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与席元山·辛巳》
(2019-12-25 09:41:54)分类: 我读王阳明 |
王阳明《与席元山·辛巳》
向承教札及《鸣冤录》,读之见别后学力所到,卓然斯道之任,庶几乎天下非之而不顾,非独与世之附和雷同从人非笑者相去万万而已。喜
幸何极!中间乃有须面论者,但恨无因一会。近闻内台之擢,决知必从铅山取道,而仆亦有归省之便,庶得停舟途次,为信宿之谈,使人候于
分水,乃未有前驱之报。驻信城者五日,怅怏而去。天之不假缘也,可如何哉!
大抵此学之不明,皆由吾人入耳出口,未尝诚诸其心身。
譬之谈饮说食,何由得见醉饱之实乎?仆自近年来始实见得此学,真有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朋友之中,亦渐有三数辈笃信不回。其疑信相
半,顾瞻不定者,多以旧说沈痼,且有得失毁誉之虞,未能专心致志以听,亦坐相处不久,或交臂而别,无从与之细说耳。象山之学简易直截
,孟子之后一人。其学问思辩、致知格物之说,虽亦未免沿袭之累,然其大本大原断非余子所及也。执事素能深信其学,此亦不可不察。正如
求精金者必务煅炼足色,勿使有纤毫之杂,然后可无亏损变动。盖是非之悬绝,所争毫厘耳。
用熙近闻已赴京,知公故旧之情极厚,倘犹
未出,亦劝之学问而已。存心养性之外,无别学也。相见时亦望遂以此言致之。
席元山:席书(1461年-1527年),字文同,号元山,明四川潼川州遂宁县(今四川省遂宁市)人
。明代学者、官员。明朝天顺五年(1461年)生。
明弘治元年(1488年)中举,弘治三年(1490年)中进士,授任山东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北)知县。正德中,历河南按察司佥事、贵州提学副使、
右副佥都御史,巡抚湖广。
世宗即位,"大礼"议起,他揣帝意,草疏以宋英宗入继大统为例,议尊皇父兴献王为皇考兴献帝,疏成,以示桂萼
,萼遂上其疏,合帝意,赐召见,特旨授礼部尚书,自此世宗倚为亲信,眷顾隆异,虽辅臣不敢望。
嘉靖六年(1527年)二月初五日进武英殿大
学士致仕,赐第京师。三月十一日卒,年六十七。赠太傅,谥文襄。有《大礼集议》等。明代方献夫《哭席元山次兀厓用杜韵》:几回廷论共
逶迤,百折狂澜亦既陂。公力固知如砥柱,圣心何啻苦标枝。道存天地当何让,笔法春秋判不移。报国未期躬已瘁,临风惟有泪孤垂。
《鸣冤录》:?席书撰有《漕船志》、《鸣冤录》、《救荒策》、《元山文集》、《春秋论》、《大礼奏议》、《明伦大典》等行世。
万万 :1. 指极大的数目。2. 数目。一万个万,亿。3. 绝对;无论如何。4.
远远胜过;超出许多倍。表示相差的程度很大。
内台 :1. 尚书省。 《南齐书•王思远传》:「建武中,迁吏部郎。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
2. 指
御史台。
铅山 :山名。在江西省铅山县西南。旧名桂阳山,又名杨梅山。 唐、五代时产铅,故改称「铅山」。
信宿 :1. 连宿两夜。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于女信宿。」 毛传:「再宿曰信;宿,犹处也。」2. 谓两三日。
《后汉
书•蔡邕传论》:「董卓一旦入朝,辟书先下,分明枉结,信宿三迁。」 李贤注:「谓三日之间,位历三台也。」
分水: 以江河作为地区的分界。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沅水》:「临沅县与沅南县分水。」分水隶属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是桐庐县副中心
,始建于唐武德四年。
前驱: 1. 犹前导。 《诗·卫风·伯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2. 先头部队;先锋。3.
引导事物发展的先行者。
信城:?
沈痼 :亦作「沉錮」。 1. 積久難治的病。2. 用以比喻積久難改的陋習積弊。
精金: 精炼的金属。亦指纯金。 《后汉书•鲜卑传》:「精金良铁,皆为贼有。」
南朝梁简文帝《镜象诗》:「精金宛成器,悬镜在高
堂。」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
也。」
足色: 1. 金银的成色十足。
宋何薳《春渚纪闻•凤翔僧煆朱熔金》:「其法以一药煆朱,取金之不足色者,随其数,每一分入煆朱一钱,与
金俱镕,既出坯,则朱不耗折,而金色十分耳。」2. 十全十美,无可指摘。
象山之学:象山学派,又称"陆学"、"心学"等,是由南宋陆九渊创建的一个理学学派。
陆九渊之学远承孟子"尽心"说,近取程颢"心是理"命题
,初步建立起了宋明理学中的"心本论"的哲学体系。
用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