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孔子夫子洞尼山圣境万世之表大学堂 |
分类: 时事杂谈 |
今年,央视中秋晚会主会场在尼山圣境热播后,宣传轰动效应立现,人们纷至沓来,一睹央视镜头背后的神秘,探访夫子洞奥秘,拜谒万世之表孔子。2018年10月18日,当我们来到尼山圣境大门还立足未稳的时候,导游解说员边引导我们上车边念叨:“最近这里后点火,仅十一假期期间,每天都有2万人左右,刚刚开业感觉有点忙不过来”。
正说着,几辆接驳大客车相继停下,一排排小学生背着书包,打着小旗儿,在导游和老师的招呼下纷纷下车,走到尼山圣境广场的孔子塑像前摆开方阵,在司仪的主持下举行“文化游学拜师仪式”,之后进入大学堂边参观,边复习和回答老师有关儒家文化的作业;小同学个个感觉震撼新奇,抢答争先恐后,两个多小时的“游学“结束,他们的表情告诉我依然兴致未尽。
这天上午,遇到三个省市的游学团队,都是三四年级的学生,有来至扬州的,来自深圳的,还有山西的。当然,除了小同学更多的还是中老年“学生“,大多属于”单溜“,没有小同学们的”作业“,但其学习刻苦精神一样认真,有的记笔记,有的寻思对联的含义,也有的坐在课桌上习贴。
大学堂,是尼山圣境的“大脑”或“心脏”,外观建筑古朴恢弘,里面古色古香,不论字还是“型”都散发着浓浓的儒家文化气息。我只顾拍照,没当好学生,但大学堂里那块高悬的“办学”思想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其实,原来也翻过不少次《大学》,总难以读的进去,实乃心不静也;而置身大学堂且非独处,反而仰望“办学”思想久久不想离去,这大概就是大学堂的环境气氛使然。
当然,这里不是枯燥的学堂,不分“年纪”,不会考试,完全由心由性“自学”;如果感觉“学”累了,“课间休息”到外面看看风景吧!一处占地150多公顷,集文化体验、休闲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圣境,会让您流连忘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