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角楼

标签:
北京故宫角楼明朝景山公园 |
分类: 时事杂谈 |
迟到原因不在路上,而是第一次拍角楼有点激动,夜里没怎么睡好,可到了凌晨却又睡着了,好在不算太晚,太阳刚刚照在北京的“金山上”。
北京,哪里是“金山”,自从明朝朱棣建都北京之后,历代的“金山”应该就是紫禁城,现代称之为故宫。
大凡摄影爱好者,无不喜欢拍故宫的角楼,是由于它的建筑特色所吸引。当然外地朋友到北京旅游,一般不会光顾脚楼,因为最佳拍摄时间为清晨。
不要说拍摄,如此近距离,认真观察角楼也是第一次。当东北和东南角楼拍个差不多,并对拍摄效果还算满意,靠在墙上吸烟的时候,就琢磨故宫角楼的吸引力到底在哪里?当然从建筑学上说很美,专家学者可以讲出很多道道。问题在于和故宫角楼一样的建筑多的是,怎么就不是这种感觉。
出来片子的第一时间发给一位朋友,让其说说观感如何,他只是说“‘很牛’,其他建筑没这种感觉”。
其实,说“很牛”很对,朴实易懂,言简意赅。“很牛”的背后是“威严”之下带来的“神秘敢”,随之产生的“神圣感”,最后落脚到“震撼感”。这就像哪怕是一处茅草屋大院,墙很厚,门很高,且有一对雄狮把守,人们也会“肃然起敬”一样。
流传千百年来的一句话,很能说明“首都”的威严和地位,就是“进城的和尚出城的官”。意思就是说,京都以外的官员,不论职务级别,凡到京城又如何上一样普通;反过来,故宫少茶水炉的“下基层“,那也一样”人五人六“的。
故宫角楼的美首先来至于“神秘”,从明朝朱棣到清朝溥仪皇帝的几百年里,有多少平民百姓驻足角楼咫尺之远,隔着一条护城河观望,而不知面对高墙内外“两重天”发出怎样的感慨;而能如此近距离,采集点皇家运气的百姓又有多少,因此愈加神秘,愈被人们向往。
原来首都称为紫禁城,按其故宫的占地面积和“麻雀”五脏俱全功能说,叫做“城”名副其实。“禁”字也好理解,皇宫里面无小事,别说普通人插翅难入,即使巡抚大人一级官员,要单独进宫莫说要觐见皇上,也得老老实实交上“买路钱”。包括里面的“内卫”也叫“禁卫军”。“紫”字就有点说法了,按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
紫禁城,皇帝起居处,常人止步处,方圆72万平方米。
紫禁城,尽管早已改名成为现在的故宫博物院,但皇家的“恩典”和“神秘”依旧缭绕在“金山”上空;而我的镜头真的是“冰山一角”。
从摄影艺术角度来说,这组照片俨然“上不了大桌子”,因为就几张照片构图看,有违常规老道,也就是说在紫禁城边上打破了摄影“禁区”,这还了得?!请朋友尤其是喜欢摄影的朋友多多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