漫。
相激 :1. 水勢受阻而噴濺。 如:「水花相激。」 2. 激揚。
上士: 道德高尚的人。 《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妙识: 深知;精通。
鸿蒙 :亦作「鸿濛」。 1. 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2. 迷漫广大貌。3. 东方之野,日出之处。4. 混沌;浑噩。5.
指高空。
弘治 :明孝宗朱祐樘年号,使用年代为公元1488年至1505年,前后共18年。
百步洪:即徐州三洪之一的徐州洪,是泗水的一处急流,位于现在徐州市区故黄河和平桥至显红岛一带,长约百步,苏轼知徐州时与弟苏辙分
别有咏歌百步洪的多首诗词传世,故后人多以百步洪名之,徐州洪反而无人提起了。
养浩轩:《题养浩轩》是宋朝著名文学家吴芾的代表作品之一。“丈夫穷饿亦陶陶,肯使胸襟挂一毫。
千古功名输慷慨,百年荣辱付酕醄。
斗间古剑光芒直,雪后青松意气高。 安得泊船沽美酒,月明相对读离骚。”
前一篇:未出尘埃真落魄,不趋权势正因循。
后一篇:江边秋思丹枫尽,霜外缄书白雁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