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一个多小时终于飞了

标签:
北京动物园白鹭鹈鹕天鹅 |
分类: 情感释怀 |
两腿一蹬——刷!不见了踪影。尽管连拍速度每秒七张,也只能留下两张身影。
一只白鹭,应该是平时所说的小白鹭,又落到了很远的另一颗树上。
2016年9月6日上午9时,当来到动物园飞禽湖边,打算看看多日没见的那些“圈养”的飞禽时,发现那些“大炮筒”没有对着湖面,而是仰角朝西南方向瞄准,打量一看相似一只海鸥之类的什么鸟在树上“晒暖”。
支上架子,借助镜头瞧去,原来是一只脖子弯弯、两腿修长的白鹭。
拍过一次白鹭,还是在老家泗河水畔。如此近距离(60米左右)且在树上长时间“原地独舞”的白鹭,则是第一次看到。
“有缘”就拍,且要坚持到底,拍到起飞镜头。
十分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过去了,她依然眷恋着那根柳枝。表情有些孤独,不时俯视湖里的天鹅、鹈鹕和五颜六色的鸭子;神经有些警觉,对于飞来侵袭的喜鹊、乌鸦等,总是伸出长长的脖子,防患于未然;心情看起来还可以,“自选”动作就那几个,梳梳羽毛,伸伸“懒腰”,使劲抖动羽毛,然后从头到脚“检查”一遍,是否达到了心中那份洁白的标准。
你在树上逍遥自在,可我们这些等待的人们却很痛苦,为了不错过起飞瞬间,眼睛看花了,手也累麻了,且就在很多人放松一下的那一刻,飞了。
我有幸抓住了你最后的“尾巴”,再和之前一个多小时各种“独舞”结合起来,组成了一幅“不见来者,但送归去”的画面。
与杜甫“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场景比起来,飞的似乎很孤独,但不乏也很“独白”,且有一种“慎独”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