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阳明《寄杨邃庵阁老》

(2020-02-21 11:10:50)
分类: 我读王阳明
王阳明《寄杨邃庵阁老》


杨一清:(1454年12月24日—1530年9月5日),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汉族,云南安宁人   。成化八年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

。弘治十五年以南京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头衔出任督理陕西马政。后又三任三边总制。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为官五十

余年,官至内阁首辅,号称“出将入相,文德武功”,才华堪与唐代名相姚崇媲美。



—、壬午


  孤闻之,昔古之君子之葬其亲也,必求名世大贤君子之言,以图其不朽。然而大贤君子之生,不数数于世,固有世有其人而不获同其时者

矣,又有同其时面限于势分无由自通于门墙之下者矣,则夫图不朽于斯人者,不亦难乎!痛惟先君宅心制行,庶亦无愧于古人;虽已忝在公卿

之后,而遭时未久,志未大行,道未大明,取嫉权奸,敛德而归,今则复长已矣。不孝孤将以是岁之冬举葬事,图所以为不朽者,惟墓石之志

为重。伏惟明公道德文章,师表一世;言论政烈,仪刑百辟。求之昔人,盖欧阳文忠、范文正、韩魏公其人也,所谓名世之大贤君子,非明公

其谁欤!不幸而生不同时也,则亦已矣;幸而犹及。在后进之末,虽明公固所不屑,挥之门墙之外,犹将冒昧强颜而入焉,况先君素辱知与,

不肖孤又尝在属吏之末,受教受恩,怀知己之感,有道谊骨肉之爱;迩者又尝辱使临吊,宠之以文词,恻然悯念其遗孤,而不忍遽弃遗之者,

是以忘其不孝之罪,犯僭逾之戮,而辄敢以志为请。伏惟明公休休容物,笃厚旧故;甄陶一世之士,而各欲成其名;收录小大之才,而惟恐没

其善。则如先君之素受知爱者,其忍靳一言之惠而使之泯然无闻于世耶?不腆先人之币,敢以陆司业之状先于将命者。惟明公特垂哀矜,生死

受赐,世世子孙捐躯殒命,未足以为报也!不胜惶悚颠越之至!荒迷无次。



名世: 1. 名显于世。 《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朱熹集注:「名世,谓其人德业闻望,可名于一世

者。」2. 指名显于世的人。

数数: 1. 犹汲汲。迫切貌。 《庄子•逍遥游》:「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2. 屡次;常常。

势分: 权势,地位。 宋何坦《西畴常言·应世》:「凡居人上,有势分之临,惟以恕存心,乃可以容下。」

门墙: 1. 连接大门处的院墙。2. 《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后因称

师门为「门墙」。3. 指学术的门径。4. 比喻某种事物的藩篱或屏障。

先君 :1. 前代君主。 《诗·邶风·燕燕》:「先君之思,以勖寡人。」2. 称自己的祖先。3. 已故的父亲。

宅心: 1. 放在心上;用心。 《书·康诰》:「汝丕远惟商耇成人,宅心知训。」2. 归心。心悦诚服而归附。

制行: 1. 规定道德和行为准则。 《礼记•表记》:「圣人之制行也,不制以己。」 孔颖达疏:「圣人之制法立行不造制以己之所能,谓

不将己之所能以为法,恐凡人不能行也。」2. 指德行。

遭时: 1. 谓遇到好时势。 《庄子•徐无鬼》:「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2. 指所遭遇的时势。

仪刑: 1. 效法。 《诗·大雅·文王》:「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朱熹集传:「仪,象。刑,法。」2. 为法,做楷模。3. 楷模;典

范。4. 仪容,风范。

百辟 :1. 诸侯。2. 百官。

明公: 旧时对有名位者的尊称。 《东观汉记•邓禹传》:「明公虽建蕃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 唐元稹《酬李十六》诗:「明公将有

问,林下是灵龟。」

属吏:(I) 谓交给执法官吏处理。 《史记•高祖本纪》:「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II) 下属官吏。

临吊: 谓临丧哭吊。 《后汉书•侯霸传》:「十三年,霸薨,帝深伤惜之,亲自临吊。」


休休:(I) 1. 形容宽容;气魄大。 《书·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2. 安闲貌;安乐貌。3. 犹言不要。表示禁止或劝阻。

5. 唐司空图为其所建的濯缨亭取的别名。意谓量才、揣分兼耄聩皆宜退休。事见《旧唐书•文苑传下·司空图》。后亦用为表示桑榆晚景的典

故。(II) 嘘气声。休,通「咻」。

甄陶: 1. 烧制瓦器。2. 化育;培养造就。3. 喻天地,造化。

知爱:赏识喜爱。

靳 :吝惜,不肯给予:靳秘(吝惜而不外传)。 戏辱,奚落。 古代套在辕马胸前的皮革,因用作夹辕两马的代称。

不腆: 1. 不善。2. 谦词。不丰厚。3. 谦词。犹言浅薄。腆:音忝。 丰厚,美好。 胸部或腹部挺出:腆着胸脯。

哀矜 :哀怜;怜悯。 《书·吕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

将命: 1. 奉命。 《仪礼•聘礼》:「将命于朝。」 郑玄注:「将,犹奉也。」2. 传命。

惶悚 :惶恐。

颠越: 1. 陨落,坠落。引申为废失。2. 翻转,倒转。3. 死亡;使倒毙。4. 谓思绪昏乱。

荒迷 :慌乱;迷惑。荒,通「慌」。

无次: 1. 没有秩序;没有章法。 《左传•桓公十三年》:「及鄢,乱次以济,遂无次。」2. 失去位次。 3. 犹言不列等,最下等。









二、癸未


  前日尝奉启,计已上达。自明公进秉机密,天下士夫忻忻然动颜相庆,皆为太平可立致矣。门下鄙生独切生忧,以为犹甚难也。亨屯倾否

,当今之时,舍明公无可以望者,则明公虽欲逃避乎此,将亦有所不能。然而万斛之舵,操之非一手,则缓急折旋,岂能尽如己意?临事不得

专操舟之权,而偾事乃与同覆舟之罪,此鄙生之所谓难也。夫不专其权而漫同其罪,则莫若预逃其任。然在明公亦既不能逃矣;逃之不能,专

又不得,则莫若求避其罪,然在明公亦终不得避矣。天下之事,果遂卒无所为欤?夫惟身任天下之祸,然后能操天下之权;操天下之权,然后

能济天下之患。当其权之未得也,其致之甚难;而其归之也,则操之甚易。万斛之舵,平时从而争操之者,以利存焉。一旦风涛颠沛,变起不

测,众方皇惑震丧,救死不遑,而谁复与争操乎?于是起而专之,众将恃以无恐,而事因以济。苟亦从而委靡焉。固沦胥以溺矣。故曰“其归

之也,则操之甚易”者,此也。古之君子,洞物情之向背而握其机,察阴阳之消长以乘其运,是以动必有成而吉无不利,伊、旦之于商、周是

矣。其在汉、唐,盖亦庶几乎。此者虽其学术有所不逮,然亦足以定国本而安社稷,则亦断非后世偷生苟免者之所能也。夫权者,天下之大利

大害也。小人窃之以成其恶,君子用之以济其善,固君子之不可一日去,小人之不可一日有者也。欲济天下之难,而不操之以权,是犹倒持太

阿而授人以柄,希不割矣。故君子之致权也有道,本之至诚以立其德,植之善类以多其辅;示之以无不容之量,以安其情;扩之以无所竞之心

,以平其气;昭之以不可夺之节,以端其向;神之以不可测之机,以摄其奸;形之以必可赖之智,以收其望。坦然为之,下以上之;退然为之

,后以先之。是以功盖天下而莫之嫉,善利万物而莫与争。此皆明公之能事,素所蓄而有者,惟在仓卒之际,身任天下之祸,决起而操之耳。

夫身任天下之祸,岂君子之得已哉?既当其任,知天下之祸将终不能免也,则身任之而已。身任之而后可以免于天下之祸。小人不知祸之不可

以幸免,而百诡以求脱,遂致酿成大祸,而已亦卒不能免。故任祸者,惟忠诚忧国之君子能之,而小人不能也。某受知门下,不能效一得之愚

以为报,献其芹曝,伏惟鉴其忱悃而悯其所不逮,幸甚!



机密: 掌管机要大事的部门、职务。

忻忻 :1. 欣喜得意貌。2. 兴旺貌;兴盛貌。

鄙生: 1. 乡野儒生。2. 学生的自谦之称。

亨屯 :1. 谓解救困厄。2. 通达与困厄。

倾否 :丧乱;危殆。

万斛 :极言容量之多。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 唐杜甫《夔州歌》之七:「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斛 :音

胡。中国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操舟: 驾驶船只。 《庄子•达生》:「津人操舟若神。」 《新唐书•南霁云传》:「少微贱,为人操舟。」

偾事: 败事。 《礼记•大学》:「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郑玄注:「偾,犹覆败也。」偾:音愤。本义:僵仆。败坏,破坏:偾事(搞坏事情)。偾军之将。 紧张而奋起之意:偾兴(xng )。偾骄(

偾发骄矜)。 仆倒。 僵死。

皇惑 :惶恐而怀疑。皇,通「惶」。

不遑 :1. 无暇,没有闲暇。 《诗·小雅·四牡》:「王事靡盬,不遑启处。」2. 「不遑暇食」的略语。遑 :本义:急迫。闲暇:不遑。

未遑。 〔遑遑〕匆忙不安定的样子。亦作“皇皇”。 古同“惶”,恐惧。

沦胥: 1. 相率牵连。 《诗·小雅·雨无正》:「若此无罪,沦胥以铺。」 毛传:「沦,率也。」2. 泛指沦陷、沦丧。胥:本义:蟹酱

。片刻,一会儿。古代官府中的小吏;特指古代掌管捕捉盗贼的小官吏。后作“偦”。有才智的人。古代乐官。相互。都;皆。通“须”。等待。

看,观察。

物情: 1. 物理人情,世情。2. 物的情状。3. 众情,民心。 《后汉书•爰延传》:「事多放滥,物情生怨。」

乘: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木,表示人爬在树上。“大”象“人”正面。本义:登,升。趁着;利用。

伊旦: 即 伊尹 和 周公。伊尹(公元前1649年—前1550年),姒姓,伊氏,名挚,生于莘国(河南杞县  ,一说山东曹县   ,一说河南洛阳

)  。因其母居伊水之上 ,故以伊为氏 。夏末商初政治家、思想家,商朝开国元勋、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中华厨祖。周公,姬姓,名旦,

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商周: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256年),古通常分为商朝(约公元前1600—约前1046年)、西周(约前1046—前771年)、东周(前

770—前256年)三个时期。商周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重要阶段。出现了比较完善的文字制度,进入了文明的历史时期。

苟免 :苟且免于损害。 《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太阿 :1. 古宝剑名。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干将所铸。2. 指商伊尹。因其辅太甲为阿衡,故称。3. 喻权柄。

致权:?设变致权,所以解结,语出汉代黄石公《素书·正道章》。意为既能制定出奇制胜的方案,又能灵活运用兵力,所以能解决问题的症

结。权:变通, 不依常规。致权:此处是灵活用兵的意思。

得已: 1. 谓得以了结。 《史记•项羽本纪》:「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2. 谓出于自己

的意愿。 唐王昌龄《箜篌引》:「何用班超定远侯,史臣书之得已不?」

一得之愚: 对自己意见的谦词。犹言一点肤浅的见解。语出《晏子春秋•杂下十八》。

芹曝: 谦词。谓所献微不足道。 宋刘克庄《居厚弟和七十四吟再赋》诗之二:「批涂曾举词臣职,芹曝终怀野老心。」参见「芹献」、「

献曝」。芹 :【形】 喻微薄。

忱悃 :真诚。 明郑若庸《玉玦记·设誓》:「仰苍天照临罔私,布忱悃神明鉴兹。」忱:音臣。本义:诚;诚信;真诚而有信用。悃 :至诚

,诚实,诚心。














三、丁亥


  某素辱爱下,然久不敢奉状者,非敢自外于门墙,实以地位悬绝,不欲以寒暄无益之谈尘渎左右。盖避嫌之事,贤者不为,然自叹其非贤

也。非才多病,待罪闲散,犹惧不堪,乃今复蒙显擢,此固明公不遗下体之盛,某亦宁不知感激!但量能度分,自计已审,贪冒苟得,异时偾

事,将为明公知人之累。此所以闻命惊惶而不敢当耳。谨具奏辞免,祈以原职致仕。伏惟明公因材而笃于所不能,特赐曲成,俾得归延病喘于

林下,则未死余年皆明公之赐,其为感激,宁有穷已乎!恳切至情,不觉渎冒,伏冀宥恕。不具。


尘渎:尘黩, 犹玷污。尘,自谦之词。 《晋书•孝友传·何琦》:「一旦茕然,无复恃怙,岂可复以朽钝之质尘黩清朝哉!」黷: 污辱,

玷污:黩货(贪财,贪污)。黩誓。 随随便便,滥用:黩武。黩烦。 黑:“林木为之润黩。

待罪: 1. 古代官吏任职的谦称,意谓不胜其职而将获罪。2. 等待处分;等待处置。

显擢 :显耀地擢升。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是以淮阴显擢,而庸隶悒懊以疾其超。」擢 :本义:抽引,拉拔。提拔,提升。

下体:(I) 1. 指植物的根茎。2. 喻不才。 明金铉《上高硁斋先生书》:「惟望不遗下体,克督进修,少有堕渝,即严鞭策。」3. 犹贱

体。谦称己身之卑贱。(II) 屈节。

自计: 犹自忖。自己估量。 《孔丛子•巡狩》:「今子自计,必不能行。」

贪冒 :1. 贪得;贪图财利。 《左传•成公十二年》:「诸侯贪冒,侵欲不忌。」2. 指贪图财利的人。

苟得 :不当得而得。 《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 孔颖达疏:「非义而取,谓之苟得。」

偾事: 败事。 《礼记•大学》:「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郑玄注:「偾,犹覆败也。」

具奏: 备文上奏。

辞免: 请求辞官免职。 唐韩愈《张君墓志铭》:「不得已就官,数月大不适,即以病辞免。」

致仕: 1. 辞去官职。 《公羊传•宣公元年》:「退而致仕。」 何休注:「致仕,还禄位于君。」2. 致仕官的简称。致仕官 因年老或衰病

而辞去职务的官员。

曲成 :多方设法使有成就;委曲成全。 《易·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 韩康伯注:「曲成者,乘变以应物,不系一方者也。」


穷已: 穷尽;终了。 隋薛道衡《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彻夜龙衔烛,欢笑无穷已。」

至情: 极其真实的思想感情;真情。

宥恕: 赦免;宽恕。宥:音又。“宀”表示房屋。本义:广厦容人曰宥。宽容,饶恕,原谅。



四、丁亥


  窃惟大臣报国之忠,莫大于进贤去谗,故前者两奉起居,皆尝僭及此意;亦其自信山林之志已坚,而素受知己之爱,不当复避嫌疑,故率

意言之若此。乃者忽蒙两广之命,则是前日之言适以为己地也,悚惧何以自容乎!某以迂疏之才,口耳讲说之学耳,簿书案牍,已非其能,而

况军旅之重乎?往岁江西之役,实亦侥幸偶成。近年以来,忧病积集,尪羸日盛,惟养疴丘园,为乡里子弟考订句读,使知向方,庶于保身及

物亦稍得效其心力,不致为天地间一蠹,此其自处亦既审矣。圣天子方励精求治,而又有老先生主张国是于上,苟有袜线之长者,不于此时出

而自效,则亦无其所矣。老先生往岁方秉铨轴时,有以边警荐用彭司马者,老先生不可,曰:“彭始成功,今或少挫,非所以完之矣。”老先

生之爱惜人才而欲成就之也如此,至今相传,以为美谈,今独不能以此意而推之某乎?恳辞疏上,望赐曲成,使得苟延喘息。俟病痊之后,老

先生不忍终废,必欲强使一出,则如留都之散部,或南北太常国子之任,量其力之可能者使之自效,则图报当有日也。不胜恃爱恳渎,幸赐矜

察!


尪羸 :瘦弱。亦指瘦弱之人。 晋葛洪《抱朴子·遐览》:「他弟子皆亲仆使之役,采薪耕田。唯余尪羸,不堪他劳。」尪 :音枉。骨胳弯曲不正。亦指有这种残疾的人。羸 :音雷。本义:瘦弱。

考订: 考据订正。

句读 :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书面上用圈(「。」)、点(「、」)来标志。 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序》:「援引他经,失其句读。」

向方: 1. 归向正道。方,义方。 《文子•符言》:「开道之于善,而民向方矣。」 徐灵府注:「正道而可以诱民。」2. 谓遵循正确方向。

袜线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韩昭、仕王氏,至礼部尚书、文思殿大学士。粗有文章,至于琴棋书算射法,悉皆涉猎。以此承恩于后主。时有朝士李台嘏曰:‘韩八座事艺,如拆袜线,无一条长。’」后因谓艺多而无一精者。亦比喻才学短浅。 明郑若庸《玉玦记·诏封》:「袜线之才,勉奉王命,深媿无功。」


铨轴 :犹衡轴。比喻中枢要职。 明王守仁《答顾东桥书》:「理钱谷者,则欲兼夫兵刑;典礼乐者,又欲与于铨轴。」

边警: 亦作「边儆」。 边境的警报。

恃爱: 1. 仗人之爱。 南朝梁武帝《子夜歌》:「恃爱如欲进,含羞未肯前。」 2. 后书信中常用为自谦之套语。

矜察 怜悯体察。 《晋书•庾亮传》:「臣欲自投草泽,思愆之心也,而明诏谓之独善其身,圣旨不垂矜察,所以重其罪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