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答方叔贤·辛巳》
(2019-12-28 10:39:54)分类: 我读王阳明 |
王阳明《答方叔贤·辛巳 》
承示《大学原》,知用心于此深密矣。道一而已,论其大本大原,则《六经》、《四书》无不可推之而同者,又不特《洪范》之于《大学
》而已。此意亦仆平日于朋友中所常言者。譬之草木,其同者,生意也;其花实之疏密,枝叶之高下,亦欲尽比而同之,吾恐化工不如是之雕
刻也。今吾兄方自喜以为独见新得,锐意主张是说,虽素蒙信爱如鄙人者,一时论说当亦未能遽人。且愿吾兄以所见者实体诸身,必将有疑;
果无疑,必将有得;果无得,又必有见;然后鄙说可得而进也,学之不明几百年矣。近幸同志如甘泉、如吾兄者,相与切磋讲求,颇有端绪。
而吾兄忽复牵滞文义若此,吾又将谁望乎?君子论学,固惟是之从,非以必同为贵。至于入门下手处,则有不容于不辩者,所谓毫厘之差千里
之谬矣。致知格物,甘泉之说与仆尚微有异,然不害其为大同。若吾兄之说,似又与甘泉异矣。相去远,恐辞不足以达意,故言语直冒,不复
有所逊让。近与甘泉书,亦道此,当不以为罪也。
方叔贤:方献夫(1485-1544),男,字叔贤,广东省南海县人。据《南海县志》记载,方献夫是丹灶良登孔边村方氏开村之祖方道隆的第八代宗
孙。方献夫是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为庶吉士。正德初授礼部主事,调任吏部员外郎,不久称病归,于西樵山读书十载。正德十二年
(1517)掌教西樵石泉书院。嘉靖四年(1525)进少詹事,谢病归。六年召修《明伦大典》,拜礼部右侍郎,直经筵日讲。不久代吏部左侍郎,复
代礼部尚书。《明伦大典》成,加太子太保。嘉靖十年(1531)秋,以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兼掌吏部尚书事。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方
献夫于明弘治、正德、嘉靖三代为臣,曾任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因此被尊称为"方阁老",是南海著
名的历史人物。著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等。
深密: 1. 深沉缜密。谓内心掩藏很深。2. 指关系深厚密切。3. 浓密。4. 指地方、处所很隐蔽。5.
深奥隐秘。
道一而已:《孟子》:“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孟子第二次见到滕文公时说“道一而已矣”,意思是道理就这一个而已。
《洪范》:是《尚书》篇名,汉儒收集各地先秦著作汇篇。旧传为箕子向周武王陈述的“天地之大法”,今人或认为系春秋战国后期或两汉儒者所作。疑古派曾推定《尚书》为汉代作品,也有认为洪范原是商代贵族政权总结出来的统治经验。“洪”的意思是“大”,“范”的意思是“法”,“洪范”即统治大法。
信爱: 信任喜爱;信任爱戴。
《荀子•仲尼》:「持宠处位终身不厌之术,主尊贵之则恭敬而僔,主信爱之则谨慎而嗛。」
遽人 :?驿使;驿卒。 《国语•晋语九》:「赵襄子使新稚穆子伐狄,胜左人、中人,遽人来告,襄子将食,寻饭有恐色。」
明王志坚《表异录》卷四:「铺兵曰遽人。」
实体: 1. 真实的具体的东西。 晋陆机《浮云赋》:「有轻虚之艳象,无实体之真形。」2. 主体,要点。3.
哲学上的一个概念。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认为变化着的事物有一种永恒不变的基础,就是实体。唯心主义者所说的「精神」、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所说的「物质」都是这样的实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所谓实体就是永远运动着和发展着的物质。
宋朱熹《中庸章句》第一章题解:「道之本原出于天而不可易,其实体备于己而不可离。」
讲求: 1. 修习研究。 《左传•宣公十六年》:「武子归而讲求典礼,以脩晋国之法。」2. 追求;重视。
端绪: 1. 头绪。 《淮南子•兵略训》:「一晦一明,孰知其端绪。」2. 先例;渊源。
《汉书•淮南宪王刘钦传》:「既开端绪,愿卒成之。」
牵滞 :1. 羁留。 南朝宋鲍照《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诗:「役人多牵滞,顾路惭奋飞。」 2. 拘泥。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时君世主亦皆昏迷颠倒于其说,而终身从事于无用之虚文,莫自知其所谓,间有觉其空疏谬妄,支离牵滞,而卓然自奋,欲以见诸行事之实者。」
文义: 1. 文章的义理;文章的内容。 《汉书•扬雄传下》:「今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2.
亦作「文谊」。文字的意义。3. 文辞。 《晋书•李玄盛传》:「通涉经史,尤善文义。」
惟是之从:“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出自《宋史》卷347《王涣之传》,意思是说以虚怀若谷的心态,公正不阿地听取意见,不论所言是逆耳还是顺心,只要是正确的都应当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