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者之分:君子儒与小人儒
(2018-08-22 14:37:12)
儒者之分:君子儒与小人儒
孔子曾告诫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意思是:你要去做个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去做那小人式的儒者。这“儒”是指受教于孔子而从事《诗》《书》《礼》《乐》之学的术士,即墨子所谓“儒士”。
小人儒: 指追求名望的儒者。一说指无远大见识,只追求眼前小功利的儒者。《论语·雍也》:“子谓 子夏 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君子为儒将以明道;小人为儒,则矜其名。” 邢昺 疏:“言人博学先 王之道以润其身者,皆谓之儒。但君子则将以明道,小人则矜其才名。” 刘宝楠 正义:“君子儒能识大而可大受,小人儒则但务 卑近而已。君子小人以广狭异,不以邪正分。小人儒不必是矜名,注说误也。”
宋 王迈 《简同年刁时中俊卿诗》:“间有小人儒,旁献生财策。”
元 郑光祖 《 王粲登楼》第一折:“衰哉堪恨您小人儒,呜呼不识俺男儿汉。”
明 朱权 《荆钗记·觅真》:“ 弃旧怜新小人儒,亏心折尽平生福。”
所谓“君子儒”,就是以“谋道”为志业的君子。孔子告诫子夏“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就是希望他从事学术不要为“谋食”而要为“谋道”。孔子说:“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对“谋道”的君子来说,他们所担心的是得不到道,而不是得不到财;即使去耕田,也不免乎挨饿,而从事“谋道”的学术,却能得到俸禄。孔子这个思想后来被孟子发展为:“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难道管理天下这样的事能在耕种的同时干得了吗?有官吏们的工作,有小民的工作。只要是一个人,各种工匠的成品对他都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一件件东西都要他自己制作出来才去用,这岂不要让天下的人都疲于奔命了?所以我才说:有些人动用心思,有些人动用体力。动用心思的人治理别人,动用体力的人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养活别人,治理人的人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通行的道理。
后一篇:竟有人看不上陆柬之的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