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2017-05-12 09:49:36)
标签:

西藏

拉萨

布达拉宫

罗布林卡

达赖喇嘛

分类: 生活爱好

一直有个梦想,头顶阳光,踮踮脚尖,伸出手掌,触碰到人间天堂。

“再拐一个弯儿,就可以看到布宫了”,列车上一位经常返回拉萨探亲的“帅哥”对我这样说。

经过黑白两昼夜交替,20174512:45,列车终于缓缓进入拉萨站,来到了离天最近的地方。

入住宾馆,拉开窗帘,布达拉宫(以下简称布宫)刹那间“堵”上了玻璃,透过阳光穿过的树叶,红白相间的布宫似乎在向我们招手。

日程安排,下午“团员”休息,调整身心。

当和同屋的魏老师在欣赏美景,为所住宾馆与布宫仅一路之隔庆幸,商量着出去看看的时候,敲门声忽然响起:“4点去布宫广场,6点晚餐,之后再回广场拍夜景,有车接送”,这是我们的“内部团长”王老师,带来的如同“天上掉馅饼”的好消息;原来是她热心的朋友为我们“接风洗尘”,好生庆幸,非常感谢!

很快来到了布宫广场,一眼望去,如同天安门广场一般的喜庆、红火、吉祥、庄严。

面对心仪已久的布宫,除了拍照还是拍照,最后到了广场最南边的“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下,休息之余,放眼远眺,才发现布宫是那样不一般的美丽。

他,仿佛一位曳着红袍的高僧,独坐于世界之巅,跌宕的身世,神奇的传说,都一笔一划镌刻成了生命的纹理;仿佛双手托起天堂,又跌入人间的倒影,豪情与秀美,雪山与湖泊写满了容颜,一幅人世间的天然画卷;仿佛千年不渝、矢志不移的风标,引领注视着众生的魂灵,风雪烈日,不凋华丽,酥油梵呗,萦彻心灵;仿佛是一位永不生长皱纹的老人,经过千年风吹雨打,让智者沉静,仁者长叹,使信者心契,凡者留恋,“之”字形的“天梯”,解答着世间“之乎者也”的疑难。

品尝了美美的“石锅鸡”晚餐,为拍夜景提供了足够的热量,再次返回布宫广场,天还没黑,灯还没亮,西北角拍摄布宫最佳位置的平台,却已经被“长枪短炮”排的水泄不通。

 随着人们的叹息声,华灯初上,幕景拉开,由暗渐亮,由浅入深,开始进入梦幻般的世界。

夜幕下的布宫,不再像白天那样气势雄伟,宛如轻纱背后柔美的脸庞,透着一丝含蓄,带着几分妩媚,非动非静,虚无缥缈,在享受了一天阳光的照射,吸收了一日被膜拜的能量之后,沐浴在月光和五彩斑斓的射灯之下,安然地休息。

围绕布宫近一周的转经筒,发出一道道闪亮的金光,本地藏族同胞,外地朝拜游客,还有很多带着眼睛文绉绉的年轻人,一步又一步,一圈又一圈,直至深夜和凌晨。这个季节,布宫广场没放音乐,没开喷泉,但似乎一样能听到悦耳的心声:山一程,水一程,千转梦回是君身,心路向天横;风一更,雪一更,几度轮回舍红尘,无声似有声。

西藏之行,除了两夜在林芝度过,剩下的五天都住拉萨,几乎每晚都跨过天桥,见证布宫的夜景,倾听悦耳的心声,拍摄最美的风景。只是遗憾没有带上三脚架进藏,有两张属于魏老师“助人为乐”为我增光。

第二天大昭寺出来午餐后,“团员”们悉数来到布宫大门,加入到了长长的队伍,参观布宫正式开始。

布宫分白宫和红宫,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红宫,属于供奉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主楼13层,高100多米,共有阶梯1080个。登上这个高度,在内陆轻而易举,在拉萨则有“登天”之难。

 人们咬紧牙关,相互加油,沿着“之”字形白色边玛墙拾阶而上。象征着布宫权威、和平、庄严、繁荣的红、白、黑、黄四种颜色交替映现,一栋栋飞檐外挑、屋角翘起、铜瓦鎏金的建筑目不暇接。那一排排紧闭的梯形窗户,每一扇都保持着相同的姿势,似乎承诺遮掩住所有的故事,让人们浮想联翩。最后到达制高点金顶,如同到达了泰山天街,人们歇歇脚,俯瞰全城,蓝天、雪山、河流、湖水、高楼、街廓、绿树,绘成了一幅高原市图

进入宫殿,光线晦暗,酥油灯显得异常明亮,枣红色袈裟身影沉静淡定,让时光变得静穆与安详。空气中那份挥散不去的“古老”味道,牵引着人们去追溯遥远的气息和前世今生的演绎。

宫殿内人挤人,人拥人,所有旅游团成为“混编”,人们却保持着高度肃静,一种被宫殿建筑绘画艺术之精湛所震撼的肃静,一种被无数价值连城的珍珠、玉石、玛瑙等所吸引的肃静,一种被藏传佛教文化气场所吸附的肃静。

最引人注目驻足停留的是五世达赖的灵塔。这位藏传佛教的创始奠基者,不仅是西藏历史重大转折的关键人物,还受顺治皇帝四次之邀到北京弘法,也开启了达赖与班禅两大门户之间的合作往来,为藏族同胞带来了福祉和幸运。为供奉五世达赖,其灵塔为所有灵塔之最,被誉为用黄金、珠玉、玛瑙建造的世界第一饰灵塔。

走出布宫,阳光变得柔和,天空也增加了片片白云,山后远近高低景致一览无余,山脚下的宗角禄康公园婀娜多姿,包括布宫前面东侧的罗布林卡公园,都散发着古色古香的玉洁紫气。

人们簇拥着下山,与攀登的场面不同,脸上除多了一分满足和轻松,却又增加了一分神秘,一分不再是对殿堂结构和内部陈设的想象,而是上千年来的布宫历经沧桑,到底是一种什么神奇的力量,在捍卫着他的安好如初。

 

 到了山下,转经的人群一如既往,恍若天国降临的使者,他们的眼神表情和动作,或许是最好的“老师”,诠释和回答着那种神奇的力量。

去往布宫后花园青石板的路面,反射出夕阳的金光。回头望去,太阳即将落山,湖面上一群群白鸽享受着有人们提供的晚餐;而唯独天空自由飞翔的雄鹰,闪亮着翅膀盘旋,不肯下凡觅食人间烟火。

此景此情,百感涌心,浮想联翩,感慨悠生:光映山垂幕,天宫筑雪墙;美惊千万客,惜叹静心荒。

                                                                                    

附:后记

西藏“取景”,“九页”翻完,其实才翻开了高原风景尤其是西藏文化的第一章。

时间匆匆,拙笔丛生,好在各位朋友看在还算“凑合”的照片面儿上,给予了很多关注、鼓励和支持,包括一路同行“团友”的关照,在此一并表示真诚的谢意!

   “坐上火车去拉萨”,不仅一夜之间唱遍大江南北,也成为多少人的梦想。

当我与一位近80岁的长者说起最近就去西藏转转的事儿,他既高兴又羡慕地说:“我就这个遗憾,不行就坐火车只到拉萨,哪怕不登布达拉宫,看看就行”,或许说出了很多人尤其上了岁数人的心声。

从西藏回来整整一个月了,所发的西藏之行的文章照片,微信、博客访问量“一路飘红”。我清楚,这些“政绩”绝不是冲着文章照片而来,是题目惯有“西藏”二字,才引起“观众”的兴趣。

很多朋友还直奔主题,询问一些具体事宜和切身感受,分明向往已久,佐证一下即可做出选择。

以上这些足以说明,人们关注西藏远远胜于关注出国;踏上“天路”远比迈出国门更值得潇洒一回。

所谓后记,也就仅仅记录一下西藏之行前的心理过程,因为没去之前我和很多人的想法一样,甚至更怵头,几次机会都错过了。这次不但实现了一个梦想,而且还扛起了相机,比前几年去收获更大。

关于高原反应问题,大可不必过虑担心。我们团共26人,高反严重的就1人,且还坚持登上了布达拉宫。只要按照注意事项要求去做,尤其“别激动,慢半拍”,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无所谓”

有人问,西藏回来感觉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毫不犹豫地回答,增强了“健康自信”,至少在负重20余斤情况下,海拔5000米有信心自由生活,还有二次进藏去海拔5400米的珠峰一号大本营的“野心”呢。

看是一句实情的调侃话,却说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就在写这篇文章前两天,单位电话通知我:“按规定您到了退休年龄,还有什么想法要求反映的吗”?“没有,也从来没给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可,我却想对自己说:童年时代,条件差,‘调皮捣蛋’过来了;青壮年时代,‘瞎忙活’,稀里糊涂过来了;而今“夕阳红”时代来到了,俺就掰着手指头作为‘指南针’,轻轻松松地走在袅袅炊烟下的田埂上,去寻找和享受一处处柔和温馨的夕阳反射光吧”。

西藏之行,正好可当作新的起点。

                                                 2017/5/12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西藏行之九——布达拉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