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陷地风景

标签:
煤炭资源塌陷地科学发展 |
分类: 时事杂谈 |
过年的节奏渐渐放缓,鞭炮的声音也渐行渐远。
如问猴年春节期间留下最美好的印象是什么,应该就是回暖的天气,而且是连续几天的放晴,最好的时候雾霾指数降到40以下。
昨天(正月十三)中午一觉醒来,已是下午4点多钟,抗不住窗外晴朗而通透天气的诱惑,开着车边走边想,最后来到了城区东南一片塌陷地。
塌陷地,属于“不破不立”的产物。“破”,破了大地挖出了煤;“立”,地面下沉有了水。后来开始治理塌陷地,有的成了“水上公园”,更多的则是“顺水推舟”养鱼为主。
在我市1万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上,至少有60万亩塌陷地,类似所拍这样的塌陷地随处可见,成为一种“伤痕累累”的特别景点。
无论选择怎样的角度,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哪怕太阳和月亮“一起上”,还算说的过去的照片,也无法排解心头对那一片片曾经肥沃土地的眷恋。
正是:一身红火世无双,万压千埋烈性藏。谁有用心谁得热,地陷千尺泪水殇。
前一篇:曲阜沂河蓼河公园掠影
后一篇:“早醒”玉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