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的视察报告

(2012-12-13 08:36:42)
标签:

医疗体制

体制改革

新农合

人民健康

杂谈

分类: 说写公文

 

        关于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的视察报告

                                  (2011年12月30日)

 

    12月28日,我们对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进行了视察。先后实地察看了鱼台、任城部分医院,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了市卫生局有关医改工作的情况介绍,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医改重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1年以来,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文件,卫生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坚持“求突破、争先进、上位次、创亮点”,强抓机遇、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0年度省卫生厅年度综合考核,我市荣获全省第一名,被评为“全省卫生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度省对我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群众电话调查满意度比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在全市所有参评部门中名列第三。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快速推进。一是新农合覆盖面迅速扩展。全市新农合参合农民627.97万人,参合率达到99.68%,超过省医改责任书95%的要求。二是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大幅提升。新农合住院补偿封顶线超过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倍,达到8万元,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了72.37%。三是重大疾病保障能力逐步提高。农村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急性白血病限额内诊疗费用,按照70%的比例给予补偿的基础上,再给予20%的比例医疗救助。其他规定的重大疾病纳入试点范围,补偿比例不低于70%。四是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加强。全市实现了新农合“一证通”,市县乡村四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行了即时结报。与省立医院等7家省级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签署了即时结报协议,实现了网络即时结报。

   (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全面突破。一是加大改革力度明确时间表。从2011年1月1日起,全市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6个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价格平均下降了40%左右,门诊药费、住院费用相应降低,全市为群众节省医药费用7500多万元。二是加强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管理。166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以县为单位与省药品集中采购服务中心签订了协议,实现了与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的安全对接。三是加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配备率达81%,销售额达46%;三级医院配备率达66%,销售额达26%。四是强力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贯彻鲁政办发﹝2011﹞53号文件进一步加强乡村队伍建设通知》,市医改办、市财政局、市卫生局联合召开了全市加强乡村队伍建设暨清理化解乡镇卫生院债务会议,年底前在全市2966个省级规范化卫生室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15元提高到25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落实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市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建档率为73.47%;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建档率为62.72%。乙肝疫苗补种123192人,提前完成3年任务。手足口病发病率和发病总数继续在全省保持最低。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36143人,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53238人。3000例白内障复明手术任务完成3753例,超额完成任务。5000座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任务全部完成。乳腺癌、宫颈癌筛查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内容,共筛查245384人,全部完成任务。免费婚检工作继续推进,我市免费婚检率达到了93.4%,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加强。3所县级医院、9所乡镇卫生院和3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进行。2966个省级规范化村卫生室已经通过省财政厅和卫生厅检查验收。对全市12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7个专业的439名住院医师和15083名乡村医生进行了规范化培训。全市4家市级医院、36家县级医院、118家乡镇卫生院共1571名卫生技术人员开展对口支援。在全省创新制定了《济宁市县级以上医院帮扶式托管乡镇卫生院指导意见》,全市10家县级医疗机构与13家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帮扶式托管关系。

  (五)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全面完成。7月份,市政府召开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市卫生局联合有关部门,对所包保县市区进行督导检查,实行旬调度、月总结通报制度,基层医疗综合改革各项重点任务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全市新核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和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均达到了“双90%”的要求,专业技术人员达到了“20%、20%和10%”的要求。积极推行乡镇卫生院院长聘任制和任期制, 134个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公开竞聘和异地交流。各县市区均实行了竞聘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建立了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全市6688名在职在编人员已签订聘用合同。“双考核、双挂钩”分层次绩效考核体系基本建立,形成了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机制。

  (六)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启动实施,“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全面推行。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在法人治理结构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汶上县人民医院和金乡县人民医院实施方案已经出台。研究制定了《济宁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十项惠民便民措施督导考核细则》,规范服务、院务公开、绩效考核等十项便民惠民措施更细化,考核指标更明确,督导考核更有力。“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在全市202家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实行,累计受益人群118547人,各级医疗机构先行垫付资金3.28亿元。在全国“三好一满意”片区工作会议和全国中医药系统“三好一满意”工作会议上,我市作为唯一的地市级代表作了经验交流。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高层次主流媒体先后作了深入报道。

    二、目前医改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稳步扎实向前推进,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利益格局开始调整,医药卫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集中显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更加凸显了医改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一是改革的进展不平衡。特别是部分经济欠发达县,卫生财政投入总量不足,补偿政策不到位,全面落实各项医改政策措施任务艰巨,压力巨大。虽然在改革强有力的推动下,制定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财政长效投入机制没有真正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存在后顾之忧。二是资源配置不合理。特别是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县市区之间卫生事业发展差距较大。乡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普遍偏低,医疗设备落后,人才匮乏,难以满足医改的预期目标和群众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三是乡镇卫生院债务化解和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难度较大。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后,本来仪器检查费用就很少的乡镇卫生院更是举步维艰,医改资金实行以县级财政为投入主体,省、市财政支持有限,从县市区乡镇卫生院债务锁定数目和村卫生室规划数量上看,如期完成任务,困难较大。全市乡镇医院债务缺口为2.5亿元,省级政策补助只有1200万元。四是村卫生室的支持政策有待完善。主要集中在乡村医生身份待遇、养老保障、后继乏人等方面。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由于乡镇卫生院药品价格下降,原来在村卫生室就诊的患者很多分流到乡镇卫生院,使乡村医生的实际收入受到影响。村医的财政补贴不到位问题突出。

    三、深化医改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气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共同参与。要广泛宣传医改的方针、政策,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合理引导预期,客观宣传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理解改革、支持改革。要发挥医务人员的主力军作用,保障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和合理待遇,引导医务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医改。要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智囊作用,建立专家咨询制度,提高医改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是做好三年医改总结评估和督导。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医改的评估和督导,提高改革政策的执行力,巩固已有的改革成果。加强对医改工作的深入调研,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地方解决实际困难,督促各县市区特别是欠发达地方加快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和执行。发挥典型经验的示范作用,特别对国内首创、广大群众欢迎的“先看病后付费”的做法,要深入总结,以点带面,逐步推开。争取顺利通过国家、省三年医改评估验收。

   三是提高新农合补偿报销标准。2012年,我市新农合个人缴费60元,各级政府补助240元,筹资标准达到每人300元。要认真分析,科学测算,进一步提高门诊统筹和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个人住院报销封顶线,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让参合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四是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继续把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作为下一步改革的重中之重,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扩大到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基本药物统一采购配送,建立药品生产流通新秩序,理顺医药价格体系,巩固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抓好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机制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全面落实绩效工资政策。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充分发挥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

    五是抓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县级医院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等综合改革,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障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健全分工协作机制,深化完善城市三级医院帮扶县医院的合作机制,带动乡村共同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

六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规模开展适宜人才培养和培训。围绕基层功能定位推进以远程医疗、药品供应、公共卫生、医疗行为管理和考核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卫生人才队伍规范化服务水平。吸引和稳定基层卫生队伍,推动落实全科医生制度,重点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充分调动村医积极性,提高服务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