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寄闻人邦英邦正·戊寅》
(2019-12-07 09:03:06)分类: 我读王阳明 |
王阳明《寄闻人邦英邦正·戊寅》
寄闻人邦英邦正
戊寅
昆季敏而好学,吾家两弟得以朝夕亲资磨励,闻之甚喜。得书备见向往之诚,尤极浣慰。家贫亲老,岂可不求禄仕?求禄仕而不工举业,却是不尽人事而徒责天命,无是理矣。但能立志坚定,随事尽道,不以得失动念,则虽勉习举业,亦自无妨圣贤之学。若是原无求为圣贤之志,虽不业举,日谈道德,亦只成就得务外好高之病而已。此昔人所以有“不患妨功,惟患夺志”之说也。夫谓之夺志,则已有志可夺;倘若未有可夺之志,却又不可以不深思疑省而早图之。每念贤弟资质之美,未尝不切拳拳。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昆玉勉之!
闻人邦英邦正:阳明的表弟闻人邦英和邦正有志于圣贤之学。1518年,阳明在江西赣州通过书信和两位表弟论学。
昆季 :兄弟。长为昆,幼为季。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观貌,不择是非。」
唐李德裕《次柳氏旧闻》:「玄宗于诸昆季,友爱弥笃,呼宁王为大哥。」
浣慰: 犹宽慰;快慰。
明张居正《与南学院周少鲁书》:「自公简畀学使,清誉藉甚。楚侗先驱,公为后继,可称二美,浣慰鄙情。」
禄仕 :1. 为食俸禄而居官。 《诗·王风·君子阳阳序》:「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
郑玄笺:「禄仕者,苟得禄而已,不求道行。」 孔颖达疏:「今言禄仕,止为求禄。」2. 泛指居官食禄。
汉蔡邕《陈政要七事》:「今虚伪小人,本非骨肉,既无幸私之恩,又无禄仕之实。」
不患妨功,惟患夺志:北宋理学家程颐在谈到考试时,是这样说的:“故科举之事,不患妨功,惟患夺志。”考试是无法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应对考试对于一个人高远志向的实现并没有什么大的妨碍,令人担心的事情就在于视考试为最终的、唯一的目标而消磨了本来高尚的志向。
昆玉: 1. 昆仑山的美玉。多用以比喻意趣高洁、文章精美和人才杰出等。2. 对别人兄弟的美称。
[译文]
昆季聪明而好学,我家的两位弟弟每日都可以与之切磋勉励,听到后非常高兴!收到来信,看到你们热忱的向道之心,尤其感到欣慰!
家境贫寒又要供养父母,怎么能不去求取功名利禄呢?求取功名利禄而不去尽力认真学习,却是不去做人应该做的事,反而徒劳的去责怪老天没有让自己获得功名利禄,这已经失却了天理了。但,如果能立下坚定的志向,随着人情事变来穷尽本体良知,不要以一时的得失而动心,那么虽然在做为科举准备的功课,也不会妨碍学习圣贤的学问。如果原本就没有求做圣贤的志向,那么虽然不去考取功名,整日里大谈道德,也只是积养出个「务外好高」的弊病而已。这就是古人会说:「不怕妨碍了自己的功业,只怕被夺去了自己志向」。所谓「夺志」,是已经有志向才会被夺取,倘若还没可以或值得被夺取的志向,那么就不可以不早点去深思、反省为何会没有立志。
每次念及贤弟资质之美,未尝没有我的诚恳深切之心。良好上佳的资质难以获得而易于损坏,通向大道的路难以寻找而容易丢失,安定盛世的念头难以遇到而很容易过去,世间的习俗难以革除而容易被流俗所障。昆玉要勤勉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