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答黄宗贤应原忠辛未》
(2019-11-10 14:27:20)| 分类: 我读王阳明 |
答黄宗贤应原忠
辛未
昨晚言似太多,然遇二君亦不得不多耳。其间以造诣未熟,言之未莹则有之,然却自是吾侪一段的实工夫。思之未合,请勿轻放过,当有豁然处也。圣人之心,纤翳自无所容,自不消磨刮。若常人之心,如斑垢驳杂之镜,须痛加刮磨一番,尽去其驳蚀,然后纤尘即见,才拂便去,亦自不消费力。到此已是识得仁体矣。若驳杂未去,其间固自有一点明处,尘埃之落,固亦见得,亦才拂便去。至于堆积于驳蚀之上,终弗之能见也。此学利困勉之所由异,幸弗以为烦难而疑之也。凡人情好易而恶难,其间亦自有私意气习缠蔽,在识破后,自然不见其难矣。古之人至有出万死而乐为之者,亦见得耳。向时未见得向里面意思,此工夫自无可讲处。今已见此一层,却恐好易恶难,便流入禅释去也。昨论儒释之异,明道所谓“敬以直内”则有之,“义以方外”则未。毕竟连“敬以直内”亦不是者,已说到八九分矣。
黄宗贤:黄绾(1477-1551),字宗贤、叔贤,号久庵、石龙。浙江省黄岩县洞黄(今温岭市岙环镇照谷村)人。黄孔昭之孙。祖籍福建莆田黄巷,唐朝桂州刺史开国公黄岸公之裔。父黄俌卒后,受母命承祖荫,少时求教于谢铎,刻苦治学,卓有所得。后承祖荫官后军都督府都事。
应原忠:正德五年(1510)十一月,王阳明回到京城,黄绾和应原忠前来拜访,和他一起探讨学问。王阳明对黄绾和应原忠说:“圣学久不明,学者欲为圣人,必须廓清心体,使纤翳不留,真性始见,方有操持涵养之地。”(《阳明先生年谱》)应原忠当时已是王阳明的入室弟子,后来为了孝养双亲而辞职返乡,在山中苦读近十年。最后,应原忠又重新踏入官场,出任广东省右布政使。
造诣: 1. 拜访;访问。2. 泛指足迹所至。3. 学业所达到的程度。
纤翳 :1. 微小的障蔽。多指浮云。2. 指事情的障碍。翳
:音亿。本义:用羽毛做的华盖,舞具。病证名。起障蔽作用的东西。鸟名。遮蔽,掩盖。隐藏,藏匿。晦暗不明。
磨刮 :磨光刮除。比喻排除。
仁体 :仁爱的本旨。
《吕氏春秋?长攻》:「吾闻之:‘义兵不攻服,仁者食饥饿。’今服而攻之,非义兵也;饥而不食,非仁体也。」
驳杂 :亦作「駮杂」。 1. 混杂不纯。2. 指颜色斑驳。3. 使混杂不纯;搅乱。4. 紊乱不顺;困顿坎坷。
困勉:刻苦勤奋。 《明史·儒林传二·刘文敏》:“学者当循本心之明……而后为圣门正学,非困勉不可得入也。”
所由 :1. 所经历的道路。2. 所自,所从来。
缠蔽: 纠缠蒙蔽。
万死 :死一万次。形容罪重当死或冒生命危险。
见得 :知道;看出。
向时: 从前;昔时。 晋陆机《辩亡论上》:「向时之师,无曩日之众。」
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出自《周易·系辞》,
《周易·系辞》曰: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是立身之道,义是处事之道,直和方是名词动用,使之正直、使之方正的意思。这句话可以简浅地解释为:以敬心矫正内在的思想,以义德规范外在的行为。这是就个人修养而言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