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宫外雪景

(2015-11-25 08:36:16)
标签:

故宫雪景

景山公园

北海

天安门

中山公园

分类: 生活爱好

              故宫外雪景

       20151123日早上不到8点,就来到了故宫午门广场,加入到正在拍摄的人群之中。但等到快830上班的时候宫门依然紧闭,这才听周围的游客说:“今天礼拜一故宫休息日”。

   本来以为“功课”做的够好了,没想到还是“起了个早五更”,连“晚集”也没赶上。原来故宫开放时间里,有一句“冬季非法定节日礼拜一休息”没有看到,差错往往细节出,遗憾多为马虎生。

   当然,“与我同行者”不在少数,一些多年不怎么关注故宫,但大雪又突然催生前往的很多“老北京”,也不无遗憾地感叹“还有这规定”?!

   即使当天开门,也很难拍到所谓“没有脚印的雪景”。“只有头天买好门票,第二天一开门不用排队再购票,才有机会第一个或者第一批入宫”,身边一位摄影发烧友,如是谈着他昨天(礼拜天)拍故宫的经验。

   既来之,则拍之。莫说早上6点多坐地铁跑了几十里地,对得起零下好几度出的这身汗;再就是难得多少年一遇的“北国风光”,又在“天子脚下”诩诩生辉,也着实值得欣赏一番。

   当来到故宫后门的景山南大街,这里简直成了雪的“庙会”,熙熙攘攘的游人,不论手中是“长枪”还是“短跑”,不论是自拍还是他拍,再加上多日久违了的阳光照耀,大地洁白,空气清爽,还有树上融化的雪块吧嗒吧嗒落下,时而砸在人们身上或脖子里面,尤其那些胆小的女士们,会发出一连串惊喜般的撒娇,也不失一道“人文景观”。

   由于结冰危险,景山公园里通往万春阁(山顶)的道路拉起了警戒线,广播里反复广播禁止上山的通知,但却挡不住大家“一览众山小”的欲望,无奈顺应大家的强烈要求于11点多解禁。我也终于第二次返回公园,很艰难地爬到山顶,留下了正中午有些遗憾的“逆光故宫”。

   万春阁,距地面也就是几十米高,而有很多上了岁数的老人,一爬就是一个小时;上还容易下更难,不少人把自己的围脖、衣服铺在地上接力防滑。也有多年“洗手不干”,挂机的“老同志”又重新出山,一睹这白雪皑皑的风光。

   雪,无论大人孩子都喜欢,不论从古到今都一样。她,像白糖,寓意着甜;像白面,寓意着香;像白玉,寓意着纯;当然还有好玩,雪仗、雪人等等,这些大概只是观感的刺激。人们从精神层面真正喜欢雪的原因,大概是她永远象征着光明的使者,从天而降不可逆,且又稍纵即化很珍惜。

   故宫的雪,自然更受青睐,除了艺术角度的红墙琉璃瓦颜色的衬托,庭院深深没有“烙印“的肃静美感之外,自然也有皇权魔杖深不可测的神秘感,甚至恐惧感;哪怕积雪再厚,也无法覆盖沉积的历史和“至高无上”的威严,甚至还会衬托得更加“逼真”,大概才是人们追逐故宫雪景的动力源泉。

   跋山涉雪,亦步亦趋,多半天追逐雪景美好,当把相机装入包里,拖着沉重的双腿行走在长安街上,回头望望故宫那高高的红墙,还有上面没融化了的白雪,心里忽然想起来一个故事:“说历史上有一天紫禁城下鹅毛大雪,就楼上有四人便小酌边赋诗答对。面对窗外的飘雪花一状元发出首句‘大雪纷纷落地’;紧接着皇宫一太监对仗‘都是皇家运气’;第三个有钱商人‘再下三年何妨’;第四个人还没开口对答,忽然有一乞丐冲上来大吼一声‘放你妈狗屁’!

     下雪好,过犹不及,尤其是生活贫穷那个年代的黎民百姓,面对大雪一样如同鸟儿无法觅食一般的痛苦。

                                                                                                20151125于满庭芳园

 故宫外雪景


故宫外雪景

故宫外雪景

故宫外雪景

故宫外雪景

故宫外雪景

故宫外雪景

故宫外雪景

故宫外雪景

故宫外雪景

故宫外雪景

故宫外雪景

故宫外雪景

故宫外雪景

故宫外雪景

故宫外雪景

故宫外雪景

故宫外雪景

故宫外雪景

故宫外雪景

故宫外雪景

故宫外雪景

故宫外雪景

故宫外雪景

故宫外雪景

故宫外雪景

故宫外雪景

故宫外雪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天鹅起飞
后一篇:冰雪紫竹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