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拍客如何赚钱?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拍客?

(2012-07-12 07:20:23)
标签:

转载

http://s9/middle/4d673531g92268db37b78&690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
什么是新闻?光懂得道理还不够,还要不断实践,学习去发现新闻、识别新闻、评价新闻。

http://blog.sina.com.cn/hutao908(拍客地址)

一、信息和新闻的区别

1、新闻是信息,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新闻。
也就是说,新闻是信息的一部分,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变动的信息。
新闻反映生活中的种种变化,也就是对常态的某种突破。

2、变化分两类。

突然发生的:报道这类变化的叫突发性新闻或者事件性新闻。
比如火山爆发、地震、水灾,火车相撞、飞机失事等等。
雪灾、汶川地震、胶济铁路列车出轨相撞……

悄然发生的:如果不留意观察,人们往往不知不觉,渐进性新闻或者非事件性新闻。
比如环境恶化、农村生活变化等等。
广州50岁以上的人都是黑肺?

二、什么是有价值的新闻?

新闻价值是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用以衡量客观事实是否值得报道的标准。
通俗点说,就是你觉得什么样的事情是可以被当作新闻来报道的?

最简单:
概率最小 受众最大
比如,狗咬人VS人咬狗;广州暴雨,民宅进水VS火车站积水

稍微复杂一点的:
从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五个新闻价值要素进行分析,我们就能够掂量出新闻事实中蕴藏的新闻价值的大小来。

时新性,指新闻事实的新近程度和新闻报道的及时程度。发生与报道的时差越小,新闻价值越大。

接近性,指新闻事实及新闻报道与受众的接近程度,包括地理、利益和心理等方面的距离远近。距离越近,新闻价值越大。

显著性,指新闻事件参与者及其业绩的知名程度。地位和业绩越显赫,新闻价值就越大。

重要性,指新闻事实和新闻报道的分量及重要程度。内容越重要,新闻价值越大。

趣味性,指新闻事实和新闻报道使受众感兴趣的程度。其实质是新闻事实和新闻报道对受众精神与情感的善意满足。

更复杂的:
重要性(影响力)、 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人情味、冲突性、异常性、趣味性、 热点性、有用性、激励性11种等。还有的说还要加上知识与服务、心理情感上的愉悦、媒体的立场态度与社会价值取向等。

三、怎样拿到这些有价值的新闻?

1、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北青经典格言
快速出动,保持新闻的鲜活:新闻是时间的易碎品,突出时效性,先声夺人。
    媒体的新闻周期与新闻时效:
    报纸的新闻周期:24小时
    电视的新闻周期:早上、中午、晚上
    网站的新闻周期:每秒钟
    广播的新闻周期:实时
    杂志的新闻周期:每周、每月。

2、纸笔以及数码相机、录音笔等采访器材不能少。不要过分依赖录音笔,回来整理录音资料的时间可能比采访本身的时间还多。(记要点、易忘点、疑点、有关原话,以及典型情景等。)此外,还得明确采访目的是什么,提前了解尽可能多的相关材料。

3、提问技巧:随机应变,少讲多听,兼听各方面意见。或软磨硬泡,或迂回进攻。
让文章生动起来的诀窍是多向被访者提这样的问题――“比如……”;“您能举个例子吗?”;“这是不是像……”;将对方回答的方向引向自己相对熟悉的领域,同时也能更有效的利用时间。

4、关注细节: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要有“福尔摩斯”的观察力。全身心采访,不仅是用嘴问、用耳听,眼睛对细节的捕捉是消息动词的来源。
另外,采访中的一些“边角料”也相当的有价值,比如花絮、手记等。

5、不要忽视采访安全
人身安全(基础)、器材安全、选题安全。
支持记者在危难险阻关头的挺身而上,但如果是以人身安全为代价的,则不予支持。
同时,应注意学习和锻炼险恶环境下自保与生存的知识、技巧,以备不时之需。

6、能吃苦,不怕奔波。

四、如何将新闻的价值展示给网友看?

1、标题:切忌断章取义,或是包罗万象;可以煽情,但注意避免出现语法和常识性的错误。
2、导语:新闻5W,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
3、新闻主体:客观、公正、准确、全面。
4、网络语言:口语化、轻松活泼,幽默、犀利的新闻更能吸引受众阅读。随意、直白、亲切。
5、善于运用图片和视频: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

五、给拍客们的小建议:

1、“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2、“留心”——留心皆学问。在日常的生活中,时时留意事件之间、新闻作品之间的不同,甄别优劣。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对自己的修炼就是一种积累。

http://blog.sina.com.cn/hutao908(拍客地址)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