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与当道书》《与汪节夫书》《寄张世文》
(2020-02-27 08:47:00)分类: 我读王阳明 |
王阳明《与当道书》《与汪节夫书》《寄张世文》
王阳明《与当道书》
江省之变,大略具奏内。此人逆谋已非一日,久而未发,盖其心怀两图,是以迟疑未决,抑亦虑生之蹑其后也。近闻生将赴闽,必经其地
,已视生为几上肉矣。赖朝廷之威灵,诸老先生之德庇,竟获脱身虎口。所恨兵力寡弱,不能有为尔。南、赣旧尝屯兵四千,朝有警而夕可发
。近为户部必欲奏革商税,粮饷无所取给,故遂放散,未三月而有此变,复欲召集,非数月不能,亦且空然无资矣。世事之相挠阻,每每如此
,亦何望乎?今亦一面号召忠义,取调各县机快,且先遣疲弱之卒,张布声势于丰城诸处,牵蹑其后。天夺其魄,彼果迟疑而未进。若再留半
月,南都必已有备。彼一离窠穴,生将奋捣其虚,使之进不得前,退无所据。勤王之师,又四面渐集,必成擒矣。此生意料若此,切望诸老先
生急赐议处,速遣能将,将重兵声罪而南,以绝其北窥之望。飞召各省,急兴勤王之师。此人凶残忌刻,世所未有,使其得志,天下无遗类矣
。谅在庙堂,必有成算,区区愚诚,亦不敢不竭尽,生病疲尪,仅存余息。近者人闽,已具本乞休,必不得已,且容归省。不意忽遭此变,本
非生之责任。但阖省无一官见在,人情涣散,汹汹震摇,使无一人牵制其间,彼得安意顺流而下,万一南都无备,将必失守。彼又分兵四掠,
十三郡之民素劫于积威,必向风而靡。如此,则湖、湘、闽、浙皆不能保。及事闻朝廷,大兵南下,彼之奸计渐成,破之难矣。以是遂忍死暂
留于此,徒以空言收拾散亡,感激忠义。日望命帅之来、生得以舆疾还越,死且暝目。伏惟诸老先生鉴其血诚,必赐保全,勿遂竭其力所不能
,穷其智所不及,以为出身任事者之戒,幸甚幸甚!
逆谋: 叛逆的阴谋。 汉荀悦《汉纪·景帝纪》:「﹝吴王﹞称疾不朝,阴怀逆谋。」
威灵: 1. 神灵。 《楚辞•九歌·国殇》:「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2. 指神灵的威力。
唐刘禹锡《君山怀古》诗:「千
载威灵尽,赭山寒水中。」3. 谓显赫的声威。
德庇: 德泽恩惠的庇荫。 宋蔡襄《张厚赠太子少保制》:「勋猷之美,屈于当世;德庇之庆,发于来嗣。」
户部: 古代官署名。 秦为治粟内史,汉为大司农。 三国以后,常置度支尚书及左民尚书,掌财用及户籍。
隋设民部尚书,唐因之,高宗即
位,为避太宗李世民讳,改称户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 五代至清相沿不改。
清
光绪三十二年,设民政部、度支部,户部遂废。
商税 : 国家对从事商业活动的单位或个人所征收的税。
粮饷 :亦作「粮饟」。 军队中发给官兵的口粮和钱。颜师古注:「饟,古饷字也。」
取给 :取得物力或人力以供需用。 《史记•货殖列传》:「今治生不待危身取给,则贤人勉焉。」
无资: 亦作「无赀」。 1. 无可估价;不可计算。2.
没有钱财。赀:本义:罚款。小罚改为钱财赎罪。假借为“资”。财货。计量。
挠阻 :阻挠。
丰城:江西省试点省直管市,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下游,鄱阳湖盆地南端。
窠穴 :鸟兽藏身之所。常喻指坏人聚居活动的地方。
勤王 :1. 谓尽力于王事。2. 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议处: 1. 谓议定其罪给予处分。2. 计议处理。
忌刻: 亦作「忌克」。 1. 谓心存妒忌而欲驾凌于人。亦泛指为人妒忌刻薄。2. 犹忌恨。
遗类: 1. 指残存者。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2.
谓留下其同类。3. 谓失其伦
类,违反常理。
成算: 已定的计划;打算。
尪 :音汪。 跛。 脊背骨骼弯曲。
安意 :安心;放心。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地传》:「今越勾践其已败矣,君王安意,越易兼也。」
积威 :谓强大的威势。 《司马法•定爵》:「容色积威,不过改意。」
舆疾 :舆病。 《魏书•张寔传》:「轨颇识天文,每州内有贼,舆疾仰观曰:‘无能为害。’」舆病: 抱病登车。
血诚 :犹赤诚。谓极其真诚的心意。 《宋书•谢晦传》:「去年送女遣儿,阖家具下,血诚如此,未知所愧。」
王阳明《与汪节夫书》
足下数及吾门,求一言之益,足知好学勤勤之意。人有言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今之学者须先有笃实为己之心,然后可以论学。
不然,则纷纭口耳讲说,徒足以为为人之资而已。仆之不欲多言者,非有所靳,无可言耳。以足下之勤勤下问,使诚益励其笃实为己之志,归
而求之,有余师矣。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足下勉之!“道南”之说,明道实因龟山南归,盖亦一时之言,道岂有南北
乎?凡论古人得失,莫非为己之学,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果能有所得于尚友之实,又何以斯录为哉?
节夫姑务为己之实,无复往年务外近名之病,所得必已多矣,此事尚在所缓也。凡作文,惟务道其心中之实,达意而止,不必过求雕刻,所谓
修辞立诚者也。
汪节夫:?汪循
:?(约公元一五一o年前后在世)字进之,休宁人。生卒年不详,约明武宗正德五年前后在世。游庄杲之门,与王守仁数相论
辨。登弘治九年(公元一四九六年)进士。官至顺天府通判。正德初,(公元一五o六年)刘瑾擅权,循一月三上抗疏,请裁革中官。
纷纭: 亦作「纷云」。 1. 多盛貌。2. 杂乱貌。3. 纷争;混乱。
靳 :吝惜,不肯给予:靳秘(吝惜而不外传)。
余师 :1. 残军剩卒。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师军于邲。晋之余师不能军。」 2.
很多可受教之处;很多可效法之处。
“道南”之说:直到北宋,儒、佛、道交融的中心仍然是在北方,福建的学术水平是比较落后的。但就从这时开始,福建学者纷纷北上,投入
于河南程颢、程颐门下,“程门立雪”说的就是福建人游酢、杨时拜师的事,后来他们名列“程门四大弟子”。学成之后他们南归福建,程颢
说了一句著名的话:“吾道南矣!”
尚友 :1. 上与古人为友。
《孟子•万章下》:「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
也,是尚友也。」2. 指与高于己者交游。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摘自《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八节》。吟咏他们作的诗,读他们著的书,不知道他们的为人
行吗?因此要研究他们所处的时代啊!
修辞立诚: 谓撰文要表现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语出《易·干》:「脩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祝
盟》:「凡群言发华,而降神务实,修辞立诚,在于无愧。」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凡作文字,要随我分限所及,若说得太过了,亦
非修辞立诚矣。」
王阳明《寄张世文》
执谦枉问之意甚盛。相与数月,无能为一字之益,乃今又将远别矣,愧负愧负!今时友朋,美质不无,而有志者绝少。谓圣贤不复可冀,
所视以为准的者,不过建功名,炫耀一时,以骇愚夫俗子之观听。呜呼!此身可以为尧、舜,参天地,而自期若此,不亦可哀也乎?故区区于
友朋中,每以立志为说。亦知往往有厌其烦者,然卒不能舍是而别有所先。诚以学不立志,如植木无根,生意将无从发端矣。自古及今,有志
而无成者则有之,未有无志而能有成者也。远别无以为赠,复申其立志之说。贤者不以为迂,庶勤勤执谦枉问之盛心为不虚矣。
张世文:张綖〖一作埏〗(1487—1543),江苏高邮人,明诗文家、词曲家。字世文,自号南湖居士。王磐之婿。十五岁入郡庠,与兄经、纮,
从弟绘合称“张氏四龙”。正德八年(1513)举人,八试会试不中,谒选为武昌通判,官至光州知州。后归隐武安湖上。著有《诗馀图谱》、
《南湖诗集》、《杜诗通》和《杜律本义》等。綖:音言。古代覆盖在帽子上的一种装饰物。
古通“延”,延缓;松懈:“百官慎职而莫敢愉
(偷)綖。”
准的: 1. 标准;准则。 《梁书•钟嵘传》:「淄渑并泛,朱紫相夺,喧哗竞起,准的无依。」2. 谓射中目标,弄准确。
汉王充《论衡•
知实》:「观色以窥心,皆有因缘以准的之。」
发端: 1. 开始;起头。2. 特指一篇或一段文章的开头。3. 指律诗的起首二句。4. 犹提出。
前一篇:学不立志,如植木无根
后一篇:不强人以其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