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寄薛尚谦·戊寅》
(2019-12-10 08:35:09)分类: 我读王阳明 |
王阳明《寄薛尚谦·戊寅》
寄薛尚谦
戊寅
沿途意思如何?得无亦有走作否?数年切磋,只得立志辩义利。若于此未有得力处,却是平日所讲尽成虚语,平日所见皆非实得,不可以不猛省也!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但已落第二义。须从第一义上着力,一真一切真。若这些子既是,更无讨不是处矣。
此间朋友聚集渐众,比旧颇觉兴起。尚谦既去,仕德又往,欧阳崇一病归,独惟乾留此,精神亦不足。诸友中未有倚靠得者,苦于接济乏人耳。
乞休本至今未回,未免坐待。尚谦更静养几月,若进步欠力,更来火坑中乘凉如何?
尚谦:薛侃(1486年-1546年),字尚谦,因曾讲学中离山,世人称中离先生。明代潮州府揭阳人(今潮州市潮安县)人,岭南明代大儒。1567年(
隆庆元年)补复其官职, 赠承仕郎,河南道监察御史。以侍养归,师事王阳明于江西赣州。后传王阳明学于岭南。是为岭表大宗。
薛侃的存世
著作有《研几录》、《图书质疑》等,《潮州耆旧集》收有《薛御史中离集》三卷,后人又编有《薛中离先生全书》二十卷。
薛侃颇有贤名,
为官清正刚直,曾浚凿中离溪与民为利,为学造诣非凡,后人誉为""行义在乡里,名节在朝野",他传阳明学入岭南,《明史》称"自是王氏学
盛行于岭南"。
意思: 1. 思想;心思。2. 意义,道理。3. 意图,用意。4. 意志。5. 神情。6. 情趣;趣味。7.
心情,情绪。8. 情意;心意。9. 引申指
代表心意的宴请或礼品。10. 意见,想法。11. 迹象,苗头。12. 象征性的表示。
得无 :亦作「得亡」。亦作「行毋」。 犹言能不;岂不;莫非。 《论语•颜渊》:「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走作 :1. 生事,起衅。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四:「又恐是奸人走作,妄兴间谋,因此互相疑贰,养成衅隙,遂有今日争理。」
2. 越
规;放逸。3. 引申为出岔子、出纰漏。4. 犹言移位。
义利:义利观,义者,"事之所宜也",是某种特定的伦理规范,道德原则,是儒者们心中至高无上的道义。利者,"人之用曰利",后世多指物
质利益。如何看待二者的关系,便形成义利观。关于义利观,传统儒家大师都曾有过相关的言论。例如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利。"(《论语·里仁》);孟子也曾说:不义之利"不苟得";大义面前连死都不怕,更不会贪利避祸。(《孟子·告子上》)
猛省 :1. 猛然觉悟;忽然明白过来。2. 忽然忆起。3. 深刻反省。
蹶:本义:倒下,跌倒。
这些子 :指较近的两个以上的事物。
宋陈亮《又乙巳秋书》:「来书所谓‘自家光明宝藏’者,语虽出于释氏,然亦异于这些子之论矣。」 参见「这些」。
仕德:杨仕德:杨骥,字仕德,号毅斋。饶平人,一作海阳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一五一六)举人。仕德与弟杨鸾同受学湛若水,后更从王阳明游。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传。
欧阳崇一:欧阳德(1496-1554) ,字崇一,号南野,泰和(今江西省泰和县)人。
明朝著名理学家,江右王门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卒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年五十九岁。嘉靖二年(公元一五二三年)进士,历刑部员外郎,以学行改翰林编修,累迁礼部尚书。以宿学居显位。知六安州时建龙津书院。
复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讲学,至者五千人。德遇事侃侃持正,好引掖后进,为京师讲学之盛。卒后赠太子少保,谥文庄。德所为诗文、章奏、案牍及讲学之文,有《欧阳南野集》三十卷,又有《南野文选》四卷,(均《四库总目》)并行于世。其为人敢于"谠言正论",不避权贵,临危不惧。
惟乾:冀元亨(1482年-1521年),字惟乾,湖广承宣布政使司常德府武陵县(今湖南省常德市)人。明朝政治人物。正德十一年,冀元亨乡试中举,其一直跟随从学王守仁。朱宸濠曾经为其所学所服,并厚赠遣送,冀元亨却将礼物赠于官。朱宸濠事败后,张忠、许泰诬陷王守仁与其私通,朱宸濠并没有承认,并称之曾经与冀元亨论学。张忠遂逮捕冀元亨,并用炮烙严刑拷问,冀元亨始终不承认,后逮捕入京师下诏狱。明世宗即位后,言臣均称其冤,其出狱后五日内去世。
乞休: 自请辞去官职。 明费经虞《乞休》诗:「八次乞休归不得,衰容病骨礼瞿昙。」
火坑: 1. 烈火弥漫的坑堑。2. 佛教语。六道轮回中,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受苦最烈,佛经多譬为「火坑」。3.
指争名夺利、放纵欲望而终将导致苦果恶报的场所。4. 喻极端悲惨的苦境。5. 旧时喻指妓院。
前一篇:王阳明《寄闻人邦英邦正三·庚辰》
后一篇:工夫须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