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与辰中诸生》
(2019-11-05 09:31:37)分类: 我读王阳明 |
王阳明《与辰中诸生》
历史背景: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伏诛,三月,阳明先生从贵阳赴任江西庐陵知县,途中再过辰州,与诸生相会。见门人冀元亨等俱能卓立,喜。别后,于途中寄本书信,叮嘱笃实用功,并阐明寺中静坐之意。
谪居两年,无可与语者。归途乃得诸友,何幸何幸!方以为喜,又遽尔别去,极怏怏也。
绝学之余,求道者少;一齐众楚,最易摇夺。自非豪杰,鲜有卓然不变者。诸友宜相砥砺夹持,务期有成。近世士夫亦有稍知求道者,皆因实德未成而先揭标榜,以来世俗之谤,是以往往隳堕无立,反为斯道之梗。诸友宜以是为鉴,刊落声华,务于切己处着实用力。
前在寺中所云静坐事,非欲坐禅入定。盖因吾辈平日为事物纷拿,未知为己,欲以此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工夫耳。明道云:“才学便须知有着力处,既学便须知有得力处。”诸友宜于此处着力,方有进步,异时始有得力处也。
“学要鞭辟近里着己”、“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为名与为利,虽清浊不同,在其利心则一”、“谦受益”、“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此数语宜书之壁间,常目在之。
举业不患妨功,惟患夺志。只如前日所约,循循为之,亦自两无相碍。所谓知得洒扫应对,便是精义入神也。
谪居 :谓古代官吏被贬官降职到边远外地居住。
唐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诗:「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谪
:音哲。本义:有意指摘,责备。
无可: 1. 犹言无可无不可。2. 不能,无法。
遽尔: 1. 骤然,突然。2. 急切;迅速。3.
仓促;轻率。遽:音巨。从辵(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送信的快车或快马。
怏怏: 不服气或闷闷不乐的神情。
绝学 :1. 弃绝学业。 《老子》:「绝学无忧。」2. 失传的学问。3. 谓造诣独到之学。
求道 :1. 寻找道路。2. 追求得道。3. 求助于道术。
一齐众楚:犹一傅众咻。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一傅众咻:
谓一人施教,众人喧扰。比喻事不专一,绝无效果。语本《孟子•滕文公下》:「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
矣。」
摇夺: 因外力影响而动摇改变决心。
砥砺 :亦作「砥厉」。 1. 磨石。2. 在磨石上磨。3. 磨练;锻炼。4. 激励;勉励。
夹持:(I) 犹夹辅,匡助。(II) 挟持。夹,通「挟」。从两旁架住他人,迫使服从。
实德: 犹实惠。 《书·盘庚上》:「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至于婚友,乃敢大言汝有积德。」
标榜 :亦作「标搒」。 1. 夸耀;称扬。2. 谓提出某种好听的名义加以宣扬。如:标榜自由。 3. 揭示;品评。4.
上面题写文字作为标志的
木牌。5. 题写或张贴告示。
隳堕: 1. 失败,不成功。2. 败落。隳:音灰。毁坏;崩毁:“隳人之城郭。” 隳 duò
古通“惰”,懒惰。堕 : 古同“隳”,毁坏。
刊落: 删除。谓删除文字。
声华: 犹言声誉荣耀。
切己 :1. 犹切身。谓身受窘迫。2. 犹切身。密切联系自身;和自己有密切关系。3. 犹切身。贴心。
纷拏: 亦作「纷拿」。 1. 混乱貌;错杂貌。2. 混战;互相扭扯。3. 繁盛貌。拏 : 同“拿”。
叚 : 同“假”。
明道 : 宋程颢的私谥。
鞭辟近里:《二程全书·遗书十一》:“学只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鞭辟近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
君子之道: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出自《中庸·第三十三章》。解释: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小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
阳明先生讲“不求异于人,但求同于理”。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做事,不要刻意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彰显自我”,而是应当努力与天理趋于一致——求同于最根本的天理,而非在细枝末节上纠缠。
举业 :为应科举考试而准备的学业。 明清时专指八股文。
知得 :1. 知所获取。2. 谓彼此投契。3. 晓得。
精义 :精深微妙的义理。 晋曹摅《思友人》诗:「精义测神奥,清机发妙理。」
前一篇:诗题不忍离岩下,屐齿难忘在水边。
后一篇:刊落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