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乐知府徐步瀛

(2011-07-25 18:41:45)
标签:

杂谈

分类: 古代建筑

江苏省兴化市<<儒学街史话>>:

位于兴化城内的儒学街,因北宋范仲淹的《儒学碑记》而得名。古街始建于宋,形成于明,兴盛于清。近千年来,在这条历尽磨难的文化古街上,不但拥有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包括古宅第、古庙宇、古祠堂、古牌坊、古园林、古巷道和若干珍奇的古树名木,而且保存着宰相府进士第等一批建筑群。其南侧东西长1公里的明城墙,则像一道高大的屏风拱卫着这条富有十分丰富的儒文化底蕴的古街,这在江苏地区乃至全国十分罕见。

宰相府和它的主人

明代兴化出了高谷、李春芳和吴甡三位宰相,其中吴甡的故居——宰相府,就座落在儒学街西首税牛桥东侧。
据《延陵堂吴氏宗谱》等史籍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出身世家大族的吴方正携妻杜氏及吴宝、吴宫、吴实、吴宏四子从苏州阊门迁居兴化,在今儒学街西街及其周边地段筑屋定居,距今已有640多年历史。当年自吴家大祠堂(今文林小学校区)至陈五房古宅西侧一带俱为吴姓,曾有三桥(淌水桥、城隍庙桥、税牛桥)无别姓税牛吴之称。明万历四年(1576年),吴方正第9代孙吴三畏(字祗所),以举人前五名(经魁)身份任广东韶州府(今韶关市)推官,主管刑狱,后因得罪权贵遭不白之冤罢官回归。其间,他曾对祖宅进行扩建。明天启二年(1622年),吴三畏之子吴甡由知县升为御史(从一品),对祖宅再次改建、扩建,形成由前后八进厅堂和东西两侧广阔庭院、花园等构成的建筑群,从而成为一座气势非凡的御史第(后成为宰相府)。
吴甡(1589年至1670年),字鹿友,又字专愚,号柴庵。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中进士,先后担任福建邵武、晋江及山东潍县(今潍坊市)知县。由于他宏才卓品,且为官清正、造福于民,潍县百姓集资建生祠纪念他。
明天启二年(1622年),吴甡以考绩卓异第一升为御史。上任伊始,他向天启帝申诉了父亲吴三畏的冤情,使父亲得以昭恤复官,其时,家乡人民在吴氏府第西侧南城内大街上建了一座跨街牌坊,正南书父子科第(指吴三畏、吴甡父子分别中举人、进士),正北书清朝侍御(即政治清明的朝廷御史,指大明御史,出于《诗经.大雅.大明》: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明天启七年(1627年),吴甡因反对阉党魏忠贤专权而罢官归里。明崇祯元年(1625年),魏忠贤被登基不久的崇祯帝朱由检清除,吴甡复任御史。
明崇祯四年(1631年),吴甡在巡按陕西并赈灾时,提拔了时任西安府推官的史可法,为日后史可法在南明政权中脱颖而出以至成为抗清民族英雄起了很大作用。
由于吴甡政绩卓著,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被擢升为大理寺卿,主管全国刑狱。次年,又升迁为通政使司通政,再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兼山西巡抚。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任兵部左侍郎,协理军务。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54岁的吴甡入阁,出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次年春,晋太子太保、户部兼兵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正一品),任内阁次辅(宰相),成为明晚期少有的救时良相。同年三月,因抵抗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不力而被罢黜充军云南金齿卫所(今云南保山市)。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五月,南明政权建立,吴甡被赦回南京后辞去任职,隐居在与兴化接壤的高邮司徒潭茆草塘(今司徒镇曹张村)。后来,他往来兴化府第与司徒潭之间,总结明廷灭亡的历史教训,著有《柴庵疏稿》、《柴庵诗文集》、《寤言》、《记忆》、《安危注》、《嘉遁堂集》等若干种。后因病返回兴化故居,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去世,终年82岁。吴甡一生,在故居生活了五十多年。
吴元莱,字北海,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贡生,先任中书科中书舍人,后任直隶省(辖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地区)巡道(从三品),以清正廉明著称,故兴化四牌楼上悬有旌表他的畿甸清霜匾额。
吴甡次子吴翔凤,字孟祥,又字梦祥、梦翔,号垤园,清国子监太学生。他博学多闻,擅长诗文书画,不爱仕途,结交并延请海内贤人名士到兴化研讨学问,在山水画创作方面颇有功力。
历经近400年沧桑的吴甡故居宰相府由于坐落在儒学街深巷之中,不为常人所知悉,才侥幸躲过无数次劫难而幸存下来。目前,该府第尚较为完好地、原汁原味地保存有大厅、花厅(照厅)、穿厅(堂屋)、正厅四进高大轩敞的厅堂(即原建筑群的第四、五、六、七进)和东院(包括书房及三进附属房屋),占地1500多平方米。据吴甡第10代孙(家谱列为第19世)吴汉祥、吴汉云、吴汉和介绍,花厅内原悬有上下两块大型精制金字匾额,上匾为平章纶阁(与四牌楼上的原平章纶阁匾字体形制相同),下匾为力任劳怨、克乂澄清(史可法奉崇祯帝口谕题)。穿厅内悬有吴甡根据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圣旨允卿嘉遁而自题的嘉遁堂金字匾额。此厅现由吴汉云一家居住,南侧大厅于清代转给吴甡岳父徐姓姻亲,现由清代曾任广西平乐府知府的徐步瀛孙女——82岁的退休教师徐紫绂居住。
2003
年底,泰州市文物专家黄炳煜教授对宰相府前后四进厅堂及东侧书房等建筑进行详细的考察,认为吴甡府第具有很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可以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地方政府应当加以保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