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龙坑人
龙坑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3,177
  • 关注人气:1,8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阳明《与戴子良·癸酉》

(2019-11-28 09:54:32)
王阳明《与戴子良·癸酉》




 

与戴子良

癸酉

  汝成相见于滁,知吾兄之质,温然纯粹者也。今兹乃得其为志,盖将从事于圣人之学,不安于善人而已也,何幸何幸!有志者事竟成,吾兄勉之!学之不明,已非一日,皆由有志者少。好德,民之秉彝,可谓尽无其人乎?然不能胜其私欲,竟沦陷于习俗,则亦无志而已。故朋友之间,有志者甚可喜,然志之难立而易坠也,则亦深可惧也。吾兄以为何如?宗贤已南还,相见且未有日。京师友朋如贵同年陈佑卿、顾惟贤,其他如汪汝成、梁仲用、王舜卿、苏天秀,皆尝相见。从事于此者,其余尚三四人,吾见〔1〕与诸友当自识之。自古有志之士,未有不求助于师友。匆匆别来,所欲与吾兄言者百未及一。沿途歆叹雅意,诚切怏怏。相会未卜,惟勇往直前,以遂成此志是望。





戴子良:戴德孺(?-1523),字子良,号双江,临海人。弘治十八年进士,历工部员外郎。监芜湖税,有清名。再迁临江知府,宸濠反,遣使收

府印,德孺斩之。与家人誓曰:吾死守孤城,脱有急,若辈沉池中,吾不负国也。即日戒严,旋与守仁共灭宸濠。以忧去,世宗以德孺驭军最整

,独增三秩,为云南右布政使。舟次徐州,覆水死,后赠光禄寺卿。



汪汝成:正德六年(1511)进士,也不那么容易相信他。有篇《书汪汝成格物卷》,是他对汪汝成论格物文章的批语。在批语中他写道,汪汝

成先后与他争论了几十次,第一次很惊骇,竟然拂袖而去;去了之后就怀疑,再之后更加深了怀疑,后来就理解了些,理解后有些高兴,高兴

之后又产生了怀疑。两人同游玉泉时,夜以继日地争论。这样折腾了几十次,最后两人的观点一样了,竟然分不清是谁的观点了。

今兹 :1. 今此;现在。2. 今年。


善人: 1. 有道德的人;善良的人。2. 健康、正常的人。3. 普通身份的人。与奴仆婢妾相对而言。

好德:是五福之一,而且是重要的一福。一个人有了宅心仁厚,乐善好施的德,这是一生中最幸福,受用不尽的。因为"好德"能赢来。 寿、富

贵、康宁和善终。 因此, 我们可以说,"好德"是一切快乐和幸福的泉源,"好德"是一切好运和福气的根本。


秉彝: 持执常道。 《诗·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毛传:「彝,常。」 朱熹集传:「秉,执。」 《孟子?告子

上》引作「秉夷」。 唐独孤及《故太保赠太师韩国苗公谥议》:「协恭秉彝,动罔违德。」彝:常理,法理:彝训(指长辈对后辈的日常训

诲)。彝伦。彝常。彝章。 


陈佑卿:?陈锡,字佑卿,号天游,南海县沙贝乡(今白云区石井镇沙贝村)人,是沙贝村陈氏十二世祖。锡自幼读书不怠。明弘治十七年

(1505)中进士,授户部主事(掌管户口、财税的官员)。陈锡的一番陈词,得到尚书杨一清的赞同,并将此立为律令。明正德十二年(1517

),陈锡被调往福建,任左布政使。任内平定叛军,安抚将士,核查财物,重振风纪,使政通民安。后擢升为应天府尹。


顾惟贤:顾应祥(1483年-1565年),字惟贤,号箬溪,王阳明弟子、思想家、数学家。祖籍长洲(今江苏吴县),父顾昶悦长兴山水,定居今长兴

县鸿桥顾家潭村。

汪汝成:汪玉(1481年-1529年), 明朝儒学家、政治人物。字汝成,号雷锋,一号默休,浙江鄞县人。正德三年(1508年),考中进士。历

任刑部主事、员外郎、后升湖广按察佥事,摄辰沅兵备。宁王朱宸濠起兵叛乱,攻陷九江城。汪玉因防御叛兵有功,擢郴桂兵备副使。曾剿灭

剿灭香炉山盗贼。官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1为官闲暇研习儒学。致仕回乡后,开办书院,授徒讲学。礼部尚书汪镗同族。


梁仲用:?王阳明有一个朋友叫梁仲用,见识高远,意气豪迈,中了进士之后,更是意气风发,有澄清天下之志。

王舜卿:?王元正,字舜卿,盩厔人。明正德六年(1511)进士,与杨慎同年进士。由庶吉士授检讨。明武宗游幸宣化、大同时,元正作《五子

之歌》以讽之。嘉靖三年(1524年)爆发"大礼议"事件,王元正与杨慎等二百多人死伏左顺门,撼门大哭,哭声响彻殿庭,自言"国家养士百五十

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杖死者十六人。后谪戍茂州(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卒于任上。隆庆初年,赠修撰。晚年在今威州民族师范学校

题下"山水间读书处"六字。所题字现藏于汶川威州民族师范学校。


苏天秀:?

歆叹: 钦羡赞叹。 宋周密《癸辛杂识后集·大父廉俭》:「大父少傅素廉俭……时杨伯子长儒守湖,尝投谒造门,至,不容五马车。伯子

下车顾问曰:‘此岂侍郎后门乎?’为之歆叹而去。」歆:音心喜爱,羡慕:歆羡。歆慕。 飨,祭祀时神灵享受祭品、香火:歆享。

雅意 :1. 素来的意愿;本意。2. 很留意。3. 风雅的情趣。4. 美意;好意。常用为敬辞。

怏怏 :不服气或闷闷不乐的神情。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唐王昌龄《大梁途中

作》诗:「怏怏步长道,客行渺无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