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寄邹谦之三·丙戌》
(2020-02-04 15:46:41)分类: 我读王阳明 |
王阳明《寄邹谦之三·丙戌 》
,皆由此学不明之故。只将此学字头脑处指掇得透彻,使人洞然知得是自己生身立命之原,不假外求,如木之有根,畅茂条达,自有所不容已
,则所谓悦乐不愠者,皆不待言而喻。书院记文,整严精确,迥尔不群,皆是直写胸中实见,一洗近儒影响雕饰之习,不徒作矣。
若致其极,虽圣人天地不能无憾,故说此两字穷劫不能尽。世儒尚有致疑于此,谓未足以尽道者,只是未尝实见得耳。近有乡大夫请某讲学者
云:“除却良知,还有什么说得?”某答云:“除却良知,还有什么说得!”不番迩来谦之于此两字,见得比旧又如何矣?无因一面扣之,以
快倾渴。正之去,当能略尽鄙怀,不能一一。
以之为臣,则非忠。流毒扇祸,生民之乱,尚未知所抵极。今欲救之,惟有返朴还淳是对症之剂。故吾侪今日用工,务在鞭辟近里,删削繁文
始得。然鞭辟近里,删削繁文,亦非草率可能,必须讲明致良知之学。每以言于同志,不识谦之亦以为何如也?讲学之后,望时及之。
邹谦之:邹守益 (1491-1562)
字谦之,号东廓。江西安福县北乡澈源(今江西省安福县连村乡新背老屋里村)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离索: 1. 离群索居。 唐杜甫《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诗:「离索晚相逢,包蒙欣有击。」
仇兆鳌注:「离索,离群索居,见《礼记
》子夏语。」2. 萧索。
陷溺: 1. 谓使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祸害人。2. 被水淹没。3. 浸润,影响;使变坏。4.
比喻深深陷入错误的泥淖而无法自拔。
相寻: 1. 相继;接连不断。 南朝梁江淹《效古》诗之一:「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2. 寻访;找寻。
洞然:(I) 1. 贯通貌。 蒋一葵《长安客话·恶峪》引明顿锐《恶峪行》:「山形虽恶,中洞然,曲折盘回可寻索。」
明王廷相《慎言
•作圣》:「圣人心有是神,则触处洞然,故曰‘声入心通’。」2. 穿透貌。3. 清楚明了貌。4. 通亮貌。5.
亦作「洞燃」。火熊熊燃烧貌。
6. 心地坦白磊落貌。7. 空虚貌。8. 象声词。(II) 恭敬貌。
畅茂: 1. 旺盛繁茂。 《孟子•滕文公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2. 谓文笔通畅,感情充沛。
条达 :1. 条理通达。 《庄子•至乐》:「名止于实,义设于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
成玄英疏:「如是之道,可谓条理通达,而福德
扶持者矣。」 2. 畅达;通达。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至于日夜之所息,条达畅茂,乃是上达。」3. 行疾貌。4.
断续分散貌。
悦乐
:欣喜,欢乐。《论语》者,首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是夫子教人第一义也。盖人之心体,本自悦乐,本自无愠。惟不学则或憧
憧而虑,营营而求,忽忽而恐,戚戚而忧,而其悦乐不愠之体遂埋没矣。故时时学习,则时时复其本体,而亦时时喜悦……可见圣门学习只是
此悦而已。
愠:音孕。本义:含怒,生气
扣:求教;探问。
倾渴 :犹渴念。 宋范仲淹《与朱氏书》:「三哥秀才,自别倾渴,雅况何如?」
鄙怀: 谦称自己的心愿,心意。 宋苏舜钦《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诗:「作诗寄诸君,鄙怀实所望。」
虚文: 1. 空洞的文字;空话。2. 虚幻荒诞的文字。3. 毫无意义的礼节。4. 徒具形式的规章、制度。
诳:本义:欺骗,迷惑。隐瞒事实真相迷惑人。
忠信 :忠诚信实。 《易·干》:「君子进德脩业,忠信所以进德也。」
迷溺 :迷惑沉溺。 唐韩愈《送廖道士序》:「岂吾所谓魁奇而迷溺者邪?」
知觉 :1. 知道;觉察。 《后汉书•杜诗传》:「知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2. 领会;会意。3. 感觉。
宋朱熹《<中庸章句>序》:「心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
生民: 1. 人民。 《书·毕命》:「道洽政治,泽润生民。」2. 生育人。3. 犹言人类诞生。4. 指人类。5.
保全士兵生命。6. 养民。
抵极 :底止,止境。 《明史•张翀传》:「且阳名贡茶,实杂致他物。四方效尤,何所抵极。」
鞭辟近里: 古代洛阳方言。意谓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 宋儒常用语。
宋程颢《师训》:「学只要鞭辟近里,着己而已,故‘切问而近思’,则‘仁在其中矣’。」
《朱子语类》卷九五:「‘且省外事,但明乎善,惟进诚心’,只是教人‘鞭辟近里’。」
前一篇:后世大患,全是士夫以虚文相诳
后一篇:[李频]夏日题盩厔友人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