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李世民《指意》(一说王羲之文)
(2018-05-30 11:25:51)
我读李世民《指意》
原文(一称《笔法诀》,又称是王羲之的)
指意 : 1. 旨意,意向。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论》: 「鲁连其指意虽不合大义,然余多其在布衣之位,荡然肆志,不诎于诸侯,谈说于当世,折卿相之权。」
宋苏辙《论黄河东流札子》: 「臣观其指意,虽名为减水,其实暗作回河之计也。」
2. 内容意义。
清方苞《读<古文尚书>》: 「其本文缺漫,及字体为伏生之书所不具者,不得不稍为增损,以足其辞,畅其指意。」
3. 稽考其意。指,通「稽」。
《管子•宙合》: 「此言指意要功之谓也。」
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管子》: 「指应读作稽,稽犹计也。」
汉徐干《中论•夭寿》: 「夫形体者人之精魄也,德义令闻者人之荣华也。」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 「受诏之日,精魄飞散,靡所投死。」
宋苏舜钦《哭曼卿》诗: 「唯君颜色不复见,精魄飘忽随朝霞。」
1. 強健有力。
《後漢書•西域傳•鮮卑》:「﹝鮮卑﹞稱兵十萬,才力勁健,意智益生。」
《新唐書•北狄傳•黑水靺鞨》:「人勁健,善步戰,常能患它部。」
2. 謂藝術風格剛勁雄健。
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有「勁健」之目。
宋·嚴羽《答吳景仙書》:「坡·谷諸公之詩,如米元章之字,雖筆力勁健,終有子路事夫子時氣象。」
一、神
(1) (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
(2) 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阳之精气曰神。精神。神韵;韵味。表情;神色。神奇;神异。
神采。精魄:精神灵魂,灵性。态度:形态、风采。
二、精魄
精神魂魄,
明宋濂《见山楼记》:「濂之学识缪悠,立言无精魄,难以传远。」
明宋濂《元故奉训大夫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杨君墓志铭》: 「初君为童子时,属文辄有精魄。」
三、態度
人的舉止神情。
《荀子•修身》:「容貌、態度、進退、趨行,由禮則雅,不由禮則夷固僻違,庸眾而野。」
《呂氏春秋•去尤》:「人有亡鈇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鈇也;顏色,竊鈇也;言語,竊鈇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鈇也。」
氣勢;姿態。
唐·陸龜蒙《送侯道士還太白山序》:「侯生嘗應舉,名彤,作七言詩,甚有態度。」
宋·晏幾道《浣溪沙》詞:「腰自細來多態度,臉因紅處轉風流。」
四、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心中。心里。思想。精神。
此指笔之主毫,笔心。笔心。指笔的主毫,主锋。
五、勁健
六、副毛:
副:本义:用刀剖开。辅助职务;副手;助手。
副毫。是指包裹在笔锋四周的一些较短的毛。笔如没有尖锋便写不出笔划中最细的部分,锋尖长了,才能写出飘洒的恣态。毛笔即要尖锋长,又要有一定量的“副毫”(副锋)帮助它围在主锋的周围,加强主锋的力量,同时还增加笔的使用寿命。
以副毛为皮肤:副毛,指主毫外围的部分,即副毫。副,有辅佐之意。刘载《艺概·书概》:“笔心,师也;副毫,率徒也。”皮肤,字的外表色泽。运笔时,整个笔锋全部着纸,则万毫齐力,不但字有筋骨,外观也圆满滋润。
七、溫潤
溫和柔潤。本指玉色,後用以形容人或事物的品性。
八、資
本义:钱财。天赋;天资。凭借。取,取用。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王安石《与马运判书》
九、參用
間雜而用;兼用。
十、神氣
1. 神妙靈異之氣。
十一、沖和
神气冲和:精神气韵恬静中和。
十二、比重明轻
比较轻重。锋芒:指笔锋。手腕轻虚:手腕放松自然,执笔指实掌虚。
指書畫的筆鋒。
十四、輕虛
十五、沈靜
心,指思想意念。气,哲学上讲“气“是宇宙中的物质存在,这里也指气韵。
十七、虞安吉
生平不详。唐韦续《墨薮·九品书人论》说他为晋人。并列其正、草、大篆为上之下品。王羲之有《虞安吉帖》
十八、书意
书法的神髓。
书法的意趣。
十九、象本
本,临本,摹本。“象本”即与临本临摹得非常相像。
二十、纵放类本,体样夺真
放,通“仿”。纵然摹仿得和临本一模一样,非常逼真。
纵放:雄健奔放。
体样 : 格式,式样。
二十一、未可称解笔意
不能称得上理解笔意。
二十二、效顰
即效矉。
效矉:
《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后以「效矉」为不善摹仿,弄巧成拙的典故。
二十三、奧室
內室;深宅。
借“东施效颦”的故事喻学习书法只摹其形,而不懂其奥妙所在。
二十四、始学得其粗
开始学书临摹字的外表,仅得皮毛,未得其精:没有得到书法的精髓。
二十五、太緩者滯而無筋,太急者病而無骨
用笔太慢字则滞浊无筋,用笔太快则病弱而缺乏骨力。
二十六、橫毫側管則鈍慢而肉多,豎管直鋒則乾枯而露骨
横笔侧锋会因为运行钝慢而字迹臃肿,竖笔直锋运行又会使字形干枯而筋骨裸露。
二十七、心动而手均
随心而动,用力均匀。
二十八、圆者中规,方者中矩
方圆都能书写自然,合乎规矩。
中規
中矩
合乎曲尺的标准。
二十九、思與神會,同乎自然,不知所以然而然矣。
自己的意会与神韵融为一体,达到自然天成。
不知所以然而然:然:这样。
微妙到了极致,头脑不知它的道理,眼睛不见它的形态,不知为什么是这样却就是这样,称为神道。无具体形态,常理无法揣磨,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形容它的玄妙,这就是道
《庄子·秋水》:“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自然者,物见其然,不知所以然;同焉皆得,不知所以得。”
译文
字以神采为灵魂,若无神采,字就没有姿态风度;以主毫表现字的筋骨,主毫若没有弹性,字就不能劲健有力;以副毫表现字的“皮肤”,副毫如不圆顺,字就不光泽温润。主毫与副毫相互合用,万毫聚力,“神”与“气”相冲和最为奇妙。比较一下轻重,运用指腕不如运用笔锋,运用笔锋不如气性冲和,这样才能手腕轻虚,笔锋也就自然沉静。写字时意念与气韵相融合,心神互用,只要心意沉着冷静就可以了。虞安吉说:不懂得书法意趣的人,虽然一笔一画都像临本,这是自取其拙,怎么能叫书法呢?即使写得和范本一模一样,也只能是学得形似,还不算明白其笔意,这就像东施效颦一样,根本不知道西施美在何处。所以初学书法仅学其外表,得其粗略,根本未学到其精髓。书写太慢则滞浊少筋,太快又病弱无骨。横用锋侧执笔会因为运行迟缓而字迹臃肿,竖笔直锋运行又会使字形干枯而筋骨裸露。等到有所领悟的时候,手自然会随心而动,挥运自如,该圆的圆,该方的方,方圆都合规矩,粗处能够细挺,细处能够劲健,长短合宜,没有显得太过或不足之处。意态与神韵自然融合,浑然一体,就达到了随心所欲、不期然而然的书写境界了。
前一篇:鲁庙之器,时置座右
后一篇:[张志和]渔父歌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