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爆: 王羲之唯一的女儿嫁给浙江余姚人刘畅。


王羲之草书拓本《儿女帖》:吾有七儿一女,皆同生,婚娶以毕,唯一小者尚未婚耳。过此一婚,使得至彼,今内外 孙有十六人,足慰目前,足下情至委曲,故具示。
王孟姜(?-?),名字不详,字孟姜,琅邪临沂人,王羲之与郗璿的独女,王玄之、王凝之、王涣之、王肃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的同母姐妹。
王孟姜嫁给了南阳刘畅,生子刘瑾, 王孟姜的女儿嫁给了谢玄的独子谢瑍,生下谢灵运。
《世说新语笺疏·品藻第九》
桓玄问刘太常曰:
〔一〕「我何如谢太傅?」
〔二〕刘瑾集叙曰:「瑾字仲璋,南阳人。祖遐,父畅。畅娶王羲之女,生瑾。瑾有才力,历尚书、太常卿。」刘答曰:「公高,太傅深。」又曰:「何如贤舅子敬?」
〔三〕答曰:「樝、梨、橘、柚,各有其美。」庄子曰:「樝、梨、橘、柚,其味相反,皆可於口也。」 【笺疏】
〔一〕程炎震云:「晋书九十九玄传:『玄为相国,楚王以平西长史刘瑾为尚书。』」嘉锡案:隋志有晋太常卿刘瑾集九卷。
〔二〕法书要录二梁中书侍郎虞龢论书表曰:「谢灵运母刘氏,子敬之甥。故灵运能书,而特多王法。」
嘉锡案:灵运母盖即刘畅之女也。
因此帖又名《告姜帖》,故对收信人“姜”需要详加考察。按,王帖中屡屡出现的“姜”,以前学者虽已推知其为王羲之儿孙辈,但不明具体所指。后据近些年发现的唐《临川郡长公主李孟姜墓志》(藏陕西省醴泉县昭陵博物馆)所引唐太宗语:“朕闻王羲之女字孟姜,颇工书艺,慕之为字,庶可齐踪。因字曰孟姜……”,知王羲之尺牍中频出的“姜”,实即王羲之《十七帖》、《儿女帖》所言“吾有七儿一女”之“一女”。关于此女,前引“六日告姜,复雨始晴,快晴,汝母子平安”中的“汝母子”,当指孟姜和她的儿子刘瑾。按,《世说新语》品藻篇刘孝标注引《刘瑾集叙》载:“(刘)瑾字仲璋,南阳人。祖遐,父畅。畅娶王羲之女,生瑾。瑾有才力,历尚书、太常卿。”刘瑾也应是《儿女帖》中令王羲之“足慰目前”的“今内外孙有十六人”中之一位外孙。孟姜是王羲之的唯一女儿,当然受到王羲之的特別疼爱。有一王帖道出其中情节:
吾去日尽,欲留女过吾,去自当送之,想可垂许?一出未知还期,是以白意。夫人涉道康和。足下小大皆佳,度十五日必济江,故二日知问,须信还知,定当近道迎足下也。可令时还,迟面以日为岁。
此帖应该是王羲之寄给女儿婆家(刘畅家)的,从信中可以看出王羲之已在晚年,非常盼望女儿的婆家允许她回娘家来住一段时间。信中还恳求对方经常让女儿回娘家,说自己正度日如年翘首以盼与女儿见面的那天。
刻帖后半部分还有一处言及王羲之“吾近患耳痛”。关于王羲之身患各种疾病,从他的尺牍中多有反映,如“脚痛”、“腰痛”、“胛痛”、“头痛”、“齿痛”、“腹痛”、“肿 痛”、“肿疾”、“疟疾”、“呕吐”、“下痢”、“脾风”等。通过此帖还可知他患有“耳痛”病。王羲之在《十七帖》的《天鼠膏帖》中曾询问“天鼠膏治耳聋,有验不?有验者乃是要药”。这也可以间接证明王羲之患有耳疾,故很关心天鼠膏治疗耳聋是否有效果。
商略:《世说·品藻九》之八七:“桓玄问刘太常曰:‘我何如谢太傅?’”刘孝标注引刘瑾《集叙》:“瑾字仲璋,南阳人。祖遐,父畅。畅聚王羲之女,生瑾。瑾有才力,历尚书、太常卿。”又虞龢《论书表》:“谢灵运母刘氏,子敬之甥。故灵运能书,而特多王法。”故近人余嘉锡认定灵运母即刘畅之女。二哥说刘畅是余姚人,实是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