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阳明《答方叔贤·己卯》

(2019-12-16 09:14:14)
分类: 我读王阳明
王阳明《答方叔贤·己卯》





答方叔贤

己卯

  近得手教及与甘泉往复两书,快读一过,洒然如热者之濯清风,何子之见超卓而速也!真可谓一日千里矣。《大学》旧本之复,功尤不小,幸甚幸甚!其论象山处,举孟子“放心”数条,而甘泉以为未足,复举“东西南北海有圣人出,此心此理同”,及“宇宙内事皆己分内事”数语。甘泉所举,诚得其大,然吾独爱西樵子之近而切也。见其大者,则其功不得不近而切,然非实加切近之功,则所谓大者,亦虚见而已耳。自孟子道性善,心性之原,世儒往往能言,然其学卒人于支离外索而不自觉者,正以其功之未切耳。此吾所以独有喜于西樵之言,固今时封证之药也。古人之学,切实为己,不徒事于讲说。书札往来,终不若面语之能尽,且易使人溺情于文辞,崇浮气而长胜心。求其说之无病,而不知其心病之已多矣。此近世之通患,贤知者不免焉,不可以不察也。 
  杨仕德去,草草复此,诸所欲言,仕德能悉。




方叔贤:方献夫(1485-1544),男,字叔贤,广东省南海县人。据《南海县志》记载,方献夫是丹灶良登孔边村方氏开村之祖方道隆的第八代宗

孙。方献夫是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为庶吉士。正德初授礼部主事,调任吏部员外郎,不久称病归,于西樵山读书十载。正德十二年

(1517)掌教西樵石泉书院。嘉靖四年(1525)进少詹事,谢病归。六年召修《明伦大典》,拜礼部右侍郎,直经筵日讲。不久代吏部左侍郎,复

代礼部尚书。《明伦大典》成,加太子太保。嘉靖十年(1531)秋,以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兼掌吏部尚书事。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方

献夫于明弘治、正德、嘉靖三代为臣,曾任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因此被尊称为"方阁老",是南海著

名的历史人物。著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等。

洒然: 1. 洒脱貌。 《新唐书•文艺传上·袁朗》:「后主闻其才,诏为《月赋》一篇,洒然无留思。」 2. 畅快貌。  宋杨万里《晨炊

白升山》诗:「千峰为我旋生妍,我为千峰一洒然。」 3. 了然而悟。

超卓: 高超卓越。 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文辞超卓,四座叹之。」

象山:陆九渊(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官员,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因

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象山书院位于江西省贵溪市,亦名“

象山精舍”,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其创始人为陆九渊,世人称其为“象山先生”,其学说与当时“程朱理学”相抗衡,被后人称为“陆王

心学”。因此,象山书院是中国哲学“心学”起源地。


放心:学问之道,求其放心。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1)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

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1)放:放任,失去。

东西南北海有圣人出:《陆九渊集》: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

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

宇宙内事皆己分内事:陆九渊有一天读到古书 ,有对“宇宙”二字解释,解者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他忽然醒悟说:“宇宙内的事

,就是自己分内的事,自己分内的事,也就是宇宙内的事。”“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摘自《格言联璧·学问类》。

意为:将宇宙万物的事视为自己的事,自己的事也就是宇宙万物的事。

性善 :战国时孟子的观点之一。认为人生之初其性是善良的。是一种先验的人性论。 《孟子•告子上》:「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孟子•滕文公上》:「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参见「性恶」。性恶: 战国时荀子的观点之一。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必须以礼义刑罚治之,才能使之改恶从善。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立,也是一种先验的人性论。 《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支离: 1. 分散;分裂。2. 繁琐杂乱。3. 离奇,虚妄。4. 流离,流浪。5. 谓残缺而不中用。6. 憔悴;衰疲。7. 谓艰于行动。8. 犹支吾。谓说话吞吞吐吐。亦谓含混不清。


封正:“封正”——不可思议的转运能量。据说,人是万物之灵长,所以能够对异类生物进行封正。所谓封正,是指异类精灵修炼到关键时期,主动向人类寻求印证,从而完成蜕变的现象。比如你遇到一只灵蛇,这可能是一种机缘,它期待你说它是蛟、是龙。如果你第一反应说它是蛟,传说很有可能,这条灵蛇真能修炼成蛟甚至龙!而它也会回报给你福缘。然而,如果你不懂(不识法体),脱口而出:哇!好大一条蛇!那对它对你来说,机缘就变成恶缘。灵蛇很可能无法蜕变,你的话就像咒语一样束缚着它,自然会对你心生怨恨(即使你无心),甚至给你带来恶报。其实,封正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转运能量,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我们早就在运用,只是很多人视而不见,不明其理。有人失手把碗打碎,家中有智慧的老人会马上念叨“岁(碎)岁(碎)平安”!钱包被偷,是“折财免灾”!失业在家,是“乐享清福”!生病受伤,是“度劫消业”!


溺情 :1. 囿于情;沉陷于感情。2. 思想感情沉湎于某个方面。

浮气: 1. 谓浮游的云雾。2. 谓浮躁轻率。 汉贾谊《新书•傅职》:「教之《乐》,以疏其秽,而填其浮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