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话真事真理的“缩水”
月余前,在回复博友评论时,即兴打出了“真话不在桌面,真事不在表态,真理不在圈外”三句话,不失有点言重,但说“缩水”不过。博友在鼓励之余还说如有机会想听一下内容分解,其实,仅是脱口而出的感慨,心里还真从来没有考虑过,有哪些内容能支撑这三个观点。今天休息,翻看评论,突然又看到了这几句话,就边想边说说吧。
真话与真理是两个概念,真理一定是由真话所组成的逻辑推理;但真话不一定就是真理,它只是客观实际的反映;真事则是由真话或真理演变促使发生的事情。
“真话、真事、真理”的“三真”,不在桌面、不在表态、不在圈外,反映的是在众人、开会、公开等场合不能、不宜、不敢说真话,代之以盛行的则是套话、空话、假话和“潜规则”。小到吃喝拉撒、迎来送往,大到正襟危坐、重大场合,无不都有“真话不在桌面”的影子,并且很实用、很管用,举几例为证。第一例:前几年“三讲”,有两个“管道”必须相互开展批评提意见。一个“管道”是会议,未能给对方提出批评意见,不知难为的多少人“生病住院”,最后各个部门单位的意见汇总到一起,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对领导提出意见最多的,就是“平时您喝酒太多,今后一定少喝注意身体健康等等”。再看另一个无记名的“意见箱”“管道”,真正的意见多多,有凭有据,甚至还有原始记录,没有一条“少喝酒、保健康”的。此谓“真话”不上桌面也。第二例:多年前,一领导大会郑重传达中纪委文件,“凡正常公务接待,一律四菜一汤,违者均以纪律处分伺候”。某日该公深入基层,当地一学者出身主管认真有加,严格四菜一汤端将上来。此公道:“你们执行规定严格值得表扬,我吃一菜也可,但这却反映了你们执行政策的死板性,照此下去何谈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这基层官员日后的政治仕途便可想而知了。此谓“真事”不在表态也。第三例:某天,会堂座无虚席,一领导严厉问责,批评某个单位拖了大局的后腿,限期三个月整改待查。散会之后,领导带着没有消完的“怒气”宴请被批单位班子吃饭道:“不批你们批谁,谁让我们关系铁呀,而且社会都知道,你们好好整改,三个月之后不但表扬你们,还要考虑提拔几个,因为你们有典型作用”。此谓“真理”不在圈外也。
以上仅仅是几个普通例子,但可窥见一斑。其实,这几个例子就说明一个问题:说真话难,难于上青天。
说真话本不应是个问题,但如今却越来越成了大问题,以至于说假话成了当代的一种社会病。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人的意思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人所说的话是意思的语言表达,当然应该是与事实相符的。所以,说真话就是说实话,说自己想说的话,说毫无掩饰的心里话。说真话是人性本质的回归,是心灵的净化,是良知的呼唤。可是,为什么在现实政治社会生活中,却让人们感觉假话容易真话难呢。
除了人们的经济政治利益分割原因之外,很重要的是我们传统文化影响。林语堂先生在《吾国吾民》中说,中国人有三大恶性:忍耐、无可无不可和圆熟,都不是倡导人们说真话的。古代许多名言,也是劝导人们要圆滑和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种花少栽刺”,“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等等。这些名言警句一代又一代传下来,潜移默化地使大多数人成了不敢说真话的谨小慎微的人。
上世纪一批有良知的老年知识分子开始著书或发言,倡导说真话,其中有巴金、冰心、萧乾、钱锺书、季羡林、徐迟等。为什么出来倡导说真话的都是一些老人呢?一是他们都没有了乌纱帽,不怕因讲真话而丢乌纱;二是他们都是耄耋之年的老人,堪称高寿,不怕因讲真话而招致杀身之祸;三是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他们过去曾说过违心的话,到了老年良心回归,方知说真话的可贵。有朋友或许会问,你说过假话吗哪怕违心,很肯定的回答:当然说过!只不过人微言轻,不会有多大负面影响罢了。
当然,讲真话,与我们传统的谦虚、礼节和爱面子,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也就是说根本不矛盾。不能一说讲真话,就拿鲁迅“孩子的将来”作比喻;也不能与我们日常礼节需要相抵触;更不能把泄私愤、发牢骚理解为是真话的代表形式。只是我们的真话在大是大非、关切重大决策、关乎国运民生等问题上的客观反映,层层出真话,犹如军情可靠,才能克敌制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