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阳明《寄邹谦之二·丙戌》

(2020-02-04 09:59:42)
分类: 我读王阳明
王阳明《寄邹谦之二·丙戌 》



         承示《谕俗礼要》,大抵一宗《文公家礼》而简约之,切近人情,甚善甚善!非吾谦之诚有意于化民成俗,未肯汲汲为此也!古礼之

存于世者,老师宿儒当年不能穷其说,世之人苦其烦且难,遂皆废置而不行。故今之为人上而欲异民于礼者,非详且备之为难,惟简切明白而

使人易行之为贵耳。中间如四代位次及社祔祭之类,固区区向时欲稍改以从俗者,今皆斟酌为之,于人情甚协。盖天下古今之人,其情一而已

矣。先王制礼,皆因人情而为之节文,是以行之万世而皆准。其或反之吾心而有所未安者,非其传记之讹阙,则必古今风气习俗之异宜者矣。

此虽先王未之有,亦可以义起,三王之所以不相袭礼也。若徒拘泥于古,不得于心,而冥行焉,是乃非礼之礼,行不著而习不察者矣。后世心

学不讲,人失其情,难乎与之言礼!然良知之在人心,则万古如一日。苟顺吾心之良知以致之,则所谓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矣。非天

子不议礼制度,今之为此,非以议礼为也,徒以末世废礼之极,聊为之兆以兴起之。故特为此简易之说,欲使之易知易从焉耳。冠、婚、丧、

祭之外,附以乡约,其于民俗亦甚有补。至于射礼,似宜别为一书,以教学者,而非所以求谕于俗。今以附于其间,却恐民间以非所常行,视

为不切,又见其说之难晓,遂并其冠、婚、丧、祭之易晓者而弃之也。《文公家礼》所以不及于射,或亦此意也欤?幸更裁之!

       令先公墓表决不负约,但向在纷冗忧病中,近复咳患盛作,更求假以日月耳。施、濮两生知解甚利,但已经炉鞴,则煅炼为易,自此益

淬砺之,吾见其成之速也。书院新成,欲为诸生择师,此诚盛德之事。但刘伯光以家事促归;魏师伊乃兄适有官务,仓卒往视;何廷仁近亦归

省,惟黄正之尚留彼。意以登坛说法,非吾谦之身自任之不可。须事定后,却与二三同志造访,因而连留旬月,相与砥砺开发,效匡翼之劳,

亦所不辞也。祠堂位次祔祭之义,往年曾与徐曰仁备论。曰仁尝记其略,今使录一通奉览,以备采择。

       或问:“《文公家礼》高、曾、祖、祢之位皆西上,以次而东。于心切有未安。”阳明子曰:“古者庙门皆南向,主皆东向。合祭之时

,昭之迁主列于北牖,穆之迁主列于南牖,皆统于太祖东向之尊。是故西上,以次而东。今祠堂之制既异于古,而又无太祖东向之统,则西上

之说诚有所未安。”曰:“然则今当何如?”曰:“礼以时为大,若事死如事生,则宜以高祖南向,而曾、祖、祢东西分列,席皆稍降而弗正

对,似于人心为安。曾见浦江郑氏之祭,四代考妣。皆异席。高考妣南向,曾、祖、祢考皆西向,妣皆东向,名依世次,稍退半席。其于男女

之列,尊卑之等,两得其宜。今吾家亦如此行。但恐民间厅事多浅隘,而器物亦有所不备,则不能以通行耳。”又问:“无后者之祔于己之子

侄,固可下列矣。若在祖宗之行,宜何如祔?”阳明子曰:“古者大夫三庙,不及其高矣;适士二庙,不及其曾矣。今民间得祀高、曾,盖亦

体顺人情之至,例以古制,则既为僭,况在其行之无后者乎!古者士大夫无子,则为之置后,无后者鲜矣。后世人情偷薄,始有弃贫贱而不问

者。古所为无后,皆殇子之类耳。《祭法》:‘王下祭殇五:适子、适孙、适曾孙、适玄孙、适来孙。诸侯下祭三,大夫二,适士及庶人祭子

而止。’则无后之,皆子孙属也。今民间既得假四代之祀,以义起之,虽及弟侄可矣。往年湖湘一士人家,有曾伯祖与堂叔祖皆贤而无后者

,欲为立嗣,则族众不可;欲弗祀,则思其贤,有所不忍也。以问于某,某曰:不祀二三十年矣,而追为之嗣,势有所不行矣。若在士大夫家

,自可依古族属之义,于春、秋二社之次,特设一祭:凡族之无后而亲者,各以昭穆之次配之,于义亦可也。”




邹谦之:邹守益 (1491-1562) 字谦之,号东廓。江西安福县北乡澈源(今江西省安福县连村乡新背老屋里村)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邹守益

一生尤其重视教育,崇尚简易明白、朴实无华、直指本心。他认为,教育是人后天赖以长进的最根本的途径。守益教人,把王守仁的"致良知"

学说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并对"致良知"作了充分的发挥。

谕:本义:旧时上告下的通称。也指告诉。

文公家礼:《文公家礼 十卷残存二卷》(宋)朱熹撰 (宋)杨复 刘垓孙同注 《文公家礼仪节 八卷》(南宋)朱熹编 (明)杨慎。


化民成俗: 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宋曾巩《劝学诏》:「夫心无蔽,

故施之于己则身治而家齐,推之于人则官脩而政举,其流及远,则化民成俗,常必繇之。」

废置 :1. 指官吏的任免或帝王的废立。 《周礼•天官·大宰》:「三曰废置,以驭其吏。」2. 犹兴革。3. 废灭和建立;撤消和设立。4. 

犹废弃。5. 搁置。


人上: 众人之上。旧指最高统治地位。 《新五代史•梁书·博王朱友文传》:「又下诏曰:‘朕艰难创业,逾三十年。托于人上,忽焉六载

。’」

异民: 不来归顺的百姓。 《商君书•徕民》:「天下有不服之国,则王以此春围其农……以大武摇其本,以广文安其嗣。王行此,十年之内

,诸侯将无异民。」


位次: 1. 指官位等级。2. 依次排定的位置。3. 谓所在位置。

祔祭 :在祠庙中配享、附祭。 《北史•裴骏传》:「宣上言:‘其家有死于戎役者,皆使招魂复魄,祔祭先灵。’」祔:奉新死者的木主于

祖庙与祖先的木主一起祭祀:“卒哭,明日以其班祔。” 合葬:“周公盖祔。”

向时 :从前;昔时。 晋陆机《辩亡论上》:「向时之师,无曩日之众。」

节文 :1. 谓制定礼仪,使行之有度。 《礼记•檀弓下》:「辟踊,哀之至也。有筭,为之节文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礼者

,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2. 礼节;仪式。3. 减省文字。

讹阙: 亦作「讹缺」。 错误、残缺。

异宜: 谓所宜各不相同。 《礼记•王制》:「民生其间者,五味异和,器械异制,衣服异宜。」

冥行 :1. 夜间行路。 明许潮《赤壁游》:「舳舻烧尽欲黄昏,一望芦花万骑奔。莫道冥行无可畏,阴陵还有未招魂。」 参见「冥行擿埴

」。 2. 盲目行事。冥 :小篆字形,从日,从六,冖(mì)声。日,太阳,日数十,十六日而月始亏,幽暗也。本义:昏暗。

谓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典出《孟子-告子》,意思是说不知道别人的脚也能打出草鞋,而不至于把草鞋打成船的样子,因为虽不知别

人的脚,但所有人的脚都是相似的。孟子以此来推演圣人和普通人有一样的地方,即“善”,因为人们所具有的人性是基本相同的。他的意思

大概是要说所有人都可以向圣人看齐,而不要找借口不向善或不自我提高。屦:音巨。本义:用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蒉:音愧。古代用草编

的筐子,一般用来盛土:“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 

议礼: 谓议论礼制。 《礼记•中庸》:「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郑玄注:「礼,谓人所服行也。」 朱熹集注:「礼,亲疏贵

贱相接之体也。」

冠、婚、丧、祭:《礼记·王制》,以“冠、婚、丧、祭、乡、相见”为“六礼”。其中的“冠”,为“成年礼”;没到成年,没举行过“成

年礼”,就结婚,那就是“非礼”

先公 :1.对天子、诸侯祖先的尊称。 2.亡父。 [1] 3.先公后私,以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为先。

墓表 :犹墓碑。因其竖于墓前或墓道内,表彰死者,故称。

负约 :犹背约。 唐韩愈《顺宗实录五》:「非敢负约为异同,盖欲曲成兄弟尔。」

纷冗 :1. 繁杂且多余。 2. 纷乱而繁忙。

炉鞴:1.亦作"炉韛"。 2.火炉鼓风的皮囊。亦借指熔炉。鞴:音备。把鞍辔等套在马身上。古代的鼓风吹火器。鞲”。

淬砺 :1. 淬火磨砺。 北齐刘昼《新论•崇学》:「越剑性利,非淬砺而不铦。」2. 激励;磨炼。3. 犹锋利。淬:音翠。本义:盛水以供淬

火的器具。把烧红了的铸件往水或油或其他液体里一浸立刻取出来,用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强度:淬火。淬砺。淬勉。 染:“得赵人徐夫人之

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淬之”。 

刘伯光: 刘晓,字伯光,号梅源,安福人。乡举为新宁令。见阳明於南京,遂禀受焉。阳明赠诗“谩道《六经》皆註脚,还谁一语悟真机。

”归集同志为惜阴会。吉安之多学者,先生为之五丁也。先生下语无有枝叶,尝诵少陵“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句,叹曰:“可惜枉费心力,不

当云‘学不圣人死不休’耶?”学者举质鬼神无疑,先生曰:“人可欺,鬼神不可欺,今世可欺,后圣有作,真伪不可欺。”王守仁《送刘伯

光》:五月茅茨静竹扉,论心方洽忽辞归。沧江独棹冲新暑,白发高堂恋夕晖。谩道《六经》皆注脚,还谁一语悟真机?相知若问年来意,已

傍西湖买钓矶。

魏师伊:魏良政, 明经师。字师伊。江西新建人。嘉靖四年(1525)解元。王守仁巡抚江西时,与兄良弼,弟良器、良贵往学,深受守仁赞许。

潜心于良知之学,为人孝友敦朴,勤奋好学。居家研习学问而无惰容。认为"学问头脑既明,惟专一得之。气专则精,精专则明,神专则灵"。

又曰:"不尤人,何人不可处?不累事,何事不可为。"(《明儒学案·江右王门学案四》)著有《时斋集》。

何廷仁: (1483~1551) 初名泰,字性之,别号善山,雩都县(今于都县)人。廷仁身躯魁梧,长须高鼻,待人谦虚温和。少年时期崇敬陈献章

,后师从王守仁。

黄正之:黄宏纲,字正之,雩都人。正德丙子举人,官至刑部主事。有《黄洛邨集》二卷,是集乃其孙宜璞所刻,上卷书翰,多与邹守益、罗

洪先、聂豹辈,讲学之语。盖宏纲师事王守仁,传良知之说也。下卷杂著及诗数十首,则率皆应俗之作。

匡翼 :匡正辅佐。 汉应玚《西狩赋》:「皇宰弈而陶运,树匡翼而大摹。」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今诚得豪杰同志之士扶持匡翼

,共明良知之学于天下。」

徐曰仁:徐爱,明代哲学家,字曰仁,号横山,浙江省余姚马堰人,为王守仁最早的入室弟子之一。

祢 :音弥。 古代对已在宗庙中立牌位的亡父的称谓。

北牖 :1. 在北墙上开窗户。 《礼记•郊特牲》:「薄社北牖,使阴明也。」 2. 指朝北的窗。 唐王棨《凉风至赋》:「北牖闲眠,西园

夜宴。」牖 :从片户甫。片,锯开的木片,“户”指窗。先秦多用牖,窗少见。本义:窗户。

考妣 :父母的别称。 《书·舜典》:「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 孔传:「考妣,父母。」

厅事 :1. 官署视事问案的厅堂。古作「听事」。2. 私人住宅的堂屋。

浅隘: 1. 狭窄。宽度小。 晋葛洪《抱朴子·尚博》:「拘系之徒,桎梏浅隘之中,挈瓶训诂之闲。」 2. 狭隘,见识不广。

偷薄 :浇薄;不敦厚。 《后汉书•廉范传》:「建初中,迁蜀郡太守,其俗尚文辩,好相持短长,范每厉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说。」

春秋二社:古时社交活动,宴请亲朋好友及祭祀土神,祈求风调雨顺的日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