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食品药品安全情况的视察报告
( 2009年12月29日)
2009年12月15至16日,我们对全市食品药品安全情况进行了视察。大家一致认为,近年来,我市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打假冒、惩伪劣、保安全、促发展”为主题,着力推进监管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加强监管能力和长效机制建设,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切实净化和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努力优化医药经济发展环境,全市药品的生产、经营和销售质量基本稳定,较好地保障了人民群众餐饮用药安全。突出特点有五个方面。一是综合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风险监测与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县乡三级食品安全网络格局初步形成。扎实推进食品安全整顿,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围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重点环节开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的不法行为,09年共立案查处违法行为230件。二是药品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严格实行药品安全风险评估分级管理规定,实行重点企业派驻药品安全保障工作督导组办法,突出防治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药械、兴奋剂药品市场的监管,确保了群众医疗安全和全运会期间药源性兴奋剂的安全控制,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受到了省市通报表彰。大力开展药品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药品购销行为。共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1600起,在梁山集中销毁了假劣药品2000余件,货值3100余万元。三是农村药品质量监管进一步强化。为了让广大农民吃上“放心药”,大力开展全市以农村基层为重点的“药品市场整顿月”活动。着力解决农村基层药品经营使用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措施有力,行动坚决,媒体配合,效果明显,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四是医疗器械安全环境进一步改善。突出对高风险品种重点企业的检查,认真开展人员资质、质量控制、质检标准、原料供应、物料管理、生产工艺等关键环节的安全检查。加强日常执法检查,对经营企业采购渠道和质量验收严格监督,治理器械经营企业“低小散”的状况,引导器械经营向集约化、现代化物流方向发展。五是力促全市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就济宁市医药经济现状和近远期发展规划,开展“服务医药发展”主题调研活动,组织有关人员赴外地考察学习,借鉴成功经验。11月份,山东鲁抗药品经营有限公司、山东瑞中医药有限公司被确定为山东省第一批药品现代物流试点企业。
我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1)面临着严峻的监管形势。我市区位特殊,既有微山湖区和黄河滩区,又毗邻河南台前,监管形势异常严峻,难度非常大。当前的造假手段更加隐蔽和高智能化,单一的行政手段难以有效遏制造假势头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有效受到造假因素的威胁。(2)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是新建系统,组建时间短,且又历经了3次机构改革和体制调整,在基础设施、执法装备、检验检测条件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困难较多,与繁重的监管任务不相适应。(3)食品药品监管力量比较薄弱。编制较少,人员紧张,很难解决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覆盖面广、量大的困难,很难达到监管全覆盖;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干部队伍综合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掌握食品和餐饮环节监管政策法规的人员少,特别是缺少专家型的高层次人才,对前瞻性、深层次的问题研究得少,工作创新性还不够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监管职能的发挥。
(4)监管机制有待健全。食品药品方面的监管机制不健全,如药品广告问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有广告的查处权;涉及到违法广告的宣传,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没有处罚权。
食品药品安全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1、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食品药品人人有关,是一项牵扯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要通过“食品药品安全进农村、进社区、进工厂、进校园、进家庭”等活动和充分利用各种平面媒体,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宣传报道,普及安全基础知识,树立“绿色消费”理念,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真正构建起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舆论引导、人人参与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
2、加快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食品监管职能的调整,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带来了新挑战。要加强对政府监管人员、执法者、企业管理与工作人员、消费者的学习培训,提高监管水平和安全识别能力,使执法人员尽快熟练掌握食品、保健化妆品安全监管的有关法规和政策,确保执行到位。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企业法人代表及负责人的培训教育,强化食品安全意识,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3、理顺体制,组建成立市食品药品稽查局。按照“人员跟随职能走”的原则,将现卫生局管理的食品卫生监督所从事餐饮监管人员编制,划归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市食品药品稽查大队合并,成立“济宁市食品药品稽查局”,保留原卫生监督所的副县级规格,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将现县(市)食品卫生监督所从事餐饮监管人员编制,划转为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县(市)承担的药品稽查职能整合,成立“县(市)食品药品稽查大队”,保留原卫生监督所副科级规格,为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
4、成立鲁南食品药品检测研究院。将现济宁市药品检验所更名为鲁南食品药品检测研究院,提升规格。在原市药检所现有药品检验职能的基础上,增加食品、保健品、化妆品检验职能,承担起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检验检测及其它特殊食品检验任务,形成立足济宁,辐射鲁西南的重点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技术中心,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5、成立市医药行业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开发建设鲁抗工业园。医药产业已经成为朝阳产业。我市医药经济有比较好的基础,2009全市医药行业将实现销售收入达50亿。但低小散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全市35家药品生产企业中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有2家,1-3亿元的有3家。为振兴济宁新医药经济,使我市医药行业在医药改革中壮大,依托中国驰名商标“鲁抗”品牌,因企制宜,通过不同方式对现有医药资源进行整合,用品牌引领我市医药经济的跨越发展。为此,借鉴菏泽等外地做法,建议成立市医药行业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市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市级领导为副组长,国资、土地、发改委、经贸委、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医药行业整合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