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大桥
如意大桥,全称“如意洸府河大桥”。
洸府河,横穿济宁市区东部,犹如北京的永定河,也算得上一条“地方”名河了。
随着城市发展和治理,洸府河不仅一改一二十年的“臭名”,变成了当今“绿亮清”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同时也相继建成了几座大桥,其中开赛和如意大桥算得上吸引人们眼球的“过桥工具”。
拍过几次凯赛大桥,那是因为离得近而又方便“下手”。而如意大桥建的晚,且规模靓丽程度远超开赛。两座桥均东西走向,相隔约二三里地,将河水拦腰“斩断”,把市区最繁华的地段东西两侧连接起来,成为最主要的交通连接线。
一直想找个“良辰吉日”,把“如意”的“庐山”真面目留下来。
2015年“国庆节”,风很大,天湛蓝,决定下午4点多去如意大桥,一抹二昼夜两景一块拍。首先来到大桥西端点,下车后观察地形,拍了几张侧面的感觉不是所想要的那种镜头。无奈之下干脆驾车拍摄,即开到合适位置停下来,隔着前窗玻璃拍照。为安全起见,一不下车,二要抓住红灯间隙车少的时机。有点遗憾的是忘记镜头上装上偏振镜,否则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等待,夕阳终于变红,夜幕即将来临。在大桥东端点的等待时间里,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拍好最关键的大桥中央夜景。如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角度的夜景都是“小菜一碟”。
拍摄夜景,而非刚才驾车自拍所能完成,需要长时间曝光,三脚架支持。首先选择大桥东侧尽头的绿化隔离带始点作为机位,交警安放在此处红白相间的隔离墩,既为拍摄安全提供了心理保障,也为在上面摆放手电筒提供了平台;而面对呼啸而来的车流,在拍摄尤其取景对焦之前,先拿起手电像李玉和的信号灯晃上几晃,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一直以来,对于照片所配文章,很少介绍拍摄过程,因为没有必要,大凡摄影“发烧友”个个都有“真经”。这次之所以如此而写,完全感觉是一次“历险”记;再就是要写大桥本身实在没得写,因为大桥的所有资料数据无从可查,就知道她的建成如意集团一定是做出了贡献的,就像当年开赛大桥一样,用企业的名字冠名。
一座大桥,前后花掉了三个多小时,好在不冷不热的季节里。正拍摄期间,一辆“悍马”(车主自嘲调侃)摩托嘎然停下,原来是一朋友看到我孤独地站在那儿过来说会话,在高兴寒暄之余,他又递上来几块巧克力;同时,电话又响起来,“十一”几个同学的聚会在催促呢,尽管早说了先开始别等我。
摄影真好的背后,还是朋友真好,同学真好,理解真好!
2015.10.20于满庭芳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