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窝里的老张家(文 摄影)

(2014-04-15 15:38:59)
标签:

圣水峪

山窝窝

张老汉

自力更生

辛勤劳动

分类: 情感释怀

                    山窝里的老张家(文 摄影)

 

    离张老汉家还有几十米的距离,非常像《篱笆女人和狗》里的那只小狗便开始汪汪起来,尽管面对不速之客也显得紧张,尾巴越来越耸下夹起,但终于尽到“职责”——主人敞开大门迎客了。

   主人张老汉,七十有二;老伴六十六岁,一对传统意义上标准的老头老太。家有一儿一女,女儿出嫁,儿子在村里生活。张老汉老两口属于单过,二十多年来一直居住在离村子五、六里地的山窝里,与村里邻居隔一条高速公路相望。

    张老汉的这些信息,除了直接看到之外,主要是听一亲戚念叨的。三年前,亲戚家承包了一个山头,说在山上真好,既能劳动锻炼身体,也能呼吸到城里所谓没有新鲜空气。也惹得我心里发痒,借回老家的机会经常到山上转转玩玩,便得知平时陪伴亲戚并给与种田指导帮忙的就是这位张老汉。

    出于同情也有感谢的成分,当然更重要的是张老汉两口厚道的感人至深,有几次把自家穿不着的衣服有的还很新,带去让亲戚转送给他们。就这样知道了张老汉,但真正的见面说话拉家常,还是前几天清明节期间又到山上去玩。

    一棵大杨树,把张老汉的两间小石头房罩的严严实实。屋内只有一张破旧的床、一张饭桌、几把小凳子,角落里堆放着几编织袋谷物杂粮;门外有一垛干草、一个狗窝,除了这些基础设施之外就是散养的羊和鸡;剩下的就是开荒出来的十几亩地,离大门较近的地里种着韭菜、大葱、芹菜等;原来一直维系生活的山泉和浇地的水塘去冬今春已经干,喝水靠几里地之外肩挑人抬,农作物灌溉靠天恩赐。

    当张老汉两口开门迎客的那一瞬间,被他们的衣着、面相所感染,并抓拍了两个镜头足以看出他们的善良和厚道。在多次婉拒“请到屋里喝茶”后,我们一起参观他的“花园”。所谓的“花园”,其实就那么两棵桃树、几棵樱桃和梨树。

    老两口一唱一和以张老汉介绍为主:“我的身体这么好,就是不闲着从明干到黑,吃自己种的粮食和蔬菜没有任何污染;老伴虽然有关节炎腿疼病,五脏六腑没什么问题;吃的喝的都不用花钱,粮食也能变个现钱,卖卖鸡、羊,还有这棵桃树每年收的几百斤桃子,生活够小康了”。

    我说“这地方真安静,凑个不冷不热的时候很想住几天(亲戚那里有地方)”。“你们来玩玩可以,感觉新鲜,真要在过日子那个罪受不上来”,张老汉很善意地提醒说。是的,别的不说,就是这没有电无法上网看电视就无法忍受。可以想见,他们一年到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尤其是天气寒冷的几个月里根本无法洗澡是怎么过来的;更让他们担惊受怕的是安全问题,前年一个夜里,辛辛苦苦养大的一群羊夜里被贼偷盗,气的急的张老汉的老伴几天不吃不喝几乎得了神经病,又赶紧借钱买了几个小羊羔。为防止再次被偷,自那以后张老汉便住在了室外的草垛里,还养了两条狗作为“警卫”。问他“原来怎么不养几条狗”,说“狗太能吃,顶两个人的口粮,现在也只能养那种长不大的狗”。

    我们的到来,着实让张老汉两口激动高兴不已。一来觉得受到了尊敬;再就是能照照相留个影了。“去年有个亲戚来玩带了照相机,那是第一次照相,可他的相机没你的大”,老太太既高兴又紧张地自言自语说着去家里换了一件新衣服。别紧张放松点,这样找出来的效果好,等要给他们老两口合影的时候,连声说“这辈子哪合过影,难看”。我们做工作“一定要合影,不但合而且你俩要手拉手、肩并肩把美好留住,再来的时候把洗出来的照片带来”。

    看得出来,这对同呼吸共患难的老夫妻打心底里开心幸福。在我的镜头里面,发现他们有一种特殊的美,而且也只有这种特定的环境,再加上他们那双粗壮裂痕的手、长期被汗水浸透的衣服,还有那慈祥苍老的面容才会产生;与鲜艳的桃花、美丽的蝴蝶一样让人感动。

    临走前,老两口非要给我们割韭菜、拔葱等,说在城市里绝对吃不到。我们不能要,婉言谢绝了,不是因为不想吃,而是不忍心享受他们用无数汗水浇灌成长的果实。最后,老太太说“摘点新鲜的花椒叶回去烙饼吃”,这个答应了。但会老城里岳母说“花椒嫩芽摘掉后就不再结花椒了”,这倒让我们更后悔起来了,还真不如拿一把葱了却人家的心意。

    要离开了山窝了,老太太说“想借借光,一块去乡驻地赶个集,再拿点药”。车子在盘山路上忽高忽低、忽快忽慢地行使,也听说着她讲过去那心酸的故事。原来张老汉两口的两个孩子,生下女儿后的几年,老太太由于宫外孕治疗不及时失去了生育能力,又抱养了现在的儿子,已有孙女和孙子。为了让儿孙过得更好,他俩搬到山上来住,一方面可以及时种好自己的田地,一方面可以开垦周围的荒山种地栽树,为了给孩子娶上媳妇攒钱。二十多年来起早贪黑,省吃俭用,自己种的菜都要步行10里地到乡驻地集贸市场上去卖个更好的价钱,就是原来送给他俩的“旧衣服”也舍不得穿转送给了儿子儿媳。

   “现在生活好多了,俺都很知足,过去那是个什么日子,不能说啊”,老太太一路想表达的就这几句话。很快到了乡驻地,我们道别:“再来一定把照片给您带来”;老太太边说“可麻烦人了,可麻烦人了”,边消失在赶集的人流中。

    就在写到这段文字时,打电话给我亲戚询问照片是否送到,回答“昨天就拿到山上送给张老汉两口了,说一辈子没照过这么多这么好的相,还要寄给他们远在淄博的女儿两张”。

    成人之美,自然高兴。但我却觉得其收获远不是照片,而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珍惜生活,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关爱弱者,是人生道路上永远不能毕业的学堂;农民身上永远镶嵌着很多自然原始的闪光点,不仅是城里人最好的老师,也是支撑华夏民族的过去,走向国家未来辉煌的脊梁。

                                                        2014.4.15于任城

 山窝里的老张家(文 <wbr>摄影)

山窝里的老张家(文 <wbr>摄影)

山窝里的老张家(文 <wbr>摄影)

山窝里的老张家(文 <wbr>摄影)

山窝里的老张家(文 <wbr>摄影)

山窝里的老张家(文 <wbr>摄影)

山窝里的老张家(文 <wbr>摄影)

山窝里的老张家(文 <wbr>摄影)

山窝里的老张家(文 <wbr>摄影)
山窝里的老张家(文 <wbr>摄影)

山窝里的老张家(文 <wbr>摄影)


山窝里的老张家(文 <wbr>摄影)

山窝里的老张家(文 <wbr>摄影)

山窝里的老张家(文 <wbr>摄影)

山窝里的老张家(文 <wbr>摄影)

山窝里的老张家(文 <wbr>摄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