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真话成为笑话
萧伯纳曾经自嘲:“一生不会说笑话,只会讲真话,后来发现真话就是最好的笑话”。“真话就是笑话”,世上还有比这句话更真的吗!
当真话成为笑话,则有违礼节。家里来了沾亲带故的亲戚或者八竿子打着的朋友,寒暄感情多深,交往多长,日夜想念,吃住几天却没有离开的意向。主人要忙公务,照顾妻室老小,有些应酬不暇,便真话开口:“该说的话都说了,该办的事也办了,今天你们回去吧”。结果往往是几天的交往前功尽弃,亲戚朋友回家的路上会默默念叨:“真不可思议,过去的他可是待人有佳,今后请也不来了,哪有撵客人的,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当真话成为笑话,则有违纲常。丧偶的鳏寡孤独老人,某天鼓足勇气对孩子们说:“思来想去,还是想再婚,你们看如何”。大儿子:“你也长得开口,我们家书香门第,德风严谨,这不成了天大笑话”;次子:“是我们做小得的那个不孝,家境这么好,你还胡思乱想”;女儿:“不是两个哥哥说你,如你再给我找个后爹后妈,将无颜见人,纲常违不得”。老人的真话却便成了被众子女的可笑之话。
当真话成为笑话,则显没城府。一领导下基层,本来属于人微言轻之辈,但规格在那里,乡长不能没有个“态度”。席间一位副乡长热情招待陪客,当看到“领导”表情不悦,赶紧解释道:“乡长今天还有一批客人在应酬,不能前来陪您领导了”。宴席散,“领导”摸起手机:“乡长,知道你很忙,今天看来见不了面了”。乡长:“老领导实在对不起,今天我在县里开会有公务不能回去给您敬酒了”。“领导”:“副乡长说你就在隔壁不远的酒店也陪客人”。闹出笑话了来了吧。当然那位副乡长要么是第一次出道,要么等待他的将是痛批一顿,今后注定歇菜。
当真话成为笑话,则终被抛弃。上班时刻,车队十个驾驶员危襟正坐,闲谈聊天,忽悠一科长有公务外出,进门之后由近到远问了一遍,均回答有事情马上出去。等问到第十师傅的时候,却干脆答道:“我没有事跟你去”。结果,短短20分钟回来,却发现所有的同事都有一种异样的目光,耻笑他无知,如长此以往,定会遭到同事的抛弃。因为他触犯了“潜规则”,自己脸上的“金”不能白贴,是要付出代价的。
以上这些身边事、身边话,其实都是平常人所遇到的,真话、假话、笑话最多弄个尴尬而已,多是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表达艺术范畴。真话成为笑话的不朽之作,国外的当属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当大街小巷的人们都夸奖皇帝游行的衣服多么美丽的时候,一个孩子天真的一句话“什么都没穿”成为千古一笑。国内历史上便是“指鹿为马”。后来鲁迅的“你的孩子将来一定要死的”,也可见当时假话泛滥到了何种程度。
真话之所以能成为笑话,是假的不能再假,已到了令人可笑的地步。说真话难,难在当一个圈子里的所有人都明白、心照不宣,如有直言不讳者,一定会招来很多人的鄙视,因为这层窗户纸里面的事情他们比你了解的更清楚,甚至当事者。“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一定是选择真话假话两难境地心情的真实写照。
当真话成为笑话,当然很多笑话也就成了这个时代的真实标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