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山刻石

http://bbs.hebnews.cn/data/attachment/forum/201906/28/071224rf2d7nknkgua118p.jpg
http://bbs.hebnews.cn/data/attachment/forum/201906/28/071234ijavj85mbbeb5z3v.jpg
坛山刻石(先秦·刻石) 又称《吉日癸巳》刻石。原位于河北省赞皇县南的坛山上。据县志记载,此刻石曾被县令刘庄凿取下来,嵌置县衙厅事右壁上。清代末年置于县学,民国年间移至县城文庙内。建国后,由于文庙被拆毁,此刻石又移至县文化馆,后嵌于影壁墙内侧。据考证,此刻石原石已失,现存者为依据此刻石南宋拓本重刻之石。 坛山刻石相传是周穆王登赞皇坛山时所刻,以记其时日。据记载,刻石系北宋初被发现的,当时金石学家赵明诚对此说提出非议,现在看来,赵明诚的怀疑是对的。但是,此刻石也绝非唐、宋以后的遗迹。根据刻石的状况和笔势,当断在秦以后,唐以前。现存刻石高1.8米,宽2.1米。刻石文字为篆书,2行,行2字,共4字。 据记载,此石系周穆王(姬满)登山时为了记其时日而刻的摩崖题字。 此刻石发现于北宋初年。宋仁宗(赵祯)皇祐四年(1052年)九月,赵州守将宋祁获悉坛山上刻有古文字,即派人上山椎拓,于是开始有拓本流传。从此,椎拓者、索取拓本者应接不暇,于是县令刘庄因苦于应酬,遂派人把此石凿取下来,嵌在县衙大厅的墙上。郡守李中祐认为此刻石为“前古绝妙之迹”,对它赞赏不已,于是他以楷书题写“吉日癸巳之记”,并作了后记。此后,拓本流传更多。著录家称之为《周穆王坛山刻石》。关于坛山刻石的年代问题,历来众说不一,随着考古工作的进步,文物资料不断丰富,对坛山刻石年代问题的研究,也渐取一致,大部分人认为它为秦以后的作品,若按时代次序排当为:石鼓文、守丘刻石、坛山刻石。坛山刻石仍是河北省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
http://bbs.hebnews.cn/data/attachment/forum/201906/28/071234ijavj85mbbeb5z3v.jpg
坛山刻石(先秦·刻石) 又称《吉日癸巳》刻石。原位于河北省赞皇县南的坛山上。据县志记载,此刻石曾被县令刘庄凿取下来,嵌置县衙厅事右壁上。清代末年置于县学,民国年间移至县城文庙内。建国后,由于文庙被拆毁,此刻石又移至县文化馆,后嵌于影壁墙内侧。据考证,此刻石原石已失,现存者为依据此刻石南宋拓本重刻之石。 坛山刻石相传是周穆王登赞皇坛山时所刻,以记其时日。据记载,刻石系北宋初被发现的,当时金石学家赵明诚对此说提出非议,现在看来,赵明诚的怀疑是对的。但是,此刻石也绝非唐、宋以后的遗迹。根据刻石的状况和笔势,当断在秦以后,唐以前。现存刻石高1.8米,宽2.1米。刻石文字为篆书,2行,行2字,共4字。 据记载,此石系周穆王(姬满)登山时为了记其时日而刻的摩崖题字。 此刻石发现于北宋初年。宋仁宗(赵祯)皇祐四年(1052年)九月,赵州守将宋祁获悉坛山上刻有古文字,即派人上山椎拓,于是开始有拓本流传。从此,椎拓者、索取拓本者应接不暇,于是县令刘庄因苦于应酬,遂派人把此石凿取下来,嵌在县衙大厅的墙上。郡守李中祐认为此刻石为“前古绝妙之迹”,对它赞赏不已,于是他以楷书题写“吉日癸巳之记”,并作了后记。此后,拓本流传更多。著录家称之为《周穆王坛山刻石》。关于坛山刻石的年代问题,历来众说不一,随着考古工作的进步,文物资料不断丰富,对坛山刻石年代问题的研究,也渐取一致,大部分人认为它为秦以后的作品,若按时代次序排当为:石鼓文、守丘刻石、坛山刻石。坛山刻石仍是河北省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