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答聂文蔚·丙戌》
(2020-02-13 09:59:26)王阳明《答聂文蔚·丙戌 》
聂文蔚:聂豹(1487-1563年),明代学者。字文蔚,号双江,江西吉安永丰人。正德12年(1517年)考中进士,为平阳知府,官至兵部尚书。
是明代有名的廉吏之一,名垂青史。聂豹推崇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以阳明为师,但他认为良知不是现成的,要通过“动静无心,内外两
忘”的涵养功夫才能达到。豹著有《双江文集》十四卷,与《困辨录》(均四库总目)并行于世。
〔1〕春闲远劳迂途,枉顾问证,惓倦此情,何可当也!已期二三同志,更处静地,扳留旬日,少效其鄙见,以求切劘之益:而公期俗绊,势有
不能,别去极怏怏,如有所失。忽承笺惠,反复千余言,读之无甚浣慰,中间推许太过,盖亦奖掖之盛心,而规砺真切,思欲纳之于贤圣之域
,又托诸崇一以致其勤勤恳恳之怀,此非深交笃爱何以及是:知感知愧,且惧其无以堪之也。虽然,仆亦何敢不自鞭勉,而徒以感愧辞让为乎
哉!其谓“思、孟、周、程无意相遭于千载之下,与其尽信于天下,不若真信于一人;道固自在,学亦自在,天下信之不为多,一人信之不为
少”者,斯固君子“不见是而无闷”之心,岂世之谫谫屑屑者知足以及之乎!乃仆之情,则有大不得已者存乎其间,而非以计人之信与不信也
。
迂途: 亦作「迂涂」。亦作「迂涂」。 1. 曲折的途径。2. 绕道。
明王守仁《答聂文蔚书》:「春间远劳迂途枉顾,问怔惓惓,此情何可
当也。」
枉顾: 屈尊看望。称人来访的敬辞。 唐王昌龄《灞上闲居》诗:「轩冕无枉顾,清川照我门。」
惓倦:“惓”与“倦”是通假字。
扳留 :犹挽留。 明归有光《吴山图记》:「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切劘:(I) 切磨;切磋相正。(II) 磨擦。劘:音魔。切削。 砺;磨:“砥石劘厉,欲求铦也。”
摩:“君曾西迁为拓本,濡麝割蜜亲劘
揩。” 迫近;逼近:“气劘屈贾垒,日短曹刘墙。” 规劝;直言劝谏:“贾山自下劘上。”
切磋:“田子与之游,用诗文学艺相切劘。”
浣慰: 犹宽慰;快慰。
明张居正《与南学院周少鲁书》:「自公简畀学使,清誉藉甚。楚侗先驱,公为后继,可称二美,浣慰鄙情。」
推许: 推重赞许。 《南齐书•王俭传》:「少有宰相之志,物议咸相推许。」
奖掖: 推許扶持。 元劉壎《隱居通議·禮樂》:「念昔垂髫,從叔父學,辱承獎掖。」掖:音页。 用手扶着别人的胳膊:扶掖。
扶持别
人:掖护。奖掖。 古同“腋”,旁边。
盛心: 深厚美好的情意。
规砺: 亦作「规厉」。 以正言相砥砺。
感愧 :既感激又惭愧。亦指感激或感谢。
不见是而无闷:出自易经里的“潜龙勿用”中 :遯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
大意就是:在尘世中不因为外物的改变而改变,不追求功名利禄
,不为混世、对错而烦恼。 引申出来的意思: 在潜伏时期还不能发挥作用,须坚定信念,隐忍待机,不可轻举妄动;
时机未到,如龙潜深渊,
应藏锋守拙,待机而动。
谫谫屑屑: 浅薄猥琐。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天下信之不为多,一人信之不为少者,斯固君子不见是而无闷之心,岂世之谫谫屑屑
者知足以及之乎。」谫谫 :十分浅薄。亦用为自称的谦词。谫 :浅薄:谫陋。屑屑: 1. 劳瘁匆迫貌。2. 琐屑;猥琐。3.
特意、着意貌。
4. 介意貌。5. 象声词。屑:本义:碎末。认为值得(做):不屑。琐碎:屑屑。
〔2〕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
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世之君子惟务致其良知,则自能公是非,同
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而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求天下无治,不可得矣。古之人所以能见善不啻若己出,见恶不啻若己人,视民之饥溺犹
己之饥溺,而一夫不获,若己推而纳诸沟中者,非故为是而以蕲天下之信己也,务致其良知求自慊而已矣。尧、舜、三王之圣,言而民莫不信
者,致其良知而言之也;行而民莫不说者,致其真知而行之也。是以其民熙熙皞皞,杀之不怨,利之不庸,施及蛮貊,而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
;为其良知之同也。呜呼!圣人之治天下,何其简且易哉!
无治: 1. 无为而治。
《文子•道原》:「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厉其精神,偃其知见,故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无治而无不治也。
」 2. 谓国家不太平。
《左传•宣公四年》:「公伐莒取向,非礼也。平国以礼不以乱,伐而不治,乱也。以乱平乱,何治之有?无治何以
行礼?」 3. 不加惩罚。
不啻: 1. 不仅;何止。2. 无异于,如同。3. 只有,不过。4. 不如,比不上。
一夫不获:《商书·说命下》中写道“一夫不获,则曰时予之辜”;唐玄宗封禅泰山后的铭文《纪泰山铭》中写过“一夫不获,万方其罪予”;
在王阳明的《传习录·答聂文蔚》中写道“视民之饥犹己之饥溺,而一夫不获若己推而纳诸沟中者”;尤其是乾隆帝在奏折中写道“朕子惠元
元,一夫不获,实如己溺己饥。”,与曾国藩原文中的“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
若己推而纳诸沟中: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内:同“纳”。 好像自己把人推到山沟中似的。
表示自己负有极大的直接责任。语出《孟子.万章上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天下之重如此。”后多
引作〔一夫不获,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蕲 音祈。 香草,一说药草。 古同“祈”,祈求。
皞皞 : 廣大自得的樣子。 《孟子.盡心上》:「王者之民,皞皞如也。」皞 :音昊。白色:“残霞殿雨,皞气入窗扉。”
古通“昊”,
广大。
杀之不怨,利之不庸: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孟子说:“
霸主的功业显著,百姓很快乐,圣王的功德浩荡,百姓怡然自得。他们即使被杀,也不会怨恨谁;得到恩惠,也不会酬谢谁,百姓一天天向善
,却不知是谁使他们这样的
蛮貊 :亦作「蛮貉」。 古代称南方和北方落后部族。亦泛指四方落后部族。 《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貊
:音默。中国
古代称东北方的民族。 古书上说的一种野兽。
〔3〕后世良知之学不明,天下之人用其私智以相比轧,是以人各有心,而偏琐僻陋之见,狡伪阴邪之术,至于不可胜说。外假仁义之名,
而内以行其自私自利之实,诡辞以阿俗,矫行以干誉;损人之善而袭以为己长,讦人之私而窃以为己直;忿以相胜而犹谓之徇义,险以相倾而
犹谓之疾恶;妒贤忌能而犹自以为公是非,恣情纵欲而犹自以为同好恶;相陵相贼,自其一家骨肉之亲,已不能无尔我胜负之意、彼此藩篱之
形,而况于天下之大,民物之众,又何能一体而视之?则无怪于纷纷籍籍而祸乱相寻于无穷矣。
偏琐: 偏颇猥琐。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天下之人,用其私智,以相倾轧,是以人各有心,而偏琐鄙陋之见,狡伪阴邪之术,至于
不可胜说。」
僻陋: 1. 谓地处僻远,风俗粗野。 《荀子•王霸》:「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伯是也。」2. 偏僻简陋。3.
谓性情偏执,见识浅陋
。
狡伪 :狡诈虚伪。 金胥鼎《送弟恒州作》诗:「敛暴单贫困,囚淹狡伪萌。」
阴邪 :1. 阴险邪恶。2. 阴湿邪毒。3. 中医学名词。指六淫病邪中的寒、湿等邪气。
诡辞: 亦作「诡词」。 1. 不透露谈话的真实内容。2. 密谈,秘密交谈。3. 说假话。4. 妄下断语。5.
诡异的言论,异端邪说。
矫行 :矫情行事。
《新五代史•杂传十六·冯道》:「道少能矫行以取称于世。及为大臣……事四姓十君,益以旧德自处。」
干誉:1. 语出《书·大禹谟》:「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后以「干誉」谓求取名誉。含贬义。2.
以办事干练获得的声誉。
讦 :音杰。 揭发别人的隐私或攻击别人的短处:攻讦。告讦。
相胜 :1. 相称。 汉王充《论衡•案书》:「薄厚不相胜,华实不相副,则怒而降祸。」 2. 相互压服,制约。
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相胜以力,相高以言,而名实乱矣。」
徇义:
谓不惜身以维护正义;舍生而取义。徇,通「殉」。唐陈子昂《蓟丘览古·田光先生》诗:「自古皆有死,徇义良独稀。」
相倾 :1. 谓互相对立而存在。 《老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2.
相互竞争;彼此排挤。明唐顺之《与两湖书》:「夫文人相倾
,在古则然。」
恣情: 纵情。 《三国志•魏志·袁术传》:「昔秦末世,肆暴恣情,虐流天下,毒被生民。」
相陵 :亦作「相凌」。 谓相互侵扰。 《礼记•乐记》:「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
相贼: 相互侵犯、妨害。 汉王充《论衡•诘术》:「宅不宜其姓,姓与宅相贼,则疾病死亡,犯罪遇祸。」
尔我:你我。
籍籍: 1. 众口喧腾貌。2. 声名盛大貌。3. 纵横交错貌;众多貌。
祸乱相寻:寻:接连不断而来。指灾祸、战乱一个接一个地发生。形容天下动荡不安。
〔4〕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
此救之,亦不自知其量者。天下之人见其若是,遂相与非笑而诋斥之,以为是病狂丧心之人耳。呜呼,是奚足恤哉!吾方疾痛之切体,而暇计
人之非笑乎?人固有见其父子兄弟之坠溺于深渊者,呼号匍匐,裸跣颠顿,扳悬崖壁而下拯之。士之见者,方相与揖让谈笑于其旁,以为是弃
其礼貌衣冠而呼号颠顿若此,是病狂丧心者也。故夫揖让谈笑于溺人之旁而不知救,此惟行路之人,无亲戚骨肉之情者能之,然已谓之无恻隐
之心,非人矣;若夫在父子兄弟之爱者,则固未有不痛心疾首,狂奔尽气,匍匐而拯之,彼将陷溺之祸有不顾,而况于病狂丧心之讥乎?而又
况于蕲人信与不信乎?呜呼!今之人虽谓仆为病狂丧心之人,亦无不可矣。天下之人,皆吾之心也:天下之人犹有病狂者矣,吾安得而非病狂
乎?犹有丧心者矣,吾安得而非丧心乎?
诋斥 :谴责;呵斥。
匍匐 :1. 爬行。 《诗·大雅·生民》:「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 朱熹注:「匍匐,手足并行也。」2.
谓倒仆伏地;趴伏。
3. 比喻屈服,顺从。4. 尽力。5. 劳顿;颠沛。匍 :音葡。匐 :音扶。
裸跣 :露体赤脚。跣 :光着脚,不穿鞋袜。
颠顿 :1. 颠沛困顿。2. 上下起伏;颠簸。
揖让 :1. 宾主相见的礼仪。2. 指礼乐文德。3. 禅让。让位于贤。
〔5〕昔者孔子之在当时,有议其为谄者,有讥其为佞者,有毁其未贤,诋其为不知礼,而侮之以为东家丘者,有嫉而沮之者,有恶而欲杀
之者,晨门、荷蒉之徒,皆当时之贤士,且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虽子路在升堂之列,尚
不能无疑于其所见,不悦于其所欲往,而且以之为迂,则当时之不信夫子者,岂特十之二三而已乎?然而夫子汲汲遑遑,若求亡子于道路,而
不暇于暖席者,宁以蕲人之知我、信我而已哉?盖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疾痛迫切,虽欲已之而自有所不容已,故其言曰:“吾非斯人之徒与
而谁与?”“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果哉,未之难矣!”呜呼!此非诚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孰能以知夫子之心乎?若其遯世无闷,乐天知
命者,则固无入而不自得,道并行而不相悖也。
东家丘: 据《孔子家语》载,孔丘的西邻不知孔丘的才学出众,轻蔑地称之为「东家丘」。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
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
沮:本义:古水名。在今陕西省。阻止。坏,败坏。诋毁,诽谤。
晨门 :掌管城门开闭的人。
《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何晏集解:「晨门者,阍人也
。」 邢昺疏:「晨门,掌晨昏开闭门者,谓阍人也。」
荷蒉:
语本《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
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朱熹集注:「此荷蒉者亦隐士也。」后用为隐士之典。蒉:音愧。本义:草编的筐子。
知其不可而为之 :《论语·宪问》: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注释】 (1)石门:地
名。鲁国都城的外门。 (2)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 【译文】
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
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鄙哉硁硁乎: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
浅则揭。”孔子在卫国,一天正敲着磬,有一个挑着草筐子的汉字恰在门前走过,便说道:“这个敲磬是有深意的呀!”等一会儿又说道:“
磬声硁硁的,可鄙呀![它好像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没有人知道自己,这就罢休好了。水深,索性连以上走过去;水浅,无妨撩起以上走
过去。硁硁: 1. 形容浅陋固执。 《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2.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3.
象声词。形
容行走声。硁:音坑。坚定的样子。刚劲有力的击石声。
升堂 :1. 登上厅堂。 《仪礼•乡射礼》:「皆由其阶,阶下揖,升堂揖。」2. 比喻学问技艺已入门。3.
旧谓官吏登公堂审讯案件。
汲汲遑遑:汲汲皇皇, 匆遽貌。 汉扬雄《法言·学行》:「尧、舜、禹、汤、文、武汲汲,仲尼皇皇,其已久矣。」
《文献通考•经籍
》:「然其汲汲皇皇,求以用世之意,则类也。」
亡子 :逃亡的人。
《庄子•天道》:「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成玄英疏:「亡子
,逃人也。」
暖席 :把座位坐热。指安居。久坐而留有体温的坐席。指安坐闲居。席不暇暖 :
谓席子未及坐暖即离去。形容忙于奔走,无时间久留。语出
《淮南子•修务训》:「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憮,音武。與,如字。憮然,
猶悵然,惜其不喻己意也。言所當與同群者,斯人而已,豈可絕人逃世以為潔哉?天下若已平治,則我無用變易之。正為天下無道,故欲以道
易之耳。夫子悵然若有所失,說:「我總不能跟鳥獸相與為伴吧,(真要僻世的話)不跟這兩位先生這樣的人作伴,又會跟誰呢?
天下有道的
話,孔丘我哪還會硬着頭皮想去改造它」——與易,只是參與,盡力為之而己矣,並不奢求真能改造成功,所謂「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者」也。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一个人想洁身自好却搞乱了最重要的伦常关系
果哉,未之难矣:果然,坚持到最后是很困难的啊。
〔6〕仆之不肖,何敢以夫子之道为己任;顾其心亦已稍加疾痛之在身,是以彷徨四顾,将求其有助于我者,相与讲去其病耳。今诚得豪杰
同志之士,扶持匡翼,共明良知之学于天下,使天下之人皆知自致其良知,以相安相养,去其自私自利之蔽,一洗谗妒胜忿之习,以济于大同
,则仆之狂病固将脱然以愈,而终免于丧心之患矣,岂不快哉?嗟乎!今诚欲求豪杰同志之士于天下,非如吾文蔚者,而谁望之乎?如吾文蔚
之才与志,诚足以援天下之溺者,今又既知其具之在我,而无假于外求矣,循是而充,若决河注海,孰得而御哉?文蔚所谓一人信之不为少,
其又能逊以委之何人乎?
匡翼 :匡正辅佐。 汉应玚《西狩赋》:「皇宰弈而陶运,树匡翼而大摹。」
相安 :谓相处平安,没有矛盾。 《楚辞•离骚》:「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相養 :犹言相辅相成。 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姓争》:
「夫天地之道,寒(熱)燥濕,不能并立;剛柔陰陽,固不兩行。兩相養,
時相成。居則有法,動作循名,其事若易成。」
谗妒: 忌妒陷害。亦指忌妒陷害他人的人或话。 《楚辞•九章·惜往日》:「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
胜忿:?舍弃于忿怒,除灭于我慢,解脱一切缚,不执着名色,彼无一物者,苦不能相随。以不忿胜忿。以善胜不善。以施胜悭吝。以实胜虚妄。
狂病: 1. 精神失常之病,疯癫病。 《汉书•梁孝王刘武传》:「今梁王年少,颇有狂病。」 2. 指患有疯癫症。3.
疏狂之痼习。
脱然 :1. 舒适貌。多指疾病脱体。2. 超越寻常貌。3. 超脱无累。
〔7〕会稽素号山水之区,深林长谷,信步皆是,寒暑晦明,无时不宜,安居饱食,尘嚣无扰,良朋四集,道义日新,优哉游哉,天地之闲
宁复有乐于是者?孔子云:“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仆与二三同志方将请事斯语,奚暇外慕?独其切肤之痛,乃有未能恝然者,辄
复云云尔。咳疾暑毒,书札绝懒,盛使远来,迟留经月,临歧执笔,又不觉累纸,盖于相知之深,虽已缕缕至此,殊觉有所未能尽也。
晦明: 1. 指黑夜和白昼。 《后汉书•赵咨传》:「﹝通人达士﹞以存亡为晦明,死生为朝夕。」2.
指从黑夜到天明,一昼夜。3. 阴晴;
明暗。4. 《易·明夷》:「利艰贞,晦其明也。」
孔颖达疏:「既处明夷之世,外晦其明,恐陷于邪道,故利在艰固其贞,不失其正。」
后遂以「晦明」谓韬晦隐迹。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不埋怨上天给的命运,不要遇到挫折就怨恨别人,通过学习平常的知识,理解其中的哲理,获得人生的真谛。下学
上达: 谓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后汉书•张衡传》:「有闲余者曰:盖闻前哲首务,务于下学上达,佐国理民,有云为也
。」 下学: 1. 谓学习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2. 最差的学习。3. 向地位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请事: 1. 讯问事情发生的原因。 《国语•吴语》:「晋军大骇不出,周军饬垒,乃令董褐请事。」 韦昭注:「请,问也。」 2.
犹请示,
述职。3. 从事。4. 谓以私事请托。
外慕: 犹言他求;别有喜好。
恝然: 漠不关心貌,冷淡貌。
宋辛弃疾《醉翁操》词序:「又念先之与余游八年,日从事诗酒间,意相得欢甚,于其别也,何独能恝然。
」恝:音甲。淡然,不经心。无动于衷。
盛使:盛价, 亦作「盛介」。 对别人仆役的尊称。
临歧:亦作「临岐」。 本为面临歧路,后亦用为赠别之辞。 《文选•鲍照<舞鹤赋>》:「指会规翔,临岐矩步。」
李善注:「岐,岐路
也。」
前一篇:会稽山水,无时不宜
后一篇:树老风终夜,山寒雪见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