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岳阳楼岳阳巴陵范仲淹岳阳楼记 |
分类: 情感释怀 |
2019年1月3日,当来到岳阳楼进了“巴陵胜状”,没想到与十几年前相比,岳阳楼景区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突出的感觉是:地盘儿大了,“配房”多了,内容丰富了,尤其红墙琉璃瓦,在不多的积雪点缀下显得庄严圣洁。
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尽管文化内涵与黄鹤楼和滕王阁相比各有千秋,甚至更丰厚,但毕竟低小了不少。当地可能基于此,于2007年投资5个多亿,扩建成现在占地几百亩的园林风格景区。
一路走下来,看到了岳阳楼景区内的很多“故事”:有七八个仿铜铸造的岳阳楼大型模型,书写着各个朝代对岳阳楼“钟爱”的故事;有三醉亭,流传着吕洞宾一而再、再而三登临的故事;有“怀甫亭”,让人想到当年杜甫贫穷潦倒,流放巴陵,仍为后人留下《登岳阳楼》的故事;还有小乔墓,记录了当年小乔当年作为“一代娇女”,陷于三国兵马之乱,介于姐夫孙策和丈夫周瑜之间的亲情与悲情的故事。
当然,最大的“故事”还是岳阳楼。由于大雪过后,阴天、潮气和雾霾,登上不到20米高的岳阳楼,一眼望去,一片茫茫,不见山,不见水,只能看到楼下景区建筑,感觉完全被封闭“围困”在一座“孤城”,没有北通巫山,南达湘水之辽阔之感。此情此景,不正像范仲淹笔下所描写的岳阳楼吗。
岳阳楼有名,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功不可没;虽然他并没到过岳阳楼,但凭文人的灵感想象,把自己的家国情怀融入到了笔中。《岳阳楼记》的五个自然段中,在我看来第三自然段,才是作者最想表达的意境,也就是描写“天气寒冷,阴雨连绵,不见天日,商人不达,船只难行,虎猿悲啼,恐惧不安”心情,隐喻了他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当然,也可以说为新官儿上任的庆历春天唱赞歌行成对比,为后来的“先忧后乐”增强说服力;但可以肯定,如果没有第三自然段作者的亲历感受,也就没有了这篇文章,当时巴郡太守委托他“研墨”,只是有了一个可以公开抒发内心情感的机会而已。
凡去岳阳楼者,第一想到的应该《岳阳楼记》;就像当地的出租车师傅所说:“我们应该感谢范仲淹”;还有他那流传千古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现在的岳阳楼,无论感受文化还是环境,尤其蓝天白云下的花开季节,会更让人流连忘返,值得一去一看。
游完岳阳楼,意味着这次湖南之行的结束。总结这次湘西之旅,最深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冷字了得;冬天的南方真冷、真冻人,以至在好几个宾馆进出被窝必须喊着“下定决心”,由此我特别的理解南方朋友了,同时也为你们的“耐冻”而觉得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