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弟子职001:先生施教,弟子是则

(2012-08-19 15:34:31)
标签:

杂谈

弟子职001:先生施教,弟子是则

 先生施教,弟子是则。

译文

 

先生施教,弟子遵照学习。

 

 

作品信息  《封禅第五十》是我国古籍《管子》里记载的一篇文章,见于《管子》第五十篇。

  《管子》是一部记录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言行事迹的书籍。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刘向编定《管子》时共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馀10篇仅存目录。

  管仲(公元前723年-约公元前645年) 汉族,名夷吾,字仲,又称敬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作品介绍

  《弟子职》记弟子事师、受业、馔馈、洒扫、执烛坐作、进退之礼,类近今之“学生守则”。清代洪亮吉认为“乃古塾师相传以教弟子者”,清代庄述祖也认为是“古者家塾教弟子之法”。

  《弟子职》是一份非常真实、非常完整、非常宝贵的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教育史的文献。是齐国的稷下学宫制定的第一个学生守则。

  郑康成注二《礼》两次引用《弟子职》中的“饭是为卒,左酒右浆”,许叔重著《说文解字》也曾引用《弟子职》。郑、许二人是当时、是后代、直到现代仍具有巨大影响并深受尊敬的学术大师。《弟子职》在汉代就已经受到郑、许这样的大师的重视,也足以说明了《弟子职》“真古书也” (孙同元语)。

  《弟子职》是邓石如去世前一年,六十二岁时所书。就其自身而言,亦最成熟。无论运笔结字,已到人书俱老。其用笔,入笔简而凝重,行笔朴实无华,自然迟滞,收笔不作雕饰,时而有飞白之笔,益显老辣精浑。其结字,外型疏散,体内却茂密集中。比秦篆稍收其长,比汉篆稍展其方。密集处稍偏靠上,下部固然易放长脚,但也并非尽然。以前的习气逐渐减少,足见其字已愈来愈成熟了。

  不过其中也有些字,如〖乃〗等,不合篆法,有私意作古之嫌。所以学邓,先须学古文字小学,才有期于大方之家也。

作品赏析

原文

  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见善从之,闻义则服。温柔孝悌,毋骄恃力。志无虚邪,行必正直。游居有常,必就有德。颜色整齐,中心必式。夙兴夜寐,衣带必饬。朝益暮习,小心翼翼。一此不解,是谓学则。

  少者之事,夜寐蚤作。既拚盥漱,执事有恪,摄衣共盥,先生乃作。沃盥彻盥,汛拚正席,先生乃坐。出入恭敬,如见宾客。危坐乡师,颜色毋怍。

  受业之纪,必由长始;一周则然,其馀则否。始诵必作,其次则已。凡言与行,思中以为纪。古之将兴者,必由此始。后至就席,狭坐则起。若有宾客,弟子骏作。对客无让,应且遂行。趋进受命,所求虽不在,必以反命,反坐复业。若有所疑,捧手问之。师出皆起。

  至于食时,先生将食,弟子馔馈。摄衽盥漱,跪坐而馈。置酱错食,陈膳毋悖。凡置彼食,鸟兽鱼鳖,必先菜羹。羹胾中别,胾在酱前,其设要方。饭是为卒,左酒右酱。告具而退,捧手而立。三饭二斗,左执虚豆,右执挟匕,周还而贰,唯嗛之视,同嗛以齿。周则有始,柄尺不跪,是谓贰纪。先生已食,弟子乃彻,趋走进漱,拚前敛祭。

  先生有命,弟子乃食。以齿相要,坐必尽席。饭必捧擥,羹不以手。亦有据膝,毋有隐肘。既食乃饱,循咡覆手。振衽扫席,已食者作。抠衣而降,旋而乡席,各彻其馈,如于宾客。既彻并器,乃还而立。

  凡拚之道,实水于盘,攘臂袂及肘,堂上则播洒,室中握手。执箕膺揲,厥中有帚。入户而立,其仪不忒。执帚下箕,倚于户侧。凡拚之纪,必由奥始,俯仰磬折,拚毋有彻。拚前而退,聚于户内,坐板排之,以叶适己,实帚于箕。先生若作,乃兴而辞。坐执而立,遂出弃之。既拚反立,是协是稽,暮食复礼。

  昏将举火,执烛隅坐。错总之法,横于坐所。栉之远近,乃承厥火,居句如矩,蒸间容蒸,然者处下,捧椀以为绪。右手执烛,左手正栉,有堕代烛,交坐毋倍尊者。乃取厥栉,遂出是去。

  先生将息,弟子皆起。敬奉枕席,问何所趾。俶衽则请,有常有否。

  先生既息,各就其友,相切相磋,各长其仪。周则复始,是谓弟子之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