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阳明《复唐虞佐·庚辰》

(2019-12-18 10:04:30)
分类: 我读王阳明
王阳明《复唐虞佐·庚辰》





复唐虞佐

庚辰

  承示诗二韵五章,语益工,兴寄益无尽,深叹多才,但不欲以是为有道者称颂耳。“撤讲慎择”之喻,爱我良多,深知感作。但区区之心,亦自有不容已者。圣贤之道,坦若大路,夫妇之愚,可以与知。而后之论者,忽近求远,舍易图难,遂使老师宿儒皆不敢轻议。故在今时,非独其庸下者自分以为不可为,虽高者特达,皆以此学为长物,视之为虚谈赘说,亦许时矣。当此之时,苟有一念相寻于此,真所谓“空谷足音,见似人者喜矣”。况其章缝而来者,宁不忻忻然以接之乎?然要其间,亦岂天滥竽假道之弊!但在我不可以此意逆之,亦将于此以求其真者耳。正如淘金于沙,非不知沙之汰而去者且十九,然亦未能即舍沙而别以淘金为也。孔子云:“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孟子云:“君子之设科也,来者不拒,往者不追。”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盖“不愤不启”者,君子施教之方;“有教无类”,则其本心焉耳。多病之躯,重为知己忧,卷卷惠喻及此,感爱何有穷已。然区区之心,亦不敢不为知已一倾倒也。行且会面,悉所未尽。





唐虞佐:唐龙(1477-1546),字虞佐,号渔石,浙江兰溪人。官至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卒赠少保,谥号文襄。著有《易经大旨》、《群忠录》

、《黔南集》、《江右集》、《关中集》、《晋阳集》及《淮阳集》,今存《渔石集》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唐龙与明代大思想家王阳

明有过一段很深的交情,上海图书馆至今还珍藏着明正德十六年(1521)王阳明写给唐龙的一封亲笔信函,见证了四百九十多年前两个浙籍名人

的真挚情谊和道德文章。公务之余,唐龙还与王阳明切磋儒家学问,推助了王阳明"致良知"学说的形成。

兴寄: 指寄托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唐陈子昂《修竹篇》序:「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 明李东阳

《寿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公九十诗序》:「平生所著意见及典籍格言,历代奏议,日取而阅之,虽兴寄冲漠,而爱君体国之念,犹耿耿不能忘

也。」

有道 :1. 有才艺或有道德。 《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 郑玄注:「道,多才艺者。」2. 指有才艺或有

道德的人。3. 谓政治清明。4. 指政治清明之世。5. 有办法。6. 汉代选举科目之一。

撤讲慎择:?

自分: 自料,自以为。 《汉书•苏武传》:「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与知 :1. 犹与闻。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公孙免余﹞对曰:‘臣杀之,君勿与知。’乃与公孙无地、公孙臣谋,使攻宁氏。」 《国语•晋语二》:「重耳、夷吾与知共君之事。」 2. 预先知晓。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夫贵人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则身危。」


特达: 1. 原谓行聘时惟圭、璋能独行通达,不加余币。后亦谓自达、自荐。 《礼记•聘义》:「圭璋特达,德也。」2. 特出,突出。3. 

至为明达;极其通达。4. 特殊知遇。5. 腾达,显达。

长物:(I) 好的东西。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土地庙》:「市无长物,惟花厂鸽市差为可观。」 (II) 1. 多余的东西。唐白居易

《销暑》诗:「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宋王禹偁《送渤海吴倩序》:「视金玉如长物,以文学为己任。」2. 指什物。 宋苏舜钦《

迁居》诗:「京师重腾移,长物动数车。」

赘说: 赘述;多说。

相寻: 1. 相继;接连不断。 南朝梁江淹《效古》诗之一:「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2. 寻访;找寻。

空谷足音:《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

的音信、言论或事物。《诗经·小雅·白驹》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章缝:章甫缝掖 指儒者或儒家学说。 《礼记•儒行》:「丘少居鲁,衣缝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 明高启《送吕山人入道序》

:「岂非干戈之际,武夫得志,章甫缝掖之流,不为时之所喜?」亦省作「章缝」、「章逢」。 明张居正《谢赐貂鼠疏》:「昔宋祖开疆重

武,远颁介胄之臣;今明主稽古右文,特赐章缝之侣。」 清钱谦益《跋憨山大师<大学纲领决疑>》:「大师居曹溪,章逢之士多负笈问道

。」 清顾炎武《谒夫子庙》诗:「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章甫 :亦作「章父」。 1. 商代的一种冠。2. 称儒者之冠。3. 指仕宦。

缝掖 :亦作" 缝腋 "。大袖单衣,古儒者所服。亦指儒者。儒服为章甫之冠,缝掖之衣。

忻忻 :1. 欣喜得意貌。 《淮南子•览冥训》:「斩艾百姓,殚尽大半,而忻忻然常自以为治。」 高诱注:「忻忻,犹自喜得意之貌也。」

2. 兴旺貌;兴盛貌。忻 :本义:启发。明察。假借为“欣”。心喜。

假道:? 1. 借路。 《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杜预注:「自晋适虢,途出于虞,故

借道。」2. 犹言藉助。3. 宽容诱导。

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论语,述而第七》: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

,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孔子认为)很难与互乡那个地方的人谈话,但互乡的一个童子却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感到迷惑不解。

孔子说:“我是肯定他的进步,不是肯定他的倒退。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改正了错误以求进步,我们肯定他改正错误,不要死抓住他的过去

不放。”

君子之设科也,来者不拒,往者不追:原文:“孟子之滕,馆于上宫。有业屦于牖上,馆人求之弗得。 或问之曰:‘若是乎从者之廋也?’曰

:‘子以是为窃屦来与?’ 曰:‘殆非也。’‘夫予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距。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 大意是: 孟子到滕

国去,住在上官。有一双没编好的草鞋放在窗台上不见了,旅馆里的人来找,但没找到。有人问孟子说:“这么说是您的随从把草鞋藏起来了

吧?” 孟子回答说:“你以为他们是为偷草鞋来的吗?” 那人回答说:“大概不是。但是,先生您开设科目,招收学生,走了的不追问,来

到的不拒绝,只要怀着求学的心来,就接受他们,难免道德水准不一。” 。

不愤不启:《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

,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有教无类: 不论贵贱贤愚都给以教育。 《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新唐书•突厥传上》:「圣人之道无不通,故曰

‘有教无类’。」

卷卷 :1. 忠诚貌;恳切貌。 《汉书•贾捐之传》:「臣幸得遭明盛之朝,蒙危言之策,无忌讳之患,敢昧死竭卷卷。」 颜师古注:「卷,

读与‘拳’同。」2. 零落貌;干缩蜷曲貌。3.勤苦用力貌。

感爱 :受感动而喜爱;感激爱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空谷足音
后一篇:昏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