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秋天
到北京溜达溜达,如果由你任意选择时间,那就是现在直至国庆节前后。
2012年9月17日至19日,我陪同一位长者也是老领导,到北京协和医院检查眼睛疾病,之余时间散散步、换换景。许是检查结果令人满意的缘故,也可能正是北京秋高气爽使然,三天的时间特别是后两天,让我真正觉得呼吸畅通,有氧充足。
北京的秋天——真好。
路边的银杏树金黄,清晨能听到它哗啦啦的风声,中午能在
阴凉下面会客访友,夕阳下还能欣赏几万个“太阳”。这就是深秋,并带着她变幻的霓裳匆匆来临了。
“老北京”的的哥告诉我们:“北京的好时候就这么十天半月的,春天刮风,夏天燥热,冬天寒冷”。北京人留恋深秋,往往还没来得及好好准备,静静享受丰盈的收获,便“一叶知秋”演绎了生命的轮回。北京的春天,应该说是最糟糕的,因为风沙太大。据说当年鲁迅在北京演讲,一张嘴,立刻被灌进去满嘴巴的沙子,弄得鲁迅只顾一个劲地吐沙子,无心再作演讲。
而北京的秋天,就完全是两回事了,她有一种很大气的通透,天空蓝得一泻千里,而且很高朗,很静远,很明媚。从这湛蓝的天空上洒下的阳光,让人感觉不到阳光,只感觉到异常的温暖与明亮。而这明亮又不刺眼,不倦人,亦不烦人,十分地柔和、亲切,像是被什么刻意过滤过似的,一尘不染的样子。在这样的阳光里,作一个深呼吸,立刻会感到五脏六腑都明亮起来,整个精神状态就空前地好和愉快。这时就想,如果当年鲁迅是秋天来北京演讲,说不定会讲出空前绝后的效果来的。
北京秋天的风,是暖色调的。它汇集了白桦树叶微黄的色彩,汇集了枫树叶深红的色彩,汇集了白杨树叶金黄的色彩,一缕一缕吹了过来,让人觉着犹如是在一张巨大的色彩艳丽的画布上徜徉。这暖色调的风,摇晃着树叶,抖落无数依然是暖色调的细碎的阳光,于地上,于行人的身体上,十分地诗意。尤其是漫步在奥林匹克公园,首先会感到自己突然变得大气起来,伟岸起来,既可以穷尽千里,又能够一览众小。远处的燕山山脉,可以清晰地看见,似乎就在眼前,呼之欲出,即可攀援;正面辽阔的平原,可以一直望到天际,一棵树的动静,一头牛的行走,都可清晰地辨别。
在这样的时候,不仅能够从视觉上感到无限的豪迈,甚至能够在精神上一下子就把整个中国尽收眼底了。虽然没有登上高山,望着宽阔的鸟巢公园的风景,既感到伟岸,又感到渺小。渺小于它明净的开阔,渺小于它厚重石板,更渺小于它的大气。这种渺小的感觉,让我可以看清所有,明察所有,我可以获得一种心灵与精神上的清晰,不至于在迷蒙中困顿和茫然。
也许就是明清两代要定都北京的缘故吧?据说,当年朱熹在指点北京的建设时,就把这一切都考虑了进去。站在金銮殿的大门口,目光穿过一道道大门,可以一直看出去,一直看到中原的大地。当年的皇帝,坐在他的龙椅上,是否就是这样望出去的?是否就是在这样的了望中批下了一道道奏折?一次次确定了中国的命运?
这样的秋天,是在我居住的山东某个城市所看不到的。由于是三线城市,很多污染项目仍在建设发展。一年四季天上总是灰蒙蒙的,难见万里无云。虽不敢比作“蜀犬吠日”,但偶尔见了“大太阳”倍感雀跃。但北京的秋天,所有的舒展、爽朗、愉悦、轻松、豪迈……全都可以得到。
这次北京几天,没有看到月亮。但在我脑海里 北京的月亮,也一定不比国外的扁,无论是瘦着,还是丰满着,都最是明亮了。她孤单单地悬在天上,但不觉得她寂寞,反而感到她在没有遮拦的天空中,异常地自在与舒坦。上弦时,她在明明朗朗地笑,下弦时,她依然在明明朗朗地笑,似乎从来就没有过不开心的时候。她浑圆的时候,就觉得她是一面十分明净的镜子。这面镜子高悬着,一尘不染,她照着北京,照着紫禁城,也照着圆明园的废墟和长城上的烽火台,更照亮着人们的诉求和期盼……
2012.9.20
下面几张照片是一路同行的专业摄影者博主“破晓星辰”在我们同住的酒店早上的作品“北京的早晨”






以下是我的“傻瓜”拙作

奥林匹克公园正在建设的观景塔

奥林公园地下商场出口

公园内仿四合院

奥林公园一角

奥林公园台阶

鸟 巢

紫竹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