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
(2018-11-04 10:03:15)
我读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
怀素上人草书歌序
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韦公陟睹其笔力,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稿之作,起于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逮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楷精详,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诱,亟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诸篇首。
开士:菩萨的异名。以能自开觉,又可开他人生信心,故称。后用作对僧人的敬称。
《释氏要览》卷上:「经中多呼菩萨为开士。前秦苻坚赐沙门有德解者号开士。」
怀素:怀素(737-799年),俗姓钱,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书法率意颠逸,千变万化,法度具备。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怀素的草书奔逸中有清秀之神,狂放中有淳穆之气”。
传世书法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小草千文》诸帖。
通疏 :1.
唐怀素《自叙帖》:「气概通疏,性灵 豁 畅。」 2.
通情达理,洒脱爽朗。
豁畅:宽畅。
元无名氏《野猿听经》第三摺:「小生心胸豁畅,肺腑清嘉。」
草圣:对在草书艺术上有卓越成就的人的美称。如汉代张芝、唐代张旭等。
晋卫恒《四体书势》:「弘农张伯英……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下笔必为楷则,常曰‘匆匆不暇草书’,寸纸不见遗,至今世尤宝其书,韦仲将谓之草圣。」
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引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弘农张芝,高尚不仕,善草书,精劲绝伦……人谓为草圣。」
唐杜甫《饮中八仙歌》之七:「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清赵翼《稚存往宁国时曾约同游黄山迟余不到归以负约相嘲和韵报之》:「始知草圣运腕神,端仗剑娘斗眉妩。」
岁时 :1.
一年,四季。
《周礼•春官·占梦》:「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郑玄注:「其岁时,今岁四时也。」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烽鼓相望,岁时不息。」 2.
岁月;时间。
唐韩愈《赠族侄》诗:「岁时易迁次,身命多厄穷。」 3.
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 4.
年景;年成。
《后汉书•段颎传》:「臣动兵涉夏,连获甘澍,岁时丰稔,人无疵疫。」
吏部侍郎韦公:吏部侍郎:汉尚书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为吏曹,主选举祠祀,后又改为选部。魏、晋以后称吏部,置尚书等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上。清末废,并其职掌于内阁。吏部副长官,明代正三品,清代为从二品。在吏部仅次于尚书。
韦陟:字殷卿(697~761年),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唐代官员,文学家,尚书左仆射韦安石之子。开元中袭郇国公,累授吏部尚书。风格方整,善文辞,书有楷法,一时知名士皆与游。常以五采笺为书记,使侍妾主之,其裁答受意而已,皆有楷法。陟唯署名,自谓所书陟字若五朵云,时人慕之,号郇公五云体。开元二十三年,制加皇子荣王已下官爵,尝与张九龄等十三人各写告身以进,玄宗大悦。卒年六十五。
陟:音志。会意。甲骨文字形。从阜,从步。左边是山坡,右边是两只向上的脚,表示由低处向高处走。本义:由低处向高处走;升;登高。登程,上路。晋升。升遐,升天。
勖:音序。古同勉励:勖勉。
礼部侍郎:礼部副长官,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明代正三品,清代为从二品。侍郎:官名。西汉侍郎为郎官之一,掌守宫廷门户,充当车骑随从皇帝。东汉在尚书台六曹各设尚书一人,下设侍郎,每曹六人,共三十六人。被选入台者先称守尚书郎,一年后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张谓:(生卒年不详),
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唐朝诗人,《早梅》的作者。排行十四,唐代。天宝二年登进士第,乾元中为尚书郎,大历年间潭州刺史,后官至礼部侍郎,三典贡举。其诗辞精意深,讲究格律,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其中以《早梅》为最著名,《唐诗三百首》各选本多有辑录。“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写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诗一卷。
游处: 1.
出游和家居。借指相处,波此生活在一起。
汉祢衡《鹦鹉赋》:「感平生之游处,若埙篪之相须。」 2.
交游;来往。3.犹游憩。
晋潘岳《秋兴赋》:「高阁连云,阳景罕曜,珥蝉冕而袭纨绮之士,此焉游处。」
兼: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lì)。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合并,由部分合成整体。并吞;兼并。倍,加倍。重复;累积。尽;竭尽。胜过;超越。同,连同。全部;整个。表示并列关系。和,与。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并且。表示另一方面,可译为“还”、“同时”、“再加上”之类。
好事者:1.
喜歡管閒事、多事的人。
2.
有某種愛好的人。
《聊齋志異.卷四.促織》:「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自名『蠏殼青』。」 3. 熱心助人的人。
晉.皇甫謐《高士傳.卷中.向長》:「貧無資食,好事者更饋焉,受之,取足而反其餘。
动盈:?
卷轴:指裱好有轴可卷舒的书籍或字画等。后世书籍装订成册,乃专指有轴的字画。
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陆绥》:「一点一拂,动笔皆奇,传世盖少,所谓希见卷轴,故为宝也。」
逮 :音代。 赶上;及;到。
相承: 1.
先后继承;递相沿袭。
《易·归妹》:「跛能履吉,相承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世中书翰,多称勿勿,相承如此,不知所由。」 2.
上下相托。
宋郭彖《睽车志》卷二:「枝叶扶疏,蕊萼相承,宛然如画。」
口诀 :1.
佛家、道家以口头传授的道法或秘术的要语。
晋葛洪《抱朴子·明本》:「岂况金简玉札,神仙之经,至要之言,又多不书,登坛歃血,乃传口诀。」
唐岑参《下外江舟中怀终南旧居》诗:「早年好金丹,方士传口诀。」 2.
泛指根据学艺、方技等的内容要点编成的便于记诵的语句。
宋陈师道《<茶经>序》:「《经》曰:‘茶之否臧,存之口诀。’则书之所载,犹其粗也。」 诀 : 本义:辞别,告别。特指长别。通“决”。自杀。就事物主要内容编成的顺口押韵的、容易记忆的词句。做某事的窍门、方法。
姿性: 1.
品行;性格。
《三国志•蜀志·彭羕传》:「﹝彭羕﹞姿性骄傲,多所轻忽。」 2.
天资,禀赋。
宋文天祥《集杜诗·长子诗序》:「予二子,长曰道生,姿性可教。」
《明史•隐逸传·孙一元》:「一元姿性绝人,善为诗,风仪秀朗。」
颠逸:颠狂放逸。
唐怀素《自叙帖》:「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楷精法详特为真正。」
宋赵孟俯《跋唐怀素<论书帖>》:「怀素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
模楷 :1.
楷模,榜样。
《后汉书•党锢传序》:「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 2.
效法,学习。
唐刘知几《史通•序列》:「苟模楷曩贤,理非可讳。」
精详:精细周详。
《后汉书•窦融传》:「融小心精详,遂决策东向。」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今世音律谐靡,章句偶对,讳避精详,贤于往昔多矣。」
真正: 1.
真实的,名实相符的。
汉王充《论衡•无形》:「假使之然,蝉娥之类,非真正人也。」
《北史•崔浩传》:「妄语者多,真正者少。」 2.
端正;纯正。
《后汉书•许劭传》:「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 3.
借指心地正直的人。
晋葛洪《抱朴子·刺骄》:「讪毁真正,中伤非党。」 4.
确实。
游居: 1.
闲居,无所事事。
《逸周书•大匡》:「慎惟怠堕,什伍相保。动劝游居,事节时茂。」 2.
行止起居。 3.
谓士大夫的出仕与居家。
唐韩愈《送陆歙州诗》序:「朝廷夙夜之贤,都邑游居之良,齎咨涕洟,咸以为不当去。」游览居留。
《艺文类聚》卷二八引汉班彪《游居赋》:「夫何事于冀州,聊托公以游居。」
激昂:亦作「激卬」。
1.
振奋激励,激励。唐怀素《自叙》:「屡蒙激昂,教以笔法。」 2.
激怒而使之感悟。
《文选•扬雄<解嘲>》:「范雎,魏之亡命也……激卬万乘之主,介泾阳抵穣侯而代之,当也。」
李善注引如淳曰:「激卬,怒也。」 3.
奋发昂扬。
汉傅毅《舞赋》:「明诗表指,嘳息激昂。」
资质 :1.
禀性;质素。
《汉书•梅福传》:「故京兆尹天章资质忠直,敢面引廷争。」 2.
姿态容貌。
《南史•宋始兴王浚传》:「浚少好文籍,资质端妍。」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花奴资质明媚,肌发光细,非人间人。」
劣弱:衰弱;懦弱。
《后汉书•顺帝纪》:「年老劣弱不任军事者,上名。」
婴:“賏”是颈项链。本义:妇女颈饰,似现代的项链。系到颈上;戴。缠绕,反复盘绕其上。通“撄”。触犯。绕,围绕。遭受;遇。
物务 :1.
事务。 2.
宋代职官名。「监当物务」的省称。监州、府诸场、务、库、粮、料、院等事务。
迄 :音气。 本义:到;至。竟,毕竟,终究。
一言 :1.
一个字。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2. 一句话;一番话。
《书·立政》:「时则勿有间之,自一话一言。我则末惟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 3.
谓陈述一次。 4.
众口一词。
旧观:1.
原先的印象、观感。
《晋书•王羲之传》:「﹝庾翼﹞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2. 原来的状态。
宋秦观《代程给事乞祝圣表》:「浮图栋宇,次第告成,曾未逾年,已复旧观。」3.古旧的寺观。
向使:假使;假令。
唐杜甫《九成宫》诗:「向使国不亡,焉为巨唐有?」
善诱:善于诱导;好好诱导。
《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虽单门后进,必加善诱。」
挹 :舀;酌。把液体盛出来。引;牵引。谦抑。通“抑”。细致的样子。
规模:亦作「规摹」。
1. 制度;程式。
汉张衡《东京赋》:「是以西匠营宫,目玩阿房,规摹逾溢,不度不臧。」 2.
范围;场面;气势。 3.
指人物的才具气概。 4.
典范;榜样。 5. 摹仿;取法。
6. 规划;筹谋;计划。
舍子:?
奚适:犹言奚啻。
《淮南子•道应训》:「跖之徒问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奚适其无道也。’」王念孙曰:「适与啻同。」 奚啻:亦作「奚翅」。 何止;岂但。
《孟子•告子下》:「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 奚:本义:奴隶,又专指女奴。文言疑问代词,相当于“胡”、“何”:奚(为什么)不去也?子将奚(什么)先?水奚(何处)自至? 啻:音斥。本义:仅仅,只有。
[唐代]王雝《怀素上人草书歌》:
衡阳双峡插天峻,青壁巉巉万余仞。
此中灵秀众所知,草书独有怀素奇。
怀素身长五尺四,嚼汤诵咒吁可畏。
铜瓶锡杖倚闲庭,斑管秋毫多逸意。
或粉壁,或彩笺,蒲葵绢素何相鲜。
忽作风弛如电掣,更点飞花兼散雪。
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
君不见,近日张旭为老颠。
二公绝艺人所惜,怀素传之得真迹。
峥嵘蹙出海上山,突兀状成湖畔石。
一纵又一横,一欹又一倾。
临江不羡飞帆势,下笔长为骤雨声。
我牧此州喜相识,又见草书多慧力。
怀素怀素不可得,开卷临池转相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